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考虑用户规模和平台服务质量,研究了垄断市场结构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定价问题。分析了固定年费、交易费及两部制等3种平台收费模式对垄断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定价及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两边的用户规模以及平台的最优定价均取决于两边用户之间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大小和平台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垄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收取固定年费、交易费、两部制收费的情形下,平台两边的用户规模和平台收益相同,即3种收费方式中不存在较优的收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宋津睿  李丹 《预测》2023,(2):75-82
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外贸的主要业务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创造新外贸需求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跨境供应链管理是跨境电商的重要流程之一。与国内电商相比,跨境电商的供应链面临更多的风险。为了有效识别和规避跨境电商供应链的运营风险,本文首先从跨境电商供应链的运营过程中分析了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产品选择管理风险、跨境交易风险、通关风险、物流风险和环境风险。其次,在风险要素的基础上建立跨境电商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FUZZY-ISM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并通过结构模型分析揭示各风险因素的内在联系和风险产生机制,为跨境电商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跨境电商进口的偷税漏税现象,2016年4月8日我国颁布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B2C)进口税收政策(后暂缓执行)。从政府监管、企业盈利和消费者三个层面构建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新政实施风险指标体系,并采用AHP和BWM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在所有风险因素中,消费者风险的影响最大,而政府监管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4.
张旋璇  曹国华 《软科学》2017,(10):130-135
以2016年的跨境电商税改和正面清单为背景,应用演化博弈论和Benrand模型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决策行为进行了三阶段博弈分析.第一阶段通过演化博弈论分析企业和监管机构的博弈,得到了超额收益、备货成本和处罚收入、舆论压力分别与企业备货概率和监管机构监管概率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利用Bertrand模型分析了跨境电商企业和传统贸易企业的价格竞争,其中第三阶段还对传统贸易企业加入了互补商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得出了进口跨境电商企业在价格竞争中的针对弹性系数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外贸"模式下跨境电商服务业已形成集群式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互联网应用正快速由消费领域向工业领域渗透,势必引领制造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因此,有必要对跨境电商与制造业集群之间的协同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通过界定跨境电商与制造业集群的CAS属性,提出两者协同演化的理论机制,运用计算实验实证分析了跨境电商与制造业集群协同演化过程并进行仿真预测。仿真结果显示:制造业集群先于跨境电商获得协同收益并最终趋于2.6%左右的年增长率;跨境电商在仿真节点第3年开始获得协同收益并持续增长,即两者在协同演化中实现各自与共同发展。仿真预测显示:以征税税率降低为单一变量不构成促进协同演化的影响因素,制造业集群发展达趋于稳态,可能面临在增长难题。可以通过制定如优化跨境电商政策、鼓励企业加强自身平台信息化建设实现两者之间更进一步的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6.
跨境电商是跨境电子商务商品交易的平台,在传递交易双方信息、促进商品销售、满足跨境商品消费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日益频繁,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对跨境电商运营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划分跨境电商类型入手,对不同类型的跨境电商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TOE(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技术-组织-环境)模型,构建企业用户云计算采纳理论模型,并将影响采纳的关键因素归纳为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企业用户最为关注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因素中的任务技术适配度和技术组织兼容度以及环境因素中的规范压力都对云计算的采纳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风险因素中的安全风险和隐私担忧则对云计算的采纳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云计算采纳的场景下,组织维度的两个因素(高层主管态度和资源就绪程度)都不是重要因素,同时技术因素中的相对优势和技术复杂性,以及环境因素中的模仿压力和强制压力都对企业用户云计算采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琪  毕新华 《情报科学》2021,39(8):164-172
【目的/意义】移动网络社群团购作为新兴的电子商务新业态,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本和市场的关注。本研究 从信息生态视角出发,对移动网络社群用户团购信息采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过程】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 法,对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进行编码分析,得出43个初始概念,14个范畴和5个主范畴。【结果/结论】构建了 移动网络社群用户团购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模型,解释了其影响方式,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并针对移动网 络社群用户团购信息采纳动因提供优化策略。【创新/局限】本文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针对移动网络社群用户的团购 信息采纳动因展开研究,探索电商新业态下的用户对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对于移动网络社群、团购、信息采纳 等相关领域具有创新性。但未探究影响因素之间的条件组合效应对移动网络社群用户团购信息采纳动因的影响, 未来研究将着眼于影响因素间的组态效应对移动网络社群用户团购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我国2012年正式启动跨境电商,在短短三年内该行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新蓝海。然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文章从跨境电商岗位需求和职责分析入手,对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跨境电商已然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小企业是跨境电商平台非常重要的客户群体,但他们的需求一直未得到高度重视。基于对纺织类中小企业的调研,提出了中小企业用户对跨境电商平台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研究实际观测变量对概念模型中潜在变量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影响中小企业使用的重要因素,并向平台提出改进建议。研究表明,加大推广力度、优化操作流程和减少数据延迟可以明显提升用户的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1.
为明晰中非跨境电子商务影响因素,构建中国企业成功开展对非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路径,通过对阿里巴巴国际站和Kilimall跨境电商平台中已成功在非洲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14家中国企业进行一对一访谈,获取一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非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主要因素有7个方面,即市场因素、用户因素、企业因素、平台因素、支付因素、物流因素和政策因素。其中,市场因素是驱动因素,用户因素、企业因素是主导因素,平台因素、支付因素、物流因素是支持因素,政策因素是保障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的融合性和互补性,构建中国企业开展中非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路径,即通过市场调研聚焦用户需求,结合自身资源提升经营能力,聚焦企业现状选择入驻目标平台,以及优化物流与支付方式提升配套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国际贸易方式中最具市场活力的跨境电商,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以实地访谈材料与文献资料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其生态圈模型,归纳出跨境电商生态圈成员、内部要素与生态圈环境3个主类属,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分析法(ANP)模型以识别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政府部门发展跨境电商以及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路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田毕飞  戴露露 《科研管理》2019,40(9):149-158
本文构建了基于跨境电商的国际创业路径模型,并采用跨案例研究法对鼎龙股份、中瑞思创、青岛金王三家企业的国际创业路径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技术型、市场型与技术市场整合型三种国际创业路径。本文认为,中国新创企业应根据技术、市场、资金三方面的能力强弱,借助跨境电商优化自身相对较弱的国际创业要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创业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雨彤 《科教文汇》2020,(12):185-186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为适应社会,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不仅是要求其具备电子商务人才的从业能力,还要具备足够的中外文化的交流知识,这也对跨境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为我国的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不同类型跨境物流服务商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以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质量、物流配送能力和物流增值服务为核心指标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直觉模糊集理论和TOPSIS法相结合,建立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选择模型,最后通过案例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陈梅玉 《科教文汇》2020,(12):139-140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企业需要大量既懂外贸业务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外贸人才。本文从师资建设、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校企合作四个方面,指出目前外贸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同时阐明如何培养高职外贸人才以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PPP模式下项目运营期内的公私合作问题,以有限理性为前提基于演化视角建立双方的博弈模型,探讨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应关注收益分配的平衡对于合作的影响,避免补贴机制失效;在一定情形下,私人部门成本的降低、超额收益的增加、政府监管成本的上升均可使双方走向合作,超额收益存在一个最优分配系数,可促成双方达成良好的协同关系;合理的惩罚机制的设置,也可以促进双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协同集聚E-G指数,利用2011-2016年浙江省11个设区市数据,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利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电子商务相关因素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集聚状况,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地区协同集聚程度较高;电子商务水平、跨境电商交易、两化融合水平、快递物流行业水平、电子商务用户基础等因素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集聚均具有显著正效应,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就电子商务驱动浙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Expertise is a key factor in user’s adap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IT artifact. To date however, research has widely disregarded the notion that expertise is multifaceted and, consequently, its effects should vary according to the facet measured. To address this gap, the present research shows the effects of a facet of expertise rarely studied – expertise with the artifact such as an e-commerce site (website expertise) – besides the effects of expertise with the artifact class (e-commerce expertise). It is stipulated that site expertise shapes the site use and acceptance differently and more profoundly than e-commerce experti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ers with low (vs. high) site expertise perceived the site as less easy to use, and their site acceptance was more (les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site information quality. Alternatively, e-commerce expertise played a different moderating role in the acceptance process, and users with low e-commerce expertise did not perceive the site as less easy to use. The results were replicated in a second study conducted in a different culture.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research main thesis that expertise is multifaceted and,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facets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user acceptance of the IT artifact.  相似文献   

20.
提出以知识服务为主要考量因素对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方(跨境电商平台)与知识服务需方(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双边匹配的决策方法。首先,介绍了跨境电商供应链中所涉及的知识服务并分析了知识服务供需匹配的必要性问题;进一步构建了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知识服务供需双方相互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依据跨境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评价信息采用了区间数和语言变量的表示形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满意度计算公式;再根据双边满意度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