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摆脱机械讲解,生硬灌输,僵化记忆的误区,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笔者结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很多成功的教学课例,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摆脱机械讲解、生硬灌输、僵化记忆的误区,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笔者结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一联系生活,让词语“活”起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教学片断:(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理解了其他的词语,但巧妙地埋下了伏笔)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吗?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下来。我给大家开个头“:…  相似文献   

3.
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分析文本,也要让学生在学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理解词语必须首先考虑语境,引导学生自“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辟学生“感触”词语的通道,利用学生的身边生活,利用多媒体等,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对词语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5.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它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学生脑海中的词语应该是形象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那么,如何让词语教学精彩起来,让词语扎根在学生的心灵中,使理解词语的过程,成为学生开启心智,拓展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呢?一、眼前有景道不得——巧用图片,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却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课堂上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写一写、最后说一说,这样就算完成词语教学的任务了.其实,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的词语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运用多种方法,拓展词语教学的“三度空间”.  相似文献   

7.
黄赛琴 《教师》2015,(9):31-32
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本文从朗读品味,让词语“现”出来;联系生活,让词语“实”起来;换词比较,让词语“神”起来;运用表达,让词语“化”下来这四个方面对中高年级词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理解词语必须首先考虑语境,引导学生自"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辟学生"感触"词语的通道,利用学生的身边生活,利用多媒体等,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对词语进行理解。本学期,笔者于教学中在理解词语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现将其中的点滴感触阐述一二。  相似文献   

9.
作家李锐说:“作家就是在词语的池塘里游泳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跃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他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从作家的创作体验和教育家对词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难看出对词的感受、理解和欣赏在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上的重要作用。苏教版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有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在阅读教学中,专家们常常提到"三品"教学,即品词、品句、品读.其中的"品词"就放在首位,可见阅读教学中品词教学的重要性. 但凡语文教师都知道,细致到位的词语教学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强化语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情感.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某一教学特色,忽略了品词教学,这是得不偿失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我们不愿意听到变了"味"的语文课.有效的品词教学应成为滋养学生心智的一泓清泉,润泽学生的阅读历程.请看下面的品词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可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却发现,虽然孩子们所学习的课文中语言相当丰富,但在孩子们的习作中,我们却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12.
冯啸岩 《成才之路》2011,(10):87-87
苏霍姆林斯基对词语教学有着独到精辟的见解:"儿童最初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词是儿童进一步获得知识的重要的因素。""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  相似文献   

13.
许叶 《考试周刊》2011,(23):57-58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词汇教学。”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教师只有进行有效的词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能力。要提高词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按照《新大纲》的精神,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进行词语教学,尤其对低年级小学生,要抓住每个契机,“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这将为未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文章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挖掘句与句的联系,品词悟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春蚕》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加括号词的含义,然后把括号里的词语去掉,比较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抓住关键词语与句子的联系,引导学生由表面理解到深入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悟出“词变句意变”的词句关系,可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却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课堂上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写一写、最后说一说,这样就算完成词语教学的任务了。其实,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的词语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运用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以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章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而造句这一练习形式正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造句这一传统练习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显示了它的独特作用。 把造句同解释词语结合起来,就不仅能让学生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能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象教学《社戏》一文中“……又漂渺得像仙山楼阁……”里的“漂渺”一词时,发现学生理解不透,记不住,于是就让学生仿课文形式造句,又自己换角度造了一句:“远望那缥缈的空中繁星闪烁……”再让学生与原文比较在用法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最初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词是儿童进一步获得知识的重要的因素."因此,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但是,词语教学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教学来说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容易被忽视.如何让词语教学精彩起来,让学生更愿意学呢?词语教学离不开"趣味",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触摸和感悟文字,让学生感悟词语的丰富内涵。应该从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开始,构建和丰富学生的言语世界,使词语教学为阅读教学服务。聚焦当今名师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词语教学总是能和阅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细节中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为此,笔者尝试从“情境教词”“以词及文”“体悟升华”三个方面展开实践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感悟,让词语在阅读课堂的言语生命中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词语教学,让我切实感受到词语是具有一定的“磁性”的,每个词语都能营造一片“磁场”,只有让词语焕发“磁场效应”,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怎样才能唤醒词语的“磁性”呢?在教学《早》中的“冰清玉洁”时,我是这样做的:师:同学们,这里描写了“三味书屋”后园的梅花,谁来说说你眼前的梅花?生:这儿的梅花艳丽多姿。生:梅花纯净疏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生:我最欣赏梅花成为“东风第一枝”。……师:其实,这里作者仅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所说的内容,是……(生:冰清玉洁。)用得多好!请写下来。(生写在黑板上)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上体会到梅…  相似文献   

20.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加强词语教学是当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必要措施.现在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实践情况和初步体会.一、讲解词语要注意联系课文.讲解词语最基本的方法是给词语下定义.但如果光下定义,脱离了课文,对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与运用词语都没有好处.比如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糟得很’和‘好得很’”一节里有“满城风雨”一词.我第一次教这一课时,就光给这个词下了“比喻某一件事情传播很广,引起轰动,到处议论纷纷”的定义.我以为这个定义已说得清清楚楚,无需多讲了;可是当我出了包括“满城风雨”在内的几个词让学生作一次写一段话练习时,从一个小组统计,有不少学生对这个词语没有掌握或没有完全掌握.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深思,原来是在讲解词语时脱离了课文,没有通过词语把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的农民运动的伟大力量和重大影响揭示出来,而是就词语讲词语.吸取了这一次的教训,在第二次教这一课时,我把“满城风雨”放到课文中进行讲解:正因为“一切帝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