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进行了表述,毛泽东同志“分三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与邓小平“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虽处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探索、继承、发展的关系。没有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早期探索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就不会有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人探索的开始和丰硕的成果。但与毛泽东的赶超战略相比,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更加实事求是,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是中国社会发展必须搞清楚的一个基本问题。邓小平经过对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经过对国际与国内形势的思索 ,确定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 ,构建了“以改革促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一理论中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思想有认同、继承与超越。但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 ,那就是两位伟人都希望探索出一条使中国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大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后继者当然要超越前人。这种超越,通常包含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有其独特的超越。纠正、继承、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时代的中国的伟大创造,这一理论并在邓小平以后的时代里继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提出了中国人民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课题,并对它作了极其有益的探讨和实践,他关于这一问题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指导作用;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成分,同时又在纠正毛泽东失误基础上超越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正是它指引中国走上了人民共同致富之路。必须坚持用毛泽东邓小平的科学的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注重调节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奋斗的目标。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就是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和动力来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动力来源等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发展和创新,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这一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毛泽东“两阶段”论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在指导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方面 ,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源泉,而邓小平理论则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与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目标、战略步骤、动力源、依靠力量等重要思想,并创造性地进行了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纪念邓小平既要缅怀他的伟大功勋,总结他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更要继承和弘扬他的伟大精神,尤其是他晚年实现“三大超越”的伟大精神。这三大超越是:时时处处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超越以个人为本位来审视一切的“自我”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超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迈向世界大国行列是几代中国人的崇高理想,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这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大国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平崛起战略”必将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文艺的根本方向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对文艺功能的认识上,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将文艺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范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总体构想中加以分析和把握。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邓小平改变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提出文艺不从属于政治又不脱离政治的新论断。在文艺应坚持的方针上,邓小平拓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内涵。在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和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时代性,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邓小平从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在关于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四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思想:一是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二是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纪念邓小平同志,就是要继承他的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当代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以“社会主义”为其制度依托;二是以“市场经济”为其体制模式;三是以“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为其动力机制;四是把“党的现代化”放在关键地位;五是把“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邓小平则对他的现代化构想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发展,主要在现代化的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发展路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宏伟愿望。毛泽东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直接的理论渊源,邓小平经济思想则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一脉相承关系,是继承与突破、坚持与发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这一题词,既是邓小平关于教育问题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集中概括,也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题词,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邓小平教育思想,系统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三个面向”的深刻内涵1、“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个面向”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要面向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是中国社会发展必须搞清楚的一个基本问题。邓小平在确定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之后,构建了“以改革促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本文在阐述邓小平这一发展模式基本思想的同时,对毛泽东、邓小平这方面思想进行了深入比较,这对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是中国社会发展必须搞清楚的一个基本问题,邓小平在确定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之后,构建了“以改革促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本文在阐述邓小平这一发展模式基本思想的同时,对毛泽东、邓小平这方面思想进行了深入比较,这对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代伟人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中共同拥有的最核心的部分。但是由于思想的差异,毛泽东对社会发展的探索却严重受挫。本文通过论述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扬弃,实现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让中国人“富”起来的历史使命,阐明了邓小平对社会发展战略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人曾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了艰辛的不懈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领导集体作为这一理论的开拓者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为继承者确立了“翻两番”的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为集大成者最终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十六大报告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对“小康社会”的基本含义从质与量及其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界定,并科学地论证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和可行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从理论上来讲,它是对古代传统“小康”思想的超越、突破和调整,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从实践上来讲,它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