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电视在全世界飞快的发展.电视领域也正进行着一场数字化的变革。按照《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的规划,2005年全国直辖市和东部地区及地市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都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到2008年上述地区完成全面数字化并停播模拟信号:201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我国将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数字化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各国政府和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其发展,我国计划在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实现电视的全面数字化。①数字电视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将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液晶电视(LCTV)和等离子电视(PDPTV)又将以它们卓越的性能成为数字电视的主流。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大力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并于2003年5月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分阶段于2015年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数字化的发展目标是使电…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电视也随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还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相应的数字电视设备技术也正在经历着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可以说,数字电视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电视机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主要对数字化电视技术的基本运作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付费电视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数字电视发展。从2003年起,广电总局开始在全国49个城市和地区进行试点工作,并且已经发布了《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①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已由点到面全面展开,41个城市和省区都已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2个城市和省区召开了有关有线数字电视维护费的物价听证会,青岛、杭州、绵阳、深圳等城市已经完成了整体转换。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完成电视的数字化转型,2015年底,电视模拟信号将关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时代即将来临。中国4亿电视家庭用户中,有线数字电视、IPTV、地面数字电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数字电视集黑白和彩色电视之后,慢慢的代替了人们沿用传统的有线电视信号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代表着电视的发展技术慢慢走向了社会.本文通过对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改造实施,分析了数字电视系统实现的重点,给出了合理的工艺框架,使有线电视数字处于非常有利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于都 《新闻前哨》2004,(2):51-52
广电数字化:席卷全球的科技潮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把广播电视引入数字化时代。一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数字化进程:美国计划在2006年关闭模拟电视;英国计划在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日本计划2006年实现数字电视全国覆盖,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  相似文献   

8.
这次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的要求,按照国家数字电视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动员和部署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完成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数字化被视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大计”。从2003年开始,广电总局先后在全国49个城市和地区开展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推动整体转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整个进程却比人们想像的困难得多,主要原因在于:1.我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起步较晚,当前只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而美国数字电视  相似文献   

10.
梁亚宁 《传媒》2014,(6):40-41
正我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实行有线电视数字化,并在2008年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并计划在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信号,现在我国正处于电视数字化转型的决胜期。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三网融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数字电视的发展步伐。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广播影视数字化工作,把它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温家宝、李长春、刘云山、曾培炎、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多次要求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要求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安全的方式实现中国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及《我圈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我国将在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而从近两年的情况看,虽然数字电视在标准、商业模式等方面遇到了梗阻,但国内大多数省市都已开始以整体转换为主要模式的有线电视数字化。青岛、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基本完成了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  相似文献   

12.
毕一鸣 《视听界》2010,(4):33-36
一、数字化是电视媒体生存之道 近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加快电视媒体的全数字化进程,并明确了实现全数字电视广播和淘汰模拟电视的时间表。我国也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发展数字电视系统的规划,并大力推动这个计划的实施,南京等12个城市将首先纳入三网融合试点地区。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现代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而数字电视技术包括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和数字电视接收技术.本文就电视广播的数字化的基本原理、进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叙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数字卫星电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视数字化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指导下,以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3种方式在全国全面展开。截至2009年9月,全国已有10套免费的高清有线接入电视,有线电视整体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在各大城市如火似荼地进行,地面数字信号标准制定并进行数字高清测试也对有线电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是我固最先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城市,并率先提出了将有线电视数字化与国家信息化、城市现代化和家庭信息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模式,对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先后到青岛视察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温家宝同志赞扬青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方便百姓,做的很好!”,李长春同志专门做出指示要求在全国推广青岛经验。为此,最近我们专门采访了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青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施方案的孙朝晖副局长。  相似文献   

16.
《当代传播》2007,(2):102-102
分析人士指出,数字电视、并购重组和奥运将成为2007年传媒板块的重点主题。 首先,中国正步入全面数字化阶段,2006-2008是有线数字电视产业的投资高潮年,基于有线的数字电视盈利模式也逐渐成形,付费内容制作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科技》2007,(6):56-56
<正>我国数字电视与有线网络界的年度盛会——"2007年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CNS 2007)将于9月14~1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数字化与增值业务"。2007年城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数字电视用户量急剧增加,如何清晰地把握宏观政策走向,从中寻找到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这  相似文献   

18.
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是建国以来投入最高的广播电视工程,其特点是不运营、不收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信息化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目前广播电视台中的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已经逐渐应用到我国的各个角落中,正在全国全面开展。目前,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建设,在本文内容中,将对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在广播电视台中的建设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2004年为"中国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在原数字电视已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一年就数字电视发展问题召开了几次相关会议,取得了显著成就.2004年广播影视数字发展年中,数字电视的主要实践与改革为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终端接收产业竞争激烈,数字电视产业如火如荼,生产方式变革.电视数字化探讨的理论学术问题主要为整体转换,突破内容瓶颈,可持续发展,数字电视经营战略,行业标准在探索中前行.本文就2004年数字电视的发展概况及上述问题等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回顾、与探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社会对档案数字化利用的客观需要日益增强,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普遍开展。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部分档案馆在充分立足自身馆藏特点基础上开展的数字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数字化效益初显。但在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今后长远发展的问题,亟待档案工作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