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前我国 互联网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在社会舆情预警、隐私泄露保护等方面具有重 大需求。 在线社交网络由于其承载着海量的信息,是信息安全研究的重要对象。 本文从作为 理论基础的社交网络结构属性和模型展开综述, 其中包含作者所在研究团队的成果及观点。 社交网络的结构特性的研究重点在于揭示社交网络的基本属性、探索作为社交网络基本要素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本质特征;社交网络模型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模拟真实社交关系网中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来构造具备相应属性特征的演化模型, 并以此为基础, 研究特定社交行 为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或者通过所建立的模型逆向分析社交网络的本质特征、推断哪些社交 行为决定着相应的网络特性。 近年来, 不同的策略和技术分别在网络的结构特征、网络中的 信息传播和检索、网络中用户的行为分析、社团结构挖掘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 文章 对网络结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分别介绍了近期研究中所发现的社交网络在不同 层面表现出的结构特征,并给出了社交网络模型研究中几类常见的结构模型和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鹏  赵动员  梅蕾 《情报科学》2020,38(2):170-176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平台,因此对信息 传播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复杂网络和用户属性的角度,对强弱关系连接的信息传 播模式以及影响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时间、网络结构属性、用户异质性、用户影响力等)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信息 传播模型进行了功能及演化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理论贡献以及不足之处。【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移动社交 网络信息传播机制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四个主要方向:研究强弱关系共存网络结构的信息传播机制;关注互动内容 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借鉴现代社会物理学理论完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理论,以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理 论坚韧度。  相似文献   

3.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现代情报》2019,39(10):110-118
[目的]为了研究社交网络以及研究微博网络与微信网络之间舆情的传递过程。[方法]利用无标度有向网络和BA网络分别模拟微博网络和微信网络环境,通过特定的连接关系设计了耦合网络载体,在SEIR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用户的传播心理,考虑到了个体具有兴趣衰减效应以及记忆效应等特征,构建了基于耦合网络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双层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舆情传播过程,用户在多层社交网络之间的互动加速了舆情信息的流动,扩大了舆情信息的影响力,层间传播阈值的控制是管理多层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在线社交用户的信息行为对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借鉴"用户画像"的思想,提出了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的概念,围绕人类动力学研究视角构建了在线社交用户的舆情画像模型,最后从舆情信息传播的时间间隔分布、活跃度分布、时间间隔重标度、交互热度、阵发性和记忆性等方面对在线社交用户信息传播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可全面揭示其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实现对用户基本信息与舆情传播信息的有效收集、有效识别与定量分析,从而为网络舆情生态环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从社交网络圈群的角度,分析其影响舆情热度的相关结构属性,证实网络圈群影响舆情热度的机理。[研究方法]以微博舆情事件为例,获取相关舆情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识别舆情传播过程中的社交网络圈群;构建分层回归模型分析圈群结构属性对舆情热度的影响。[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网络圈群增长速度、圈群总中心度增长速度以及圈群间紧密度对舆情热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圈群增长速度、圈群总中心度增长速度与舆情热度分别呈现U型、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在社会舆情预警、隐私泄露保护等方面具有重大需求。在线社交网络由于其承载着海量的信息,是信息安全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从作为理论基础的社交网络结构属性和模型展开综述,其中包含作者所在研究团队的成果及观点。社交网络的结构特性的研究重点在于揭示社交网络的基本属性、探索作为社交网络基本要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本质特征;社交网络模型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模拟真实社交关系网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来构造具备相应属性特征的演化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特定社交行为对网络结构的影响,或者通过所建立的模型逆向分析社交网络的本质特征、推断哪些社交行为决定着相应的网络特性。近年来,不同的策略和技术分别在网络的结构特征、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和检索、网络中用户的行为分析、社团结构挖掘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文章对网络结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分别介绍了近期研究中所发现的社交网络在不同层面表现出的结构特征,并给出了社交网络模型研究中几类常见的结构模型和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在分析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详细分析了影响传播概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以信息风险感知为主的传播概率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获知概率的大小对舆情传播规模、弛豫时间均有影响;而信息风险感知的大小对舆情传播规模的影响不大,对弛豫时间的影响较大,究其根源在于信息风险感知直接决定了传播概率的取值,而传播概率直接决定了网络中传播者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舆情监管关乎社会稳定,区块链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应用技术,关于区块链社交网 络的信息传播特征和规律研究将有利于对区块链社交应用的舆情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区 块链和信息传播理论,通过爬虫采集区块链社交网络应用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Gephi进行数据可视化 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网络下的社群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声誉分与用户 度的关系情况。【结果/结论】区块链社交网络为无标度网络;社群间的平均聚类基本一致并且较低;用户发帖量服 从幂律分布;声誉分高的用户在区块链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大,其在舆情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 新/局限】基于区块链社交网络应用,本文分析了区块链整体社交网络及区块链社群网络的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及规 律,后续将采用动态网络、超网络方法对区块链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汪明艳  陈梅 《情报科学》2017,35(5):171-176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网络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传播平台,也使得网络舆情影响力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和 传播。【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着力点、研究 方法、衡量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然后,对影响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链、群体情绪研究进行分 析。最后,从加强政府治理舆情治理的可控性角度,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的指标构建情况分析。【结果/ 结论】本文认为,为提高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可控性,应从公众情绪、媒体责任、政府治理加强引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微博社区网络结构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情的信息传播机制。【方法/过程】以社会网络的 角度分析了微博社区网络静态结构特征,同时构建了微博信息传播模型,实证分析了微博社区网络静态结构特征 对舆情传播的影响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结果显示,微博社区的网络结构规模、密度以及节点特征参数对舆情信 息传播的受众度、流动度及影响力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存在着紧密的内部关联。  相似文献   

11.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SNS社交网络结构中节点的结构位置及相互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以腾讯微博用户数据作为实验样本,运用Ucinet生成网络拓扑结构图,针对邻接矩阵数据进行节点度分析,测度节点度和节点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与信息传播的贡献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在不同规模网络中适于测度微博用户信息传播贡献的指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控制和引导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的信息发布和传播,达到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舆情内容的传播过程中,各种物理上独立的舆论会话在传播要素上可能存在着语义关联,并且传播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舆情传播内容的演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网络舆情的传播阶段中传播要素的相互影响入手,以传播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社群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及其传播主题为分析单元,将生命周期理论和关键节点识别相结合,并选择新浪微博作为数据来源,采集舆情事件信息,构建舆情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社会网络并提取关键节点,借助LDA主题模型方法挖掘各阶段舆情内容的主题,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同阶段或者不同阶段中在关键节点影响下的舆情主题分布及其变化。研究结论为社会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钢  王聿达  崔蓉 《现代情报》2021,40(12):27-35
[目的/意义] 在大规模社交网络中快速搜索关键节点对于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社交网络的局部中心性关键节点识别算法,该方法综合评估了节点的K壳、自身的聚集特性以及邻居的扩散特性和节点自身传播状态,同时体现了节点在空间上的网络位置和邻居的拓扑结构以及在时间上演化特征,评价指标更加全面高效。[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的关键节点对网络鲁棒性的影响与介数中心性接近,但计算仅基于节点局部信息,时间复杂度低。剔除这些节点后网络的连通性受到较大影响,网络聚类系数降低,平均路径长度增加。同时,利用SIR传播模型模拟验证,以该算法识别的关键节点为初始传播源可提升信息传播范围和平均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越来越多的用户进入了社交媒介建构的虚拟网络空间之中,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本文从信息内容和网络结构两个层面综述了国外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社交媒体研究, 指出了基于内容的主题提取, 信息传播的流行度分析, 社交媒体中的网络结构分析以及社区发掘等重要的研究领域;具体阐释了一部分具有基础性或典型性的模型、算法、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比较, 同时也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可能发展方向。最后, 本文讨论了国外社交媒体影响力研究对基于国内语境之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根据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多维度、多元化和基于人际关系的特点,构建一种基于用户相对传播能力的分层网络传播模型,对社交网络传播模型研究中缺少实例验证和用户层次分类的问题进行补充分析和证明。通过调查收集"平江火电厂重启事件"中公众对火电项目的态度变化数据,对政府相关宣传内容的传播过程、方式和效果进行归纳总结;采取K-Means方式对抽样的数据节点进行分类,构建以节点传播能力为划分标准的分层网络传播模型,分析模型中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特征及权重关系。研究表明:(1)基于用户相对传播能力的分层网络传播模型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交网络中信息传递的特点;(2)意见领袖层节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其网络影响程度约为普通群众的4倍(意见领袖节点的平均权重为2.6,普通群众节点的平均权重为0.6);(3)用户网络地位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政府在提高公众支持度的问题上应该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社会舆论。社会信息传播网络仍然是复杂网络研究中的难点,信息传递的方向、节点出度和入度都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何巍 《情报杂志》2024,(1):160-166
[研究目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社交媒体用户的沟通交流方式,研究社交网络舆情多模态知识图谱的构建对网络舆情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多模态数据的语义互补,讨论了实体属性关联、图像(视频)文字描述、图像(视频)属性、图像(视频)关联等多种异构数据融合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交网络舆情多模态知识图谱的构建框架,并分析了在多模态语义理解、多模态实体对齐、多模态知识表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研究结论]提出基于多模态知识融合的社交网络舆情多模态知识图谱构建框架,为交互方式日趋丰富的社交网络舆情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利用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信息创造价值的同时,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关键点,抑制负面舆情的传播与扩散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及之间的博弈关系,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提出了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重点分析了博弈模型的平衡点及主体行为稳定策略的均衡条件,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三个策略均衡点,并基于仿真实验及分析结果提出政府管控在线社交网络中负面舆情传播的三个关键点及应对策略。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传播研究,可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利用知识图谱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是网络舆情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新问题,结合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推动社交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对知识图谱、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校园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中的实体、关系和过程模型,并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政府官微在舆情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从"故事线"和"时间线"两个方面对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高校舆情事件在爆发初期、事件调查进展期、事件调查结果期呈现不同的情感倾向;高校舆情事件的传播媒介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差异不大;舆情夜间传播活跃度高于日间。  相似文献   

19.
周昕  邱长波  李瑞 《现代情报》2018,38(11):59-65
[目的]研究大数据网络环境发展新形势下,通过概率分析判断导致危机爆发的关键环节,为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贝叶斯模型作为分析工具,探究网络舆情危机关键节点诊断的流程和机理。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分类匹配模型和关键节点诊断模型。[结果]建立60个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训练组得出模型条件概率表,3个测试组样本经实证诊断结果与事实相符。[局限]贝叶斯网络结构的构建需要进一步通过定量分析进行优化。[结论]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分型,并精确地从复杂变量中诊断出对危机态势最具影响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企业社交媒体在企业—用户的信息交互中起到重要作用,识别分析企业社交媒体信息效用关键影响因素,以期确保企业的信息满足用户的需要,促进企业社交媒体的长期发展。[方法/过程]基于霍夫兰德说服理论,从信息传达者、信息内容、信息接收者和信息情境等4个维度提出企业社交媒体信息效用的22个影响因素,运用模糊集理论—DEMATEL方法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结论]企业社交媒体的活跃度和知名度是影响企业社交媒体信息效用的关键因素,信息内容的互动性、信息情境的平台覆盖度、意见领袖参与、用户的广告抗拒心理、品牌忠诚度、情绪体验、企业社交媒体的专业性都是影响企业社交媒体信息效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