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此外,传统教学只让学生跟学,不让学生自学,学生对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结果全凭耳听脑记,往往会因时间的关系而淡忘。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个体是在真思维还是在假思维,是有效思维还是无效思维。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教材不会直接告诉你"教什么和学什么"的内容。通过教材教师能够"教什么",学生能够"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需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这些问题关系着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对话以教材为载体展开,在教学对话生成  相似文献   

4.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聋校的语文教学目前仍然严重地存在着"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只注重于"教",而忽略了"学",他们往往只满足于让学生"学会"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会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鲁伟 《成才之路》2012,(2):93-93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工作,"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两个部分。传统教学侧重教师如何"教",忽略了学生如何"学",结果产生了被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现象,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甚者产生厌学情绪。而现代教学侧重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趋近于"功利化"。教师只注重"教"的活动,而忽略了学生"学"的感受。对语文的学习更像是"囫囵吞枣",想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让学生学会"细嚼慢咽"的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7.
现行语文教学中"教多学少"现象客观存在,老师事事都替学生想到了,生怕遗漏了重要的知识点,语文教学过程常常形成为了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急需要"少教多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追求教师"少教"达到学生"多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理清教路,以教导学"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过程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把重心一味地放在"教"上,忽略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不会"学",也使教师的"教"失去效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速,仅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趋近于"功利化".教师只注重"教"的活动,而忽略了学生"学"的感受.对语文的学习更像是"囫囵吞枣",想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让学生学会"细嚼慢咽"的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活教",就是要把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教活"是教学的目标。"活教"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只要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才能高效化、优质化。  相似文献   

11.
<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表明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在教学生"学",只有"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使学生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认为"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课堂训练的内容,重在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智慧与否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智慧的语文教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第一资源,把自己当做班级里的一名学生。他明白一切的教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智慧的语文教师强调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的生命,不把学生当成"容器",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病是忽略了文本解释的主体性和个体,忽略了理解中"人"的存在,师生的教和学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把语文教学视作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恰恰革除了这一弊病,大大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可以说,是人类在教学活动中的又一次觉醒.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略了文本解释的主体性和个体,忽略了理解中"人"的存在,师生的教和学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把语文教学视作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恰恰革险了这一弊病,大大统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可以说,是人类在教学活动中的又一次觉醒.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工作常常是费力不小,收效却不大,究其根本原因,教师往往只注重"如何教好",却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好",教学工作是教和学两方面的工作,哪一方面做不好也会影响教学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教什么",其二是"怎样教"。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什么"决定着"怎样教"。谋定好"教什么",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由于忽视学生具体学情,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频频发生。以"学"为中心,谋定"教什么""怎样教",能让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能让学  相似文献   

17.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教师在唱主角,教师总是讲究教的一招一式,主宰课堂的话语权,把学生变成配角来衬托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被沦为看客,教师挤占掉了学生本来可以自主阅读、实践探索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视角,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下《水上飞机》的教学设计就尝试着从"教语文"转身到"学语文"。一、直接导入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在学校各科教学中应该算是一个"老大难",而语文作文教学更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师害怕教作文,学生害怕学作文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课标中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指出了"教贴合学,方能成效"。"以学定教"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是指依据学生的"学"实施教师的"教",主张先"学"后"教","学"走在"教"之前,把学生"学"的思路和教师"教"的思路有效融合。以学定教,学生才是课堂的灵魂,"学"是"教"的前情和目标,贯穿始终。因此,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势必成为生本课堂的主要依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催生了"学情理论",其根基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动态。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顾"教"不顾"学"而导致出现的无视学情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