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谈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组成成分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数的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胸有成竹”、“草木皆兵”、“杞人优天”、“自相矛盾”等等也有一部分成语不是四个字的,例如“一窝蜂”、“一举手之劳”、“五十步笑百步”等等,但这只是少数。成语的结构和组成成分都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更换或增减里面某一字词。例如,“千方百计”不能说成“千方万计”;“南腔北调”,不能说成“东腔西调”;可以说“一清二楚”、“七嘴八舌”,但是不能说“七清八楚”、“一嘴二舌”。成语中也有很小一部分在结构和组成成分上古今是有变化的,例如“四通八达”,古时是“四通五达”;古时说“看帆使舵”,现在说“看风使舵”。有些成语,它的几个组成成分习惯上可以互换使用,例如,“一发千钧”可以说成“千钧一发”,“同工异曲”可以说成“异曲同工”,调换后意义不变。还有些成语,在应用时,为了适应某种表达上的需要(如为了强调某种意思和照顾句子的节奏等等),有时也可以灵活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运用中,叠字有着它独特的功能。用来指称人,它显得亲切,例如“佳佳”“晶晶”“乐乐”“明明”等;用来指称物,显得有趣,例如把树枝说成“枝枝”,把树根说成“根根”等;用来表示动作,显得轻松,例如把跑步说成是“跑跑”,把散步说成是“走走”等。  相似文献   

3.
分数具有表示分率和具体数量两种意义,这是由于单位“1”具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统编教材六年制十册第53页提出:“上面讲的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如一块田,一堆苹果,一班学生等。”当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1”时,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只能表示这个整体“1”的几分之几。例如把4  相似文献   

4.
有趣的评语     
王方 《现代语文》2004,(8):47-47
三分诗七分读耳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有一次,一个书生把写好的诗给他看,并当场朗诵给他听。诵毕,其人问道:“这诗有点分量吗?”苏轼说:“十分。”书生喜不自禁。过后,苏轼慢慢解释说:“三分诗七分读耳!”这话的意思是说,此人的诗只有三分,而有七分是靠朗诵的声调,去影响别人的视听,以掩盖诗句本身的缺点。幽默而含蓄地批评,既不伤害自尊心,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乾隆皇帝宠臣和坤,是个才识平庸的人,却很能讨得皇帝的欢心,因而颇有权势。一天,他拿了自己义子的一篇文章,去给当时德高望重的李调元看,想得到李…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字词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本文试就几个实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一字之差不可小看数学概念、公式、法则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意改换,更不能随意增删。如果在钻研教材、备课和讲授时掉以轻心,就要导致教学的失误,使学生获得的是片面的、错误的知识。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概念时,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教具的演示后,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弄,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结果学生回答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把“围成”说成了“组成”,一个“围”、一个“组”,一字之差,导致面貌皆非。三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既有表达精确概念的精确词语,也有表达模糊概念的模糊词语.这些词语有些是单纯词,更多的则是合成词或词组.合成词或词组往往是由单纯词组合而成的.在组合过程中,并非是组合成分是什么性质的,组合后就是什么性质的,而是组合后有些会发生变化.例如:“分”和“寸”是精确的长度单位,但它们组合成“分寸”一词后就变得模糊了,意思是“说话和做事的适当限度”.词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组合变化情况比较复杂,本文只就其中的几种主要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一、组合变化的几种情况按照词语组合前后的精确性或模糊性,组合变化可分为下面四大类七小类:1、①模糊 模糊→精确 组合前的两个成分都具有模糊性,组合成一个记号语后反而变得精确了.例如:“长”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大”,“短”表示“两端之间距离小”,二者都具有模糊性.但是,以它们为词素构成合成词“长短”后的意义之一是指“长度”,这个词就相对要精确得多.又如:“深”的意义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浅”的意义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二者都是模糊词.但是,以它们为词素构成合成词“深浅”,其意义也要精确得多,表示“深浅的程度”.类似的例子还有“多少”、“大小”“高低”、“好坏”、“老少”、“轻重”、“快慢”等等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历史系李良玉老师让我去给他带的博士生做一个讲座,无意中说到读书的“三七开”。我和同学们说,一个人真想做学问,在准备阶段,读书有三个“三七开”,这就是七分专、三分杂,七分精、三分泛,七分读、三分疑;而到了研究阶段,“三七开”就该倒过来,变成三分专、七分杂,三分精、七分泛,三分读、七分疑。过后,李老师对我说:“你说的两种‘三七开’,应该写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三人行     
说到三人行,我一下子想到“众”这个字。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稳定而美观。我不知是哪位“圣人”发明了这个“众”字,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他发明这个字的经过。他一直想创造一个字来表现“多个人组成的集体”这个含义。他住的地方有三个人,关系十分好,总在一起工作,挣到的钱按劳分配,三个人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因为他们总并肩行走,大家都称他们“三人行”,于是那人联想到把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字。可是,把三个“人”竖着由上到下排放,这字太长了;把三个“人”横着从左到右排放,这字又太宽了;苦恼之余,他猛然发现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定,并很善于调节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另外两个人也十分听从他。那个一心想发明一个“众”字的人终于想到了将三个“人”字  相似文献   

9.
也许是难产所致,也许是在初学说话时没有正确模仿,两岁半的儿子从奶奶家回来后,除少数词语能说清楚外,日常对话是一塌糊涂。他把“饼干”说成“顶干”,把“苹果”说成“挺活”,把“吃饭”说成“七饭”……有时说话,连他爸爸都听不懂,害得左邻右舍都说他是“小老外”。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重复出现的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复习中要激发每个学生积极思维,可采用有分有合、分合交替的方法,以提高复习的质量。所谓“分”,是把一项复习内容,分别由几个学生去完成,或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成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复习。例如,复习“8”的组成,一人说一组,就要有15个同学活动,这样,全班学  相似文献   

11.
游戏目的:此游戏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知识,并进一步理解两种句式的相互转换。小组划分:不论参加人数多少,可按四人(分别用甲、乙、丙、丁表示)一组划分成多组分别进行游戏。如有剩余学生可聘请做“评委”。游戏方法:第一轮,首先由“甲”说第一起句,要求是可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子,例如,小林扫地。接着由“乙”将起句改为“把字句”,即“小林把地扫了”。然后,由“丙”把句子改为“被字句”,即“地被小林扫了”。最后,由“丁”根据各人所说的句子给予记分(。句子说得对而且快的,记“优秀”;说得虽对,但速…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要防止的几个失误。1. 防止把“平均分”说成“分”。部编教材第三册第1页例1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2个;例2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5个。讲解这两个问题时老师(特别是学生回答时)容易把“平均分”说成“分”,造成概念性错误。“分”是个大概念,它包括按比分(平均分是按比分中的特殊情况)和不按比分。这里讲的是平均分,即每份分得的数  相似文献   

13.
小红经常把“两个人”写成“俩个人”。一天晚上,小红写好了日记,早早地上床了……她突然听见低微的哭泣声,觉得很奇怪,便寻声走了过去。原来是“两”在日记里哭。“你为什么哭呢?”小红不解地问。“两”字带着满腹委屈对小红说:“我和‘俩’是兄弟,可你却把我们混淆,让我们兄弟俩闹矛盾……”“那你们有什么区别呢?”小红低着头问。“两”字说:“我只有一个读音‘li2ng’,意思有四种:一、表示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常用于成双的事物、量词或‘半’‘千’‘万’‘亿’前。二、表示双方,如‘两败俱伤’。三、表示不定的数目,大致相当于‘几…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字慢读成两个字又只表示一个字的意义的字,叫做“慢声字”。这种字,现代汉语里也是有的,如北京话中把“有”说作“爷九”,吴语中把“一”说作“郁结”。不过,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例如:一个字慢读成两个字又只表示一个字的意义的字,叫做“慢声字”。这种字,现代汉语里也是有的,如北京话中把“有”说作“爷九”,吴语中把“一”说作“郁结”。不过,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例如:  相似文献   

15.
一、词汇过关1.separate用作形容词,意为“单独的;区别的;不同的;分开的”。例如:They have gone to separate places.他们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The children sleep in separate beds.孩子们分别睡在各自的床上。separate也可用作动词,表示“to set orkeep apart分开;离开;隔开”之意,常构成搭配separate A from B(把A和B分开)和separate A into B and C(把A分成B和C)。例如:The two children separated at the endof the road.两个孩子在路的尽头分手了。A fence separated the cow from thepig.围栏把奶牛和猪分开。The leader separated the group intothree team s.领导把那群人分成三个小队。2.equalequal用作形容词,意为“having thesam e quantity,m easure,or value as another相等的;同样的”。例如...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表示说出某种话来的“说”,一般用动词“say”。例如: "I do but jest," said Dick. "That's all right," he said. 但是“say”这个动词是个一般化的词,只表示普遍化的言说行为,而不能显示特定的人在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的言说行为。人是有区别的,语境是有区别的,因此,言说行为也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已有所显示)。为了显示这区别,使言语的表达更精确、更鲜明、更生动,形形色色的,各有特点的言说行为动词就产生了。有的人很激动,一连串的话“破唇而出”,英语用“break”这个形象的动词来表示。例如: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交卷后,同学们在一起议论这道题,小滨说“对”,小强说“不对”。小强的理由是课本上说的是“围成”。小滨认为“组成”也没有错。俩人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旁边的小刚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图:“你们看,这三个图形都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可它们都不是三角形。”小刚在黑板上又画了三个图形:小滨看后悟出其中的道理,说:“我明白了,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这里的‘围’不能改成‘组’。”是“围”成还是“组”成!山西@要东盛  相似文献   

18.
, 填空。(10分)上。 (1)10个一百是( ),一万里面有( )个一干。∞)由一霹个一、5个百和4个干组 成的数写作( ),读作 ( )。(3)1993是( )位数,最高 位是( )位。(4)把下面口诀写完整。 四八( )()六三十六 二()十四三五( )七 ()五十六九九( )(5)根据口诀“七九六十三”写出 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 式。( ),( ), ( ),( )。2.每题下面三个答案中,有一个 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写在 ( )里。(10分)(1)5个干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 )。 ①5400 ②5040 ③ 5004(2)9×8:72,表示( )连 加。 ①8个9’②9个8 ⑧9 和8(3)读作“三干零七”的数是( )。 ①3070②3…  相似文献   

19.
当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总要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表明对事物的看法。从逻辑上说,讲课总要运用判断。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但又不同于概念,它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一个判断分主概念(或主词,用S来表示)、宾概念(或宾词,用P来表示)和系词(是或不是)三部分。系词表示主概念和宾概念之间的关系。即:S是(不是)P 例如,教师上化学课,讲到“还原剂”、“电解质溶液”时,往往用这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运用中,叠字有着它独特的功能.用来指称人,它显得亲切,例如"佳佳""晶晶""乐乐""明明"等;用来指称物,显得有趣,例如把树枝说成"枝枝",把树根说成"根根"等;用来表示动作,显得轻松,例如把跑步说成是"跑跑",把散步说成是"走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