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在形成、完善和发展学生道德品质和提高道德水平的整个德育过程中有不同于正规课程的独特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并能恰当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隐性课程是高校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粗放型”水平制约着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体现。深刻认识隐性课程资源,反思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而构建起开发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更具德性教化价值的高校德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从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领域出发,把握“四个原则”,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德育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有效补充,是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潜在课程又叫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潜课程、第三类课程。它与学校公开开设的课程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完善学生道德品质和提高道德水平的整个德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潜在课程的德育价值,还其以应有的教育地位,使其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可分为三类 ,即 :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课程与哲学、心理学的关系为立足点,从孔德"实证主义"、波兰尼"默会知识"的理论来源与发展;"实证主义"、"默会知识"哲学观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行为主义、内隐学习等心理学流派与课程的关系;德育的特殊性等角度入手,探析了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源头。从不同方位、不同纬度对高校德育隐性课程作了梳理,以期通过本文的梳理,加深对隐性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从而对德育工作的实践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隐性德育课程的视角出发,阐述了隐性德育课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途径,即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目标同样不容忽视。与显性德育课程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具有隐蔽性、导向性、情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它通过与显性课程、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学校制度相结合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简论高校隐性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隐性德育是相对于显性德育而言的,它隐蔽其德育目的、德育内容,注重对教育对象以熏陶、引导,它是高校整体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隐性的德育内容主要潜藏在教育者的人格、素质之中;潜藏于优美的校园环境里;潜藏于健康、质朴的校园文化之中,还潜藏于人本化的制度及规范之中,高校隐性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过去道德教育的反思,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主体需要,才能充分实现社会道德的内化.文章表达了通过确立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发挥环境德育功能、设置隐性德育活动等多种途径方法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德育主体性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教育与隐性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对人的个性品质包括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是实施道德教育和个性教育的一种方式。对什么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与道德教育的联系、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化问题以及实施原则进行审视和探讨 ,将有助于完善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促进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基于对德育地域文化性的理解。西部农村地区有着自身的文化背景,这在根本层面上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德育课的教学;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美德在我心”课程的开展。文化在制约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所以提高德育实效性必须从文化入手。此外,要发展教师的道德专业素养,并在教师教育中创新德育教师培养途径;德育课程要从平凡的生活资源中获得更多滋养;学校更深刻地践行新课程德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学生品德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内隐的、下意识的学习对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中,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并提出创建对学生品德形成有积极影响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改进中具有生长空间;全球化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在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改进中具有生长空间;在全球化中改进高校德育,"通识教育"成为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环境问题不断,这使人们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世界已发展到需要构建环境道德的时候了,环境德育的出现是道德进化的高级阶段。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应该把环境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培养师范生环境道德观的方法以及有效实施环境德育的策略成为环境德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从校本课程的角度切入,简要地对环境德育的开发进行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17.
越南正处于社会建设的关键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我们不能否认,在当下的越南环境中,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与一些新的道德观念正发生着严重冲突,人们在转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种现象必须引起越南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本文尝试对越南高校德育课程展开研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奠基阶段。幼儿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要以儿童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为依据进行展开。本文从德育隐性课程的涵义、幼儿品德的结构、幼儿德育的途径、幼儿品德教育的渗透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的性质蕴涵着鲜明的德育功能,高校体育课程比起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德育优势。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为载体,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高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并探究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巧妙地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使体育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隐性课程能发挥无声地育人作用,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在学生公寓利用隐性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