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浮光掠影的新闻采写方式,浅尝辄止的新闻采写态度,如今"伪民生新闻"充斥媒体。本文从民生新闻的实用价值、社会文化背景、创优意识、娱乐价值及情感价值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媒体中民生新闻发展很快,各类民生新闻不断涌现。在新形势下民生新闻要想获得良好发展,就需要从业人员对民生新闻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积极创新民生新闻发展思路,增加民生新闻的竞争力,促进民生新闻更加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试阐述民生新闻采写技巧,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谢红娟 《新闻窗》2014,(3):16-17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民生新闻迅速发展,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打起了“民生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技术采写、采制民生新闻,推动了社会进步,扩大了媒体的影响力。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各媒体间新闻竞争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田晓 《新闻窗》2007,(1):111-111,89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近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出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媒体利用重要版面(或黄金时段)对民生新闻进行报道,掀起了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是从平民化角度出发,采写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强调平民化与本土化,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的双重性质。当代民生新闻存在题材狭窄、信息负面;形式雷同、竞争同质;媒介霸权、自我认同等问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做好民生新闻,品牌经营是媒体所必须考虑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采写提出了更多要求,这是传统媒体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做好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写工作,还应从树立良好的采写观念入手,扩展和丰富新闻采写渠道,将更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引入实际工作中,并不一味追求稿件数量,而应不断提升新闻采写的质量,从而为满足融媒体时代受众多样化的新闻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红芳 《传媒》2021,(3):39-41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党报要在海量信息中保持竞争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必须创新民生新闻报道方式,不断推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本文基于融媒体时代对党报记者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分析当前党报民生新闻采写普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探讨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的新方式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逐步成为现如今比较受欢迎的新闻形态,然而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和难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说明民生新闻要和深度报道良好融合,朝着公共新闻方向发展,合理使用新媒体传播工具,汲取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实质内容,并留意民生新闻的采写及编排方式等,进而找到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究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写的大胆创新方法,结合现阶段融媒体发展的特征,分析其对新闻记者采写能力的基本要求,并结合相关实际案例研究融媒体时代新闻采写创新策略,旨在为相关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江苏卫视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被视为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打破了以往新闻的高高在上,也在全国各地方媒体中掀起了一场"民生新闻热"。随着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栏目涌现,参差不齐的新闻质量也暴露出定位模糊、价值观移位等问题。在民生新闻即将迈入第十个年头之际,如何寻求节目质量的突破与转型成为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品质提升与转型思路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1.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能够确保传统民生新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必须要积极提高基层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水平,即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这样才能提高基层新闻记者的新闻素养,促进传统广播电视传媒的快速发展。本文以民生新闻采写中践行"四力"为切入点明确讲百姓故事做加减法的重要作用,提高民生新闻编写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四力"的论述,对主流媒体的新闻采写质量提升意义重大。慢新闻是深度新闻的一种,在《重庆晚报》三年多的慢新闻采写过程中,关于如何提高"四力",笔者有一些经验可供分享。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民生新闻在新闻领域的地位非常重要.本文围绕民生新闻的突破和创新,从民生新闻中存在的问题、民生新闻的内涵和特点、民生新闻的采写技巧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端丽 《新闻窗》2009,(2):65-66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报道百姓生活、百姓投诉,反映百姓心声的一种新闻模式。它的诞生是对传统的时政新闻、专业新闻模式的重大突破,对传媒的改革创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然而,就在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民生新闻如何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不迷失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6.
周志远 《今传媒》2005,(6):37-37
“民生新闻”一说往往较多用在广播电视新闻栏目中,随着报业的发展,报纸内容真正面向大众的“软新闻”的完善是新闻发展的必然,这是因为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在当下的确立,内在地要求报纸内容的设置必须以读者的阅读欲求为旨归,体现为新闻报导范围的扩大和真正的面向大众。一、民生新闻存在与之相应的采访形式“民生新闻”是一种软新闻,接近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它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采写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如何体现一般社会新闻的民生状态,…  相似文献   

17.
白婷 《今传媒》2011,(8):129-130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对民生新闻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民生新闻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