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研究z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以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计算分析了目标数据的总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一致性指标η、h 指数、p指数和z指数,实证研究了z指数应用于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效果。【结果】 z指数相较于h指数以及p指数更加适合于综合评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质量因素、数量因素和被引分布情况。【结论】 利用z指数评价期刊有助于激励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z指数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区分度。但z指数在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存在不能区分施引文献影响力大小等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针对z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引文分析与Altmetrics改进z指数得到znew指数方法,以提高对学者影响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过程]文章融合学术论文被引频次、下载量和期刊影响因子指标,考虑作者贡献度,构建学术论文综合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标(AC),以替代z指数评价的基本单元——被引频次(C)单一指标,改进得到znew指数。以图书情报学领域2016—2020年的发文为数据来源,统计获得发文量排名前50位的学者,分别计算他们的znew指数、z指数、p指数、h指数、总发文量N、加权综合学术影响力(AC)、篇均影响力(AC/N)、体现论文影响力分布的一致性指标μ,并实证分析了znew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效果。[结果/结论]znew指数在继承z指数优势的基础上,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可较公平和客观地对学者的影响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陈淑平 《现代情报》2018,38(4):71-76
机构h2指数能够定量的计算出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规模,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机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具有简单、直观、可视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方法/过程]本文结合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对机构h2指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首先,同机构科研人员合作署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构h2数值;其次,不同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数量有可能相同,但被引次数和高被引文章数量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机构h2指数将拥有单篇高被引但发文少或个人h指数不高的作者排除在外,忽略了单篇高被引论文和作者对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贡献。[结果/结论]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h2指数进行修正,并进一步以机构h2n指数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一种机构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研究机构指数(Author Affiliation Index)与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推进机构指数的应用。[方法/过程]本文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CSSCI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计算出各期刊的机构指数,并采用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法对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机构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但拟合优度不高,与h指数、被引频次不相关,说明机构指数能够提供除期刊影响力以外的其他信息;机构指数具有较好的统计学评价指标特征,可以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机构指数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从图书馆的发文数量、被引次数、h指数、g指数、R指数及标准化(h,g,R)指数角度,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同时通过计算图书馆各作者h指数,研究了图书馆作者群体学术影响力对图书馆整体影响力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h指数兼顾了传统的发文数量和被引次数;标准化(h,g,R)指数对其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比单一指标更加公正合理;具有高的h指数的图书馆,高的h指数作者对图书馆整体影响力贡献比较大,对低h指数的作者群而言,仍然有一部分作者单篇被引次数很高,这部分作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如果只依靠单篇文章被引次数的静态增加而发文数量并不增长来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并不利于图书馆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针对多种学者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结论非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共识度的学者学术影响力组合评价模型。[方法/过程]首先,定义本年度总被引次数、上年度总被引次数和前年度总被引次数的概念,结合H指数和总被引次数构建一套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权TOPSIS方法、VIKOR方法、Heronian算子、DEMATEL方法和幂算子对学者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计算5种不同的学者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结果;最后,设计考虑共识度的信息融合方法,计算学者学术影响力组合评价结果。[结果/结论]选取26位国际模糊决策领域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发挥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和弥补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缺点,可以避免人为选取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操纵的可能性,还可以使得最终的组合评价结果相对更为可靠,因此能够得到较为客观公正的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不断推陈出新,但尚缺乏在论文被引离散度层面对作者影响力的评价,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Gm指数。【方法/过程】以2009年-2018年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最高的20名学者文献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确定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客观权重,计算作者的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对比,并从稳定性、区分性和相关性角度讨论Gm指数的评价效果。【结果/结论】结果表明: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呈显著相关,与h指数、g指数相比,Gm指数的数据稳定性良好、对作者区分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为充分利用学者已有研究成果,实现对学者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过程]针对h指数存在的忽略高被引论文、只考虑h核内论文未考虑h核外论文、忽略合著者对科研成果贡献的差异以及存在精确注水等问题,提出综合考虑学者学术影响力和学者活跃度的hμ指数。该指数用基尼系数和篇均被引量处理h核内外学术论文被引量以度量学者学术影响力;在学者活跃度部分,基于布拉德福分区理论实现学者的分级评定,并通过学者既定时间窗内的学者发文量与同区学者平均发文量之比实现学者活跃度度量。[结果/结论]抽取情报学领域相关学者验证了上述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期刊自引情况的研究对于分析期刊的研究方向以及评价期刊的学术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本文以2012-2016年《社会科学期刊引证报告》(JCR-Social Science Edition,JCRSSE)收录的社科类期刊的指标数据为样本,对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和收录的金砖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的社科类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这些期刊的指标数据(特别是自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自引情况对于社科类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JCRSSE收录的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在影响因子和自引率方面均优于金砖五国的期刊。我国国际社科类期刊与其他金砖四国相比,在影响因子方面均高于金砖四国,且在自引率方面低于巴西、南非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0.
作者机构分布情况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行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均属被引指标,因而可通过提高自引人为操纵,致使其作为期刊评价指标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为寻求更为客观的期刊评价方法,本文探讨了应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可行性。根据国内4种眼科学核心期刊论文的机构分布情况,以发文量、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各机构学术影响力分值,并以此对各机构进行排序(总体机构排序)。然后对我国2010年11种眼科学期刊各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并与确定的各机构学术影响力排序做等级相关检验,根据各期刊作者机构排序与总体机构排序的相关度最终确定各期刊影响力排序。将此期刊排序、影响因子排序和总被引频次排序分别与问卷调查的该11种眼科学期刊排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影响力优于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伴随着网络化的科学交流,新的计量指标的提出,科研院校评价方法也随之改变。本文旨在探讨Altmetrics视角下科研院校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的可行途径,并以医学信息学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进而为院校影响力的全面综合判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融合Altmetric.com和Web of Science两类数据源,编程并筛选获取627个院校的Altmetrics数据和引文数据,选取7个计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再使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给指标赋权,并在此基础上,用TOPSIS方法分别计算出主观和客观的院校得分,并与QS排名作对比。[结果/结论] 指标之间存在中强相关性,主观和客观赋权方法所得的院校综合排名QS医学与生命科学排名,三者具有较强一致性,进而验证了Altmetrics指标在院校影响力评价中的有效性。又分别把层次分析-TOPSIS和熵权-TOPSIS与QS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就整体角度来讲,熵权-TOPSIS的评价结果更好。此外,根据两个评价方法和QS前30院校之间的交集,筛选出了各方面综合表现俱佳的10所院校,美国院校占绝大多数。且根据与QS交集个数,在高水平院校中,层次分析-TOPSIS评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究z指数在微博传播力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效果,为客观科学评价微博传播力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方法/过程]借鉴现有微博传播力评价指标,构建微博转发z指数、评论z指数、点赞z指数和综合z指数,以27个省会城市的外宣类政务微博2018年11月的微博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验证z指数在微博传播力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结论]z指数继承了h指数和p指数在微博传播力评价中的优势,而且更加重视高质量博文的发布。  相似文献   

13.
毛璐  许鑫  邓璐芗 《情报科学》2023,41(2):126-134
【目的/意义】研究数据在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高价值研究数据的引用对推动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评价出高价值研究数据并对此进行引证显得尤为关键。【方法/过程】本文从DCI近十年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集入手,确立研究数据评价指标和方案。【结果/结论】低被引数据集作者总被引频次与高被引数据集差距悬殊;高被引数据集具有数据作者篇均被引频次较高;基金资助数量较多;数据仓储机构的数据平均被引频次较高;关键词数量、操作方式较多;提供DOI号及元数据描述方式较详细等。为数据引证影响因素的分析带来一定启发。【创新/局限】得出数据引证行为的优化实施建议:促进评价体系多元化、培养数据伦理意识、规范数据引证形式、加强各个环节的数据治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论文发表时间和所属学科的不同会对论文在后续的引文产生稀释效应的影响,发生在不同时间的引文也代表了不同的学术价值。从时序动态的视角设计一种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消除稀释效应的影响并能够体现不同时期的引文价值。[方法/过程]引入参考文献集合的篇均被引次数作为论文集合的基准值,消除由于发表时间和所属学科不同造成的稀释效应,进而再对不同统计时间点的被引次数赋予不同的权重,用以表征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引文的不同价值。[结果/结论]以四川大学为例,选取ESI学科和研究人员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指标可以对学术影响力发展趋势不同的研究实体进行有效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宋玲玲 《现代情报》2017,37(10):137-143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术测度测算国内航空、航天领域期刊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实证探索研究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学术测度方法对期刊各类学术成就进行量化评估,充分展现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提供了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并深化了学术评价的直观性和全面性。[方法/过程]以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10种核心科研期刊为研究对象,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集10种期刊的可被引论文数、零引论文数、h指数、总被引数和h域引文数5个独立数,基于学术迹和学术矩阵的学术测度测算它们的学术矩阵参数和学术迹,实证探索研究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通过学术迹的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发现它们的学术迹整体呈发散状走势,有效学术贡献的累积期至少需要2~3年;学术矩阵的各项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期刊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主要从总学术贡献、发文的即时关注度、学术潜力爆发期和整体发文水平等方面对期刊学术成就差异进行总结。这对于学术期刊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及科研影响力起到了客观且正确的敦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在信息检索、科技论文评价和知识结构演化方面,引文分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格式化全文数据库的出现,引文分析迈入了4.0时代——全文引文分析阶段。但是,目前还没有中文的格式化全文数据库,这极大地制约了全文引文分析在我国科技文献中的研究和应用。[方法/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建立高效的中文全文引文分析依赖的数据集和检索平台的方法,主要包括:1)提出了基于规则和SVM分类方法的论文元数据和引用提取方法;2)提出基于Spark平台的实现高效引文内容分析标准化数据集生成方法;3)提出建立引用内容的科技文献检索平台。[结果/结论] 引文内容分析标准化数据集的建立将全面提升全文引文分析在我国科技领域中的研究效能,提高科技文献查找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学术关系网络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资本,这种资本能真实反映科研机构的学术声望及影响力,为测度科研机构学术网络社会资本丰富程度,本文提出了新的学科评价指标——SCAN指数。[方法/过程]从ESI数据库采集材料学高水平论文的被引数据,利用SCAN指数分析国内材料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排名情况,发现与QS排名吻合度较高,且这种排名结果在两次ESI数据对比试验中具有稳定性,从而印证了SCAN指数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结果/结论]SCAN指数能较为合理地反映评价对象在学术网络中的相对地位,可用于评估科研机构的学科实力并预测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揭示期刊声誉与高影响力论文的关联,探讨高影响力期刊作为学术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期刊科学地理解与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通过定义期刊影响力区间,分析一组大样本高被引论文及刊载期刊在不同影响力区间的分布情况,并比较期刊高被引论文刊载量/率区间差异和高被引论文引用层级区间差异。[结果/结论]高被引论文主要分布在高影响力区间期刊上,但无论论文引用层级如何,仍约有2%~3%的高被引论文刊载在影响力居后的50%期刊上;而高被引论文期刊仅占期刊总量的53%,其分布也呈现高影响力区间聚集效应,且刊载量或刊载率越大,高被引论文期刊聚集程度越高。最后提出在不同的评价情境下,辩证使用高影响力期刊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CNKI全文数据库为来源数据库,对我国正在建设的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在2006—2011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论文的数量、核心期刊发文量、被引频次、h指数等文献计量学为指标,对各地区之间进行了纵向比较和各院校间的横向比较,分析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产出能力,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评价提供现实依据,并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科技编辑出版中的参考文献引用、引文内容鉴审、引用格式规范化,以及科技期刊引文分析和学术评价提供整体性的思维框架和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引证的概念,提出由科学论著、参考文献和引文内容三要素构成的科学引证概念模型。【结果】 根据科学引证概念模型,从科技编辑视角,系统分析了科学论著、参考文献与引文内容的相互作用关系。【结论】 科学引证概念模型分析发现了科技编辑出版和引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得到若干有益的启示,启发值得引起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