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普勒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  相似文献   

2.
开普勒(J.Kepler,公元1571~1630)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  相似文献   

3.
约翰·开普勒(JohannaKepler,1571-1630),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  相似文献   

4.
16到18世纪的天文学发展出现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他们所取设的成就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研究独具特点,并在今后的天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17世纪二十年代,开普勒这位身材瘦小、高度近视的科学巨人,面对模模糊糊、叠影重重的天象,聆听到了天宇的和声,揭示了约束行星运动的法则,给天庭立了法,把人们从盲目的对"天"的崇拜引向对天的探究.开普勒第三定律揭开了天文学研究的新纪元,为人类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本文归类分析2011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卷中  相似文献   

6.
开普勒(Johannes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幼年体弱多病,12岁时入修道院学习.1587年进入蒂宾根大学,在校中遇到秘密宣传哥自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麦斯特林.在他的影响下,很快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忠实维护者.  相似文献   

7.
1.用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相似文献   

8.
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它是描述行星环绕太阳运动快慢的规律.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103-104页表述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及其数学D3表达式R^3/T^2=k,并指出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开普勒常量.但教材没有给出开普勒常量k的值,也没有说明其值决定于什么.本文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知识,分析k值决定于什么因素,并说明开普勒定律常量在天体问题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答:开普勒(1571——1630年)是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1571年生于符登堡,1587年(16岁)入蒂宾大学。在校期间,由于受哥白尼学说影响,开始致力于天文学研究。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受到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布拉格天文台长第谷的赏  相似文献   

10.
十七世纪德国名天学家、数学家开普勒曾经这样说过:“几何学里有两件宝,一个是勾股定理,另一个是黄金分割.如果把勾股定理比作黄金矿的话,那么可以把黄金分割比作宝石矿.”在开普勒眼里,黄金分割的地位比勾股定理的地位还要高.  相似文献   

11.
吴晓婕  王晓璐 《物理教学》2022,(1):74-76+80
约翰内斯·开普勒是近代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也是近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本文通过查阅多部相关文献,简述开普勒通过揭开行星运动之谜,从而对近代科学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其举堪称是与当时各界人物在"行星上的博弈";在核心素养结合物理学史教学的要求下,也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供相关史料,并以此文纪念"天空立法者"约翰内斯·开普勒诞辰450周年。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活动,观察在物理学发展史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是和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密切相关的;而开普勒是一位视力极差的天文学家,他的研究素材完全是他的老师、天文学家第谷长期天文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没有第谷长期辛勤观察所积累的浩瀚的天文资料,就没有开普勒三定律,也就是没有整个牛顿力学,  相似文献   

13.
杜正国 《物理教师》2002,23(4):43-44
高中《物理》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版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中提到了第谷和开普勒 .第谷·布拉赫于 1 5 46年出生在丹麦的斯甘尼亚省的一个律师的家庭 ,从小受到他伯父佐治的照护 .第谷 1 3岁时 ,被送到哥本哈根读书 .他的伯父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 ,但是第谷并不热心于此 .1 5 60年 ,一次对日偏食的观测 ,使第谷的注意力转向了天文学 .他得到了一本托勒玫著的《天文学大成》的抄本 ,攻读了一年左右 ,对“地心说”的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的伯父不同意第谷研究天文学 ,1 5 62年 ,伯父把第谷送到莱比锡大…  相似文献   

14.
6 原子时间 为了测量惯性时间,可以选用任何一个天文学上的两体系统,然而在太阳系中,星星的轨道运动都要受到其他物体(已知的大物体以及未知的小物体)的扰动,不幸的是,在开普勒定律中,星星轨道运动的周期依赖于它的初始条件,即星星的能量。由于外界扰动可以改变地球的能量,这样利用地球轨道运动周期作为计时的基准也要随之而变。  相似文献   

15.
元朝初期的天文学,无论是在天文观测方面,仪器制造方面,还是历法的成就等方面,都达到了古代天文学的高峰,对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天文学在元初能够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试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国家的统一为天文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元朝的统一为元初天文学提供了一个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中国自唐末以来,朝代更替频繁,政权林立,先有五代十国,后有宋、辽、西夏、金、蒙等诸多政权的交错并立,这些割据势力之间相互征战,矛盾冲突不断发生,严重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     
《数学教学通讯》2009,(7):82-82
一本高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宇宙空间的各种“天体”,大到行星、恒星、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至整个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体以至分布在广袤宇宙空间中的大大小小的尘埃粒子,以及与宇宙飞船类似的“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站等,其运动性质也被纳入天文学的研究范围。此外.天文学研究范围内的太阳能的利用、地震、厄尔尼诺现象等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对日食、月食、流星雨等特殊天象的预报是天文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天文学还为军事国防事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看到开普勒的《天体运动轨道的秘密》一书后,非常欣赏开普勒的数学才能,加上自已年事已高,便邀请比他小25岁的开普勒到布拉格天文台来工作。1600年开普勒来到了布拉格,没想到仅仅合作了一年,第谷便不幸去世。 第谷被人们称为“星学之王”,连续二十多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了精确的测量,积累了宝贵的观测数据,临终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观测资料交给了开普勒,并希望开普勒完成他所未完成的星表。开普勒想从这些数据中,算出行星运动规律。 在开普勒时代已经发现太阳有六个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其中火星轨道形状和圆偏离最大,观测记录算出的结果是一个数值,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8.
开普勒问题的另几种推导白学义研究一质点在场力和质点到某一白定点的距离hiV$hy.Fi’。tguhfk“ghi4gh,if#,-4~l‘IEit‘g开普勒问题。在有心力作用下。通常求解开普勒问题是根据角动量守恒并作变换。I一上u而得出个易于求解的微分...  相似文献   

19.
失踪的“大行星”自从16世纪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以来,人们逐渐接受了以太阳为中心的行星运动学说,此后的天文学家们在此框架下开始深入探索行星的运动规律,确定行星的精确运行轨道和位置。早在17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关系时,注意到每颗行星和太阳的距离都大约是前一颗的1.3~2.0倍,唯有木星至太阳的距离是火星的3.4倍。信奉“宇宙和谐”的开普勒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对此作过专门的讨论,他的结论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应该有一颗行星存在”。18世纪初,戴维·格雷戈里在他一本著名的《天文学基础》书中提到行…  相似文献   

20.
中学阶段,仅地理学科在选修课程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天文学基础知识。从学情考虑,天文学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天文观测活动。在中学阶段开设天文学校本课程,开展天文观测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天文学习需求。目前,很多中学开设的天文学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为改善这一状况,文章结合合肥市第一中学天文学校本课程开设的经验,整理了天文学校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等课程开设方面的设计思路,并总结了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可为中学阶段推广天文学校本课程和天文观测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