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以锋利的笔触,广泛地再现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文明社会的丑恶,细致地剖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正直、善良又软弱、无能、胸无大志、庸俗、利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高西峰 《文教资料》2013,(18):13-14,17
在分析夏目漱石作品的思想和主题时,书斋无疑是个关键词。书房作为知识分子存在的场所,在他的作品中,书斋不仅是知识分子提高自身学识和修养的场所,更是他们进行思考和自省的场所。漱石笔下的人物大多整天闷在书斋,很少与外界联系。从某种意义来讲,书斋成了他们逃离现实世界的内部空间。书斋不能使知识分子的心灵得到慰藉,从书斋走入外部现实世界,才能拉近与他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心》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漱石将笔锋指向人的内心,发掘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不安。使人们痛切地感受到,我们需要爱,追求爱,却也必须承认通往爱的路途是艰辛坎坷的。通过分析四种感情,突现了以"先生"为代表的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对爱的渴望与追求,在寻求爱的路上却陷入绝望的深渊,搀杂了个人主义的爱必然会伤到他人,同时也会伤及自我。但是漱石还是相信爱的存在与可能,给人们留以爱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三四郎》作为夏目漱石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序曲,被喻为漱石文学中最出色的青春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三四郎从一个乡下毕业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东京大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他的心路历程。作品通俗易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从更深层次展开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生真义等的探求。文中的主人公三四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的苦闷中,有一股力量在推动着他在三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之间彷徨,他充满了迷惑与茫然,这也代表了明治维新以后年轻知识分子的困惑,揭示了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生存窘境。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但却扣人心弦,处处透露着一股平凡朴素之美。  相似文献   

5.
夏目漱石与《我是猫》   夏目漱石 (1867~ 1916)日本明治时代小说家。原名金之助,别号漱石。生于官吏家庭,帝国大学 (今东京大学 )毕业,曾留学英国,回国后在大学任教。 1907年起任《朝日新闻》特约作者。 1911年拒绝接受日本政府授予的博士学位。早期作品长篇小说《我是猫》为其代表作,描述一群对社会不满而又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的空虚生活,揭露当时日本社会的黑暗;中篇小说《哥儿》以学校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出于个人义愤而反抗现实的青年形象,讽刺教育界的腐败。中期作品《三四朗》《后来的故事》《门》等,多反映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日本自由民权运动,是日本人民反对国内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和民族独立自主的一次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它具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鲜明特点,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的范畴.现仅就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思想渊源作一初步的探讨.一自由民权运动发生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它的发生与明治维新有着密切的联系.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但是它是在日本资本主义幼芽十分赢弱、资产阶级发展极不成熟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是日本社会内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因素成长的结果。德川幕府的封建制度业已腐朽,当时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加速了日本封建经济的解体。日本有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以及人民群众反封建的强大起义,促使日本资产阶级与反幕封建贵族结成联盟,利用日本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推翻了德川幕府的政权,在日本建立了以封建君主为首的地主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国家。这个新国家从它建立那天起,便实行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是分别发生在日本和中国的两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明治维新”在日本实现了其“脱亚入欧”,走上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而“戊戌变法”在中国却中途“夭折”。纵观中日两国变法前的情况看,双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结果却相反,这是...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红色知识分子”的培养问题上煞费苦心。他本寄希望于旧有知识分子能改掉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知识分子”培养上,可是,这些成品或半成品的“红色知识分子”很快就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流合污”,成了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毛泽东陷入了对知识分子改造---培养---再改造的无限焦虑之中,他甚至认为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红色知识分子"的培养问题上煞费苦心。他本寄希望于旧有知识分子能改掉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知识分子"培养上,可是,这些成品或半成品的"红色知识分子"很快就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流合污",成了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毛泽东陷入了对知识分子改造——培养——再改造的无限焦虑之中,他甚至认为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革命"。人类文明必须处理好政治权力与思想信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终其一生追求余裕美、和谐美和悲剧美,其“和”的审美理想历经了从“非人情”到“则天去私”的转变。这些美学思想在其小说《草枕》和《心》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漱石美学的形成,最初是缘于漱石反对自然主义滥觞、弘扬日本民族文化的初衷。此外,国外美学和日本文化对漱石美学的影响,亦不可低估。当然,夏目漱石的审美观并非完美无缺,反恩其思想,可以发现它也存在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12.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也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一座丰碑。小说揭露了日本明治社会的专制和黑暗,表现了明治维新以后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功塑造了以苦沙弥为代表的一群极具典型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日本近代多余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四人帮”炮制的反革命的“两个估计”的第二个估计,即所谓教师的大多数和十七年培养的学生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他们以这个反革命“估计”为“根据”,给广大知识分子扣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剥削者、精神贵族”,“挖社会主义墙脚”等等莫须有的罪名,把知识分子列为“专政对象”,大加迫害,横施摧残,严重地挫伤了广大知识分子的革命积极性,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四人帮”这些谬论,我们必须逐条批驳,把他们强加给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彻底砸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存在着一个令人诧异的教育学误解:卢梭竟然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个人本位论者。卢梭其实并不是以儿童本性为基础来阐述他的教育学说的;他提出的“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也只是一种观念假设,他所设想的理想的教育并不是以此作为追寻的目标,“自然状态”及其“自然人”概念只是为批判卢梭所反对的社会而服务的;他所设想的理想的教育实质上只是为知识分子处于统治地位的集权政治服务的。总之,他不仅不是一个个人本位论者,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本位论者,是为知识分子专制进行辩护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近代史中,日本的“明治维新”如同其它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逐步地摆脱了西方的殖民侵略,成为亚洲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明治维新”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的历史标志。“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资产阶级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当时正是明治天皇在位,因而叫“明治维新”由于“明治维新”对日本及近代国际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明治天皇也就成了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本文试就明治天皇的历史作用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6.
探究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时,必须考虑在传统儒家教育下所形成的固有化心态。特别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和济世救民的慈悲情怀是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心理认同基础;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明既被迫接受又本能拒斥的矛盾心态也是导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雨中国知识分子最先接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又与中国传统化中的大同理想和“先富后教”思想有某些契合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列宁指出:“一切先进国家在一百二十五年和二百五十年以至更早以前(英国在1649年)进行它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留下了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并没有打扫干净的‘奥吉亚斯的牛圈’”。日本明治维新留下的“奥吉亚斯的牛圈”更多。日本史学界有些人甚至否认它是一次革命,而只不过是一次改革。②但谁也无法否认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是日本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端木蕻良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大都是执著于理想追求的思想者,他们虽然已退于社会的边缘,但这些理想之子都有很强的家国意识、人道主义情怀和自我否定的精神,他们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方式作出了对英雄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日本第三次教改○与“生存能力”教育⊙孙兆伟自1997年以来,日本开始了第三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和前两次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次是在明治维新时,以向西方学习,创建近代学制,实行强制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第二次是在二战后,着眼于实现资产阶级民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在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下,随着新式学堂的设立,学堂乐歌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风尚应运而生。它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西方音乐知识,促进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建立中国自己的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