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毛笔字的教学○伍星(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它不仅深得我国历代广大人民的喜爱和相传,而且早已远涉重洋、为世界人民所赞赏和相传。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这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白菊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而成并被全民族所认可的优良道德规范。它世代相传、日臻完善,并与当代道德相融汇,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尤其在我国社会王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德育修养的根基。对跨世纪人才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近20年西方思潮对大学德育的影响高校的青年大学生的德育不是真空教育,会受社会上各种思  相似文献   

4.
子贡尊师     
《红领巾》2007,(9):6-6
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动人的尊师故事。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千姿  相似文献   

6.
葛天氏是与伏羲、女娲齐名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相传他发明了纺织、乐舞,开启了远古和谐盛世,还是中华葛姓的始祖。他的有关传说,从考古发现中可以找到一些踪迹。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相传的民族优秀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对他人尊重和关爱、具有很好礼仪的儿童是传承礼仪文化的关键实行者。人的习惯、态度和倾向一般在六岁以前形成,学前儿童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是教育孩子具有良好礼仪的第一位教师,所以家庭礼仪教育是孩子学好礼仪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印象陕北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墓。相传黄帝爷爷得道升天,所以,这个陵墓为衣冠冢,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号称“天下第一陵”。这可是我陕北之旅的第一站哦!  相似文献   

9.
廉洁文化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廉洁文化建设,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这不仅是企业深化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和谐油区建设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路,是由一地通往另一地的路径。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中国就有役使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的驮运道。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了车辆,继而产生了行道。  相似文献   

11.
夏禹作为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其“疏导河川,平夷山岳”,功著千古。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通过作者的实地考察,并引证文献,考证了汉水流域几处相传为夏禹所留遗迹的真伪。  相似文献   

12.
王冠 《小学生导读》2016,(Z1):34-35
生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生肖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期就有十二地支了,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令的,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有相关记载。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瑰宝。诗歌中有许多诗句已成为众人相传的名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中的优秀篇目往往能把读者带入一种诗歌的特有境界,因为它是诗人情感的凝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传统丈化中,“九”之所以被人们所崇尚,成了神圣之数,。“九”这个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庄严雄伟,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统治者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历史位置。  相似文献   

15.
羌人与大禹     
现今的羌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县,以及与这一带毗邻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它古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相传夏代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长和兴起在川西北的羌地。说它年轻,因为羌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确定下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6.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评《三字经》、《新三字经》、兼评《家庭伦理漫画三字经》、《抗日三字经》徐德智《三字经》是我国旧时的一种启蒙教育课本,以三字为句,故名“三字经”。作者相传为宋王应麟,一说宋区适子。后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近人章炳麟(章太...  相似文献   

17.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打击弦乐器,相传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有广东扬琴、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等.经过四百多年的岁月沉淀,扬琴音乐兼收并蓄,早已深深扎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壤中.如采用藏族民歌音调和踢踏舞的节奏特点而创作的《拉萨行》,采用湘鄂边界土家族民歌音调和摆手舞的节奏特点创作的《土家...  相似文献   

18.
舜陵辨疑     
帝舜有虞氏,相传是我国古代大部族联盟的一位首领,由于“舜德大明”,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其时尚无文字,有关舜的事迹,只能在口头流传,到了用文字记事的时代,相隔已经千百年了。所以,一些古历史考证专家们说:“百家传记,所述古事多岐,时地不必其相接,名氏不必其相符。甲乙互贸,真膺杂陈,往往而有。所重者在义,不在事故也。”这是对待远古传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于舜陵在九疑的问题,也是“相传相信几经年”了的,可一些置疑者往往凭借某一书的记载,或某一人的片言,作为“根据”.对舜之葬地提出质疑,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大禹是古代的治水英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奠基者,是我国炎黄以后的又一人文初祖,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中华民族远古历史上的一座磅礴华夏、光耀千古的丰碑;他具有崇高的精神、优良的作风和博大的思想,因而受到万民景仰,千古称颂.大禹具有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相传禹之父鲧用“堙”、“障”之法治理洪水,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和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既是民族情感的桥梁和维护祖国文化繁荣的基础,又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对地方非物质遗产的概念及内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阐述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定位和意义,并对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