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对公众信息获取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淑云 《现代情报》2010,30(1):11-13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获取是社会公众的一项基本权利,而公众信息获取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信息差异,从而影响社会公众充分获取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获取的成本,公众信息获取权益受损,为此需要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公众信息获取产生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政府规制、规范信息市场等。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无序性影响了人们在获取教育信息的效率。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以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教育资源,介绍了不同的获取渠道和方法,以期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获取渠道,更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更有效地获取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3.
陈珏静 《现代情报》2014,34(10):61-65
针对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6~12岁的儿童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并构建儿童信息获取行为模型,模型将儿童信息需求类型、信息获取渠道、信息获取影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希望家长及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儿童群体的信息行为特点,积极引导儿童以正确的方式获取信息,使儿童具备自主利用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探讨大学生群体获取数字音乐信息的现状,总结其使用数字音乐信息的规律。[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在校大学生获取数字音乐信息的主要途径,结合信息行为理论分析其使用特征。[结果/结论]大学生选择和使用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将网络平台作为首选,并且受专业和马太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信息质量感知对信息获取与信息采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购物为研究情境,在信息质量感知和自我知觉理论基础上构建信息质量感知对信息获取和信息采纳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318份用户数据,分析表明通过网络广告获取信息和通过在线点评获取信息对信息质量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内容质量感知和信息效用质量感知显著影响消费者采纳信息的行为,间接影响消费者感知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山西省300余村农民信息需求类型、获取信息方式等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现代农民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重点突出的特点.但由于受信息能力、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组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信息满足率不高.为此,提出了通过培养农民的信息自助能力、提供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等方式,更好地满足农民信息需求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243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民工就业信息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运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诸多影响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因素中,农民工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就业渠道等对农民的就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朱红灿  陆碧琪 《现代情报》2017,37(5):105-110
基于制度理论,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出发,通过探索制度和技术因素如何对公众政府信息网络渠道使用意愿的影响以及二者间的制约关系,构建了公众政府信息获取网络渠道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感知网络舆情应对、感知信息时效性、民主权利意识等六大因素对于公众政府信息获取网络渠道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制度因素中的感知信息安全监管、感知网络舆情应对二者对技术因素中的感知信息服务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俊娜 《现代情报》2009,29(9):25-28,31
文章概括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商务信息资源的3种获取方式,针对企业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利用信息浏览、信息检索和信息定制获取信息的策略和技巧,如选择信息内容质量较高的网站、善于使用浏览器导航和结构导航策略等,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信息获取目标。  相似文献   

10.
对用户和非用户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两者的使用意愿特点,以期改善政府信息服务质量。立足促成因素、约束因素维度,构建了用户和非用户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技术-结构方程建模(Partial Least Square-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PLS-SEM)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行为控制对非用户和用户的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在促进公众初始采纳阶段的影响较显著,在持续使用阶段影响减弱;主观规范对用户的使用意愿有较显著的影响,对促进非用户的初始采纳意愿影响不大;抵制变化对初始采纳意愿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玫 《现代情报》2013,33(6):10
对《广州日报》近三年来的农民工报道分析显示,城市主流媒体关于农民工的报道在报道数量、议题内容、报道类型、叙述主体、新闻来源等方面尚有改进的空间。作为农民工市民化信息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主流媒体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构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树立平等的受众观念,拓宽议题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准确反映农民工群体的真实面貌,为农民工市民化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型的信息消费群体,其在线信息行为成为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了解其信息需求并提供精准信息服务的关键。农民工的信息搜索行为研究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新问题。[方法/过程]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混合实验方法,分析了农民工在线信息搜索需求特征、搜索信息来源特征、搜索结果特征、搜索行为结果特征。[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工用户在线信息搜索需求层次逐步提升,但在线信息搜索来源单一,在线信息评估能力较低,在线信息获取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微信公众号成为农民工群体获得信息 的主要渠道,研究和分析农民工群体的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成为了信息行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意义】本 研究以使用满足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在TA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 结构方程对数据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社群影响对农民工微信公众号使用的满意度等具 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和用户使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对使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满意 度对农民公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于了解农民工群体信息行为特征,制定新媒体环境下针 对农民工群体的信息服务政策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创新/局限】在TA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使用满 足理论的农民工群体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工群体的信息行为提供了 新的研究视角;但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东北地区、河北等地的农民工,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项对400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运用三个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异地歧视对外来民工工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异地歧视对外来民工白领职位的获得、工作薪酬以及薪酬满意度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还发现教育与工作经验这两类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民工的工作影响显著,尤其教育水平对农民工白领岗位获得、工作薪酬及薪酬满意度均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庆华 《科教文汇》2014,(21):13-14
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缩放型组织,不但具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还有其自身的学术性、文化性特点,是社会思潮交流相对活跃的领域。同时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信息鉴别能力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对网络传播的社会性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敏感性极强,感性认识多,极易受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拓创新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中的奉献及作用日趋增大。然而,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出现了诸多困难,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就应当有着比其父辈更为强烈的教育诉求。从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经费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诉求问题的对策及建议,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融入城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2006-2007年7个城市农民工调查问卷资料为基础,总结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形成这些特征的深层次原因.结论是:城市低端劳动力市场的自发选择性和性别歧视导致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的性别差异:以体力为主要资本的非正规就业性质形成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率在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工作性质和求职方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秦殿启 《现代情报》2010,30(8):29-31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是网络环境下的产物,其价值特性包括文化性、系统性、恒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情报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内容,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有5个方面:存贮文献资源和为读者提供情报服务,平等获取信息和保障知识自由,提供信息素养教育和阅读学习平台,尊重读者权益和传播人类文明,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就业问题对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健 《软科学》2006,20(4):75-77
我国面临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不断转移的压力,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已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较快发展形成较大制约。通过对一些典型国家农民工就业政策的比较研究,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民工就业机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