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高校中率先于2000年8月实现了后勤服务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分离,成立了后勤服务集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一套规范管理、规模经营、服务周到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目标,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改革与发展之  相似文献   

2.
按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到2002年,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原则上要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渡期内,学校与后勤服务企业之间建立合理、规范、清晰的财务关系。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型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载体。在后勤系统与高校剥离后,高校与后勤服务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以契约方式确定双方的责、权、利,已成为现实。我校于一九九九年组建产业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职能,撤销总务处,成立后勤服务总公司,进行了企业审批、工商注册登记,实现后勤和学校行政管理相分离。后  相似文献   

4.
高校应重视后勤档案的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后勤档案,是指主要由高校总务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利用的各种工作档案的统称。在国家教委最近颁发的高校档案编目分类“十大类”中,并没有“后勤档案”这一分类。高校总务后勤工作产生的各种档案,则按其性质立卷归档于“十大类”中的相关类。例如:后勤党、政文书档案归于“党群、行政”类;后勤财务档案、学校行政性国有资产档案归于“财务”类;学校房地产业务档案、行政设备技术档案归于“设备”类;校舍大中型维修改造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和管理界的部分学者对企业文化倍加推崇,而高校后勤中积极推行者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后勤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直依赖于计划行政管理体制,是非企业性质的。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后勤作为高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党组织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后勤从业人员的更新换代,现有的后勤服务人员逐渐以非事业编制的人员为主,原有的纯粹事业单位性质的后勤正向企业性质的后勤转变。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于师生员工的定位,决定了大学的后勤与社会上的企业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为更好地实现大学后勤的服务宗旨,建设符合时代特点、符合高校实际的后勤文化必不可少,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高校进行了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本着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撤销了原有的行政建制,建立了精干的管理机关和不同类型的服务实体。在现阶段,机关应该怎样管理实体呢? 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机关代表学校,是实体的主办单位,也是主管单位;在经济关系上,机关与实体要逐步建立全面的核算关系,进行平等的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多数高校初步建立起了以“甲乙方分设管理运行模式”为主的过渡期后勤管理体制,实现了后勤服务与学校行政分离。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甲乙方分设管理运行模式”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拟根据现代契约理论,对甲、乙方关系进行了再思考和认识,认为学校后勤管理处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主要关系应是契约关系,只有实行契约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正确处理甲乙方关系,从而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高校办学活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机制,不仅使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是高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改革,原有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已基本打破,各高校基本实现了后勤服务系统与行政系统的分离,并逐步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成了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在人、财、物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采用了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又坚持为高校服务的机制,有序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实现了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一种形式多样化的高校后勤保障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年的奋斗,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后勤系统都已从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了出来,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后勤集团(公司)及其领导下的一批后勤服务实体。它们能否稳定、健康、持续地运营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强后勤集团(公司)及服务实体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关于我省近两年来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转制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调查表明 ,我省高校在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建立后勤实体企业化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之间建立了服务与被服务的经济契约关系 ,但与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的改革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 ,必须深化国有后勤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创新经营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改革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辽宁师范大学作为辽宁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后勤服务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分离,2001年1月成立了后勤服务产业集团。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建立了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就是摒弃传统的体制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我们这个实体新在哪里? 1.新的定位:脱胎于高校,立足于高校,服务于高校。我校后勤系统从学校规范分离,成立上海交大后勤集团后,遇到了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一方面是后勤要从学校行政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摘掉姓“事”的帽子,建立企业实体,改姓“企”,作为一个企业,它要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又要求高校后勤服务保持姓“教”特色,“微利保本”。两者似乎格格不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现状及其意义纵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果将整个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目前相当多的高校经过20年的探索,仅仅实现了第一阶段后勤与学校行政体系分离、转型的任务,将过去单纯的行政组织转变为新型的经济组织;组建新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只是标志着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是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师生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基础,而做好后勤管理工作,重点是协调后勤各项工作的开展,决定了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是维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及特殊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尽快形成后勤产业,使之在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这是我们高校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校后勤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已跨出了两大步:第一步,1989年撤并行政科室,建立行业服务中心;第二步,1993年把行业服务中心组织起来,成立后勤服务总公司。后勤服务总公司转换机制,按照企业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改革正向第三阶段推进,即为建立’主要服务于高校的地区性后勤产业集团而努力。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深感一个学校孤军奋战困难太多,只有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关于我省近两年来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转制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调查表明,我省高校在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建立后勤实体企业化运作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之间建立了服务与被服务的经济契约关系,但与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的改革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深化国有后勤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改革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现小机关多实体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是深化学校后勤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后勤的一项重大改革。随着高等学校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后勤管理体系也将在理顺学校行政机构和服务实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分离成为行政管理机构和经营服务实体两大具有统属关系的相对独立的工作系统。这就是我们在深化后勤改革中经常谈到的小机关、大实体。按照这样一个思路,现在总务处的服务单位要从学校的行政机关分离出来,将转化为不同性质的经营服务实体。其中一部分转化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如运输、修建、招待所等,在刊用学校提供的场所为教学科研和校内师生员工服务的同时,积极对外经营、参与社会市场竞争与社会第三产业接轨;另一部分为大灶食堂、卫生、绿化、学生宿舍、电话、幼儿园等,主要是面向校内服务的单位,则要转换机制,通过经济合同、承包协议等形式与学校和校内各单位建立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实体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孕育产生,高校后勤和谐文化是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和改革中形成的,以服务于高等教育为其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性质的企业文化。好的高校后勤文化,能够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能够建立一套保障高校稳定运行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能够培育严谨工作作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优化后勤形象,改善后勤环...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校的行政工作是指人事管理、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综合协调等工作。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中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行政工作的特点及规律。了解、掌握这些规律和特点,对做好民办高校的行政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