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互联网+”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并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拉动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空间外溢效应存在地理边界。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亟需进行深入变革,以突破传统竞争情报的局限性,形成新 的竞争优势。【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当前“互联网+”背景,通过对传统竞争情报工作流程与“互联网+”背景下竞争情 报工作流程进行对比,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流程中收集、分析、传播三个环节的变革模式。【结 果/结论】探索了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未来变化发展方向,为新形势下企业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赵庆龄  王彤 《情报科学》2017,35(6):90-93
【目的/ 意义】随着“互联网 + ”概念的提出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进行变革必将成为 大势所趋。【方法/ 过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互联网 + ”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现状,在深入理解“互联网+” 六大特征的基础上,用“互联网 + ”的思维来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同时将知识协同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 【结果 / 结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赵振  彭毫 《科研管理》2018,39(9):121-133
“互联网+”本质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相融合的“跨界经营”现象,并成为当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背景。尽管近期涌现出大量研究,但更多从特定对象和局部视角展开讨论,各研究赋予“互联网+”不同内涵,导致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概念无法具体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整合性框架来界定其内涵与维度。本文以“互联网+”跨界经营的根本目标--价值创造为核心,基于价值识别、价值生成、价值获取三个维度的讨论,建立起一个关于“互联网+”的系统认知框架:传统产业要放弃以往基于报酬递减的价值创造逻辑,通过“脱媒”、顾客社群、新型信任机制以实现价值主张精准化,凭借平行互动、价值商店、改变产品性质以谋求更强的外部经济性,进而在梅特卡夫法则的原理下通过资产置换、信息积累和关系积累获得连接红利。  相似文献   

5.
朱鹏威 《情报科学》2018,36(4):91-94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为高校用户提供精准的学科信息服务。【方 法/过程】在对国内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平台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提出 了建设原则,然后从平台的功能和结构设计入手,提出了功能结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以白城师范学院学科服 务平台为例,据此构建了学科服务平台安全策略和保障措施。该研究为“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 平台建设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加强信息素养培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坚守道德底 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以及当 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导向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结果/结论】应 用现代技术把资源、馆员、服务协同嵌入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中,以师生为中心,强调资源、教学、科研,以及师 生、馆员的密切交互,是一种迅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毛薇  王贤 《情报科学》2019,37(11):116-120
【目的/意义】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必要措施,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措施, 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在“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乡村治理” “互联网+乡村教育” “互联网+乡村文化” “互联网+乡村医疗”方面上提出未来数字乡村建设模 式。【结果/结论】基于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视角提出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推动农 村经济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微信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应用之一,是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平台, 其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微信息”文化需求,顺应“微时代”富媒体新环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 微信平台的服务特点、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整合图书馆各部门业务系统和文献资源,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平台的“O2O”(Online To Offline)微信服务模式。【结果/结论】该模式将实现微信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有机融 合、完善用户体验和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从“信息-技术-人”视角探索在线研讨平台中信息交流的独特规律,为在线研讨平台优化提 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将在线研讨的本质界定为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从“信息”、“技术”、“人”、“人-信息”、 “人-技术”等五个维度解析在线研讨的影响因素,选取“小木虫”和“经管之家”的16个讨论帖为研究样本,利用内容 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证分析表明,在两个研讨平台中,信息质量的增值性、信息 效价的收敛性、个体性格的乐观性、人际关系的紧密性、个体信息素养的科学性等5个影响因素对于研讨绩效具有 较好的区分度,信息数量的规模性、群体知识结构的互补性等2个影响因素与研讨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信息类型 的多样性、平台功能的响应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杜中全  赵志坚 《情报科学》2019,37(10):75-80
【目的/意义】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 求。【方法/过程】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素养的内涵呈现“多模态”转向与“跨文化”转向。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 网+”语境下,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传统教育范式的弊端以及微课平台的优势,进而指出微课平台是以多模 态交际为主,具有完整的多模态信息课程体系,并形成了多元文化关联场,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结果/ 结论】微课平台是提高大学生多模态交际能力以及增补传统通识教育的最佳路径。为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微课平 台运营方、教育组织及高校教师需要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瘾干预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保持批判自主力、有效控制大学生个人的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媒介素养课程的开发是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网络媒介素养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课程实施等方面探讨了高校网络媒介素养的课程开发,以更好地进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与初步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数据素养能力表现,构建大学生数据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提供数据素养能力综合评价标准与工具。[方法/过程]首先基于提纲式专家访谈与小样本问卷测试,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数据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性检验与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半结构化问卷调研,运用主成分分析从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意识、数据知识与技能、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表达与解释四个一级指标进行实证评价。[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数据素养能力存在年级与专业差异,其中数据意识、数据表达与解释的群体均衡收敛,个体异质性在数据知识与技能、数据组织与管理能力表现显著。最后,从国家层面的数据标准化管理与教育个性化发展协同、移动互联网数据资源管理云环境、高校"四位一体"渐进式智慧培养体系三个视角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数据素养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生命力评价是对网络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信息价值的衍变过程的研究,网络信息的增长和老化从信息价值角度反映信息的生命力。从网络信息的增长和老化这两个视角,梳理网络信息增长和老化模型的研究,归纳其研究特点,并对国内外信息增长与老化用于网络信息生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网络信息增长和老化研究能够较好地评价网络信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网络媒介素养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需具备的重要素养。调查发现,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得大学生难以甄别网络信息真伪,易出现盲目从众、沉溺网络等非理性行为。各高校应通过开设网络信息认知课程、开展网络道德法规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6.
温晓春 《科教文汇》2020,(4):191-192
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分类的基础性建设在于普及垃圾分类教育,将“互联网+”的理念技术运用于垃圾分类教育中,不仅可以提升教育效果,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垃圾分类教育的现状出发,在探究垃圾分类教育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运用“互联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手段,以提升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达到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应对当前互联网"双刃剑"的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从网络素养概念为切入点,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同时对如何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掀起了巨大的变革。“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使得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平衡被破坏。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既背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青年教师带来的冲击,并提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专业化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web2.0环境下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并主要针对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从而反映出他们在信息素养教育基础上利用web2.0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状况和信息评价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信息—知识—智能的转换视野下研究图书馆职能、图书馆员的能力和信息素养,证明图书馆是扩展人类自身"信息和智能能力"的社会装置,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就是信息素养,图书馆是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场所,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功能定位是优化学习者思维。这个目标功能定位解决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如何应对图书馆外部急速变化的生态环境,信息素养教育回归到图书情报学特质和图书馆员职业智能本质传承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