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小学生普遍觉得作文难写,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要求学生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具体形象的作文很不容易。对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巧用读写结合,降低难度,做好修改的指导。一、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时不能把读和写截然分开,而应把"读"迁移到"写",对"读"进行更为深入的延伸和拓展。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按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很显然关注"有效教学"就是关注教学效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这效益不应只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应是通过适当的手段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积极地情感,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冯娟 《学子》2012,(11):36-36
一、精心预设,预约精彩特级教师刘德武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认识了1厘米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几厘米时,刘老师出示一根5厘米的红色纸条,要求学生迅速说出是几厘米。当学生齐声说出"5厘米"时,刘老师问:"同意5厘米的举手。"教室里部分学生举起了小手。刘老师又问:"不同意5厘米的举手。"另一部分学生也举起了手。“你认...  相似文献   

4.
1.课题的名称:
  依据国培计划"影子教师"实践研修要求,特制定小课题,名称是《初中历史一堂课的有效教学》。
  2.课题研究对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导入的有效性: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导入是最首要的步骤。而课堂导入的好坏、恰当与否,往往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同时也是突破重点、难点方面的关键环节之一。因而成功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以前一节课的导入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当时工作热情非常高,但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中学任课不是历史专业毕业,学科知识贫乏,说句实在的,在没进入乌市13中学进行"影子教师"实践研修前,可以说我是不会上历史课的。虽然备课很认真,材料准备也很充分,但上课总感觉一环扣不上一环,各目之间知识联系不上,就像挎着一篮子鸡蛋,鸡蛋是好东西,但是哗啦一下倒在学生面前全碎了,我把课上散了。学生瞪着眼睛听,似乎很认真,但我知道,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想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这样的课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当时我很着急,就不断地听课学习,继续深入钻研,渐渐地我懂得了如何抓住一节课的主干,再生枝发叶,让课堂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但新的问题随之又出现了,不管头一天的课堂气氛多么的热烈,学生多么投入,第二天一提问,总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不上来。为什么学生上课很认真,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呢?经过学习,与13中的曾肖玲老师、韩方老师的交流,研讨,我找到了答案,一节课好的导入,能让学生抓住这节课的中心。如:曾肖玲老师和王孟选老师上的一节"欢迎来到历史课堂",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课件,但两位老师各有特色。曾老师巧妙利用自己的"曾"姓谈到了"历史"。王孟选老师利用孩子们上课前表现良好的纪律,进入到"历史"话题。两位老师的导入,不同于开门见山,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有了大概的理解,"历史"就是过去发生过的某件事。  相似文献   

5.
郑海涵 《海南教育》2014,(10):65-66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不教。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之前应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而"会学"讲的就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教师对现在新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满堂灌"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满堂问"所取代,老师是讲的少了,但是大部分学生处于"不懂"的状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作为学生,不再是过去"只有考学才能走出山沟"的学生了,他们的追求是全方位的,甚至是"没有兴趣免谈"的地步。他们更希望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虽然我们都知道不可能),但是这也反映了目前学生的普遍一种心态。正因为此,我们数学界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和讨论,这不仅是教育本身发展的方向,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很重要的一方面,顺应历史的潮流。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帮助学生增强英语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水平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提问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流利的表达,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但有时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现象。这不但与学生的"素质"高低及问题难度大小有关,也与老师提问的策略有关。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对当前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如何进入课堂有效提问提出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笔者总结了近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8.
预习是学习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前奏和序曲。如果这一"前奏曲""弹"不响,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预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激发兴趣———引导积极预习的意识"、"教给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注重评价———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注重坚持———锻炼预习的持之以恒"几个方面阐述了学生语文预习习惯一步步养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许多教师习惯于采取"师道尊严"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管理与要求都是"命令式"、"指派式",学生在整个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少具有发言权和参与权,这种管理模式看似获得了成功,实际上学生投入程度不高,自主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多年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在管理与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民主式管理作为手段,有效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然而,我们有些语文教师,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花样翻新,以"学科渗透"为名,让各种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降。那么如何"巧设探究话题,构建有效课堂"呢?笔者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给"的知识永远是死的,而"导"却能激发活的源泉。教师很渴望在课堂上更多的精彩回答是出自学生之口,很可能有些时候你引导了半天,学生仍然不知道,但是,有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只有一分钟,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不浸润心灵的说教是苍白的。"政治课如果不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是无法真正实现其德育过程,也很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目前,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体验教育,开始走进政治课堂,且看笔者采撷的一组课堂情景:一、体验教育的魅力镜头一:"时政评论"课:  相似文献   

13.
刘祖琴 《考试周刊》2011,(31):87-88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本文浅述了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彩萍 《宁夏教育》2011,(12):52-52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有趣的问题能唤起学生思考的热情,能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符合有价值问题的条件很多,包括科学、合理、恰当、有度,在此基础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趣味性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徐爱红 《成才之路》2010,(29):50-5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出现"可喜"现象:学生成了主角,讨论、辩论、朗诵、演讲、游戏等等,学生学得热火朝天,课堂上热闹非凡。平时不大用的多媒体也派上了大用场,一会儿打几行带特殊效果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生长。""与生俱来的能力"当然要靠在自身上生长发展。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评价教学,不在于教师教得怎样,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尤其是对语文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让学生"自求得之"比苦口婆心地传授要好上百倍。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纵观我们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改变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状况,首先就要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使每堂语文课都成为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居海霞 《广西教育》2011,(13):49-49
大计量单位的教学,常常为众多一线教师所不愿展示的"风景",究其原因,教学的重点侧重于计量单位的感受,而不是方法的"探究"。而"千米""吨""公顷"这些大计量单位,又不能在课堂上"很实在"的让学生进行感受,所以"纸上谈兵""空口白话"这些现象在课堂中比比皆是。笔者认为,在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中,做好“三功”,可以使教学焕发精彩。  相似文献   

19.
从事多年的低段数学教学,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很重要。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又缺乏生活经验,经常是想说却不敢说,敢说却说不好,思维毫无顺序,语言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因此,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畅说"数学。  相似文献   

20.
夏国云 《广西教育》2012,(9):16+19-16,19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新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环节应当有效增减。一、小学语文教学环节的减(一)减少冗繁的"讲"教师不是不要讲,而是要讲在点子上,即讲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讲课语言要力求精炼。教学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提问,把"论讲解表达往往不如课本,论提问作答往往不及编者"的劣势,转化为"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思考、多钻研、多实践"的优势,真正把语文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二)减少无效的"问"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启发式也不只是提问。目前大多数课堂中的"一问一答",只有一部分学生唱主角,大部分学生坐冷板凳,会影响全体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