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剑英付主席的七言诗《重游延安》,发表于《诗刊》一九七七年第一期.叶付主席于一九四七年离开延安.从“一别延安十二年”的诗句推算,诗人重游延安的时间应该是一九五九年;再从“大家跃进要先行”的诗句推断,这首诗当写于火红的大跃进年代,即诗人重游延安的当时或稍后不久.所以,诗人在诗的后面有一条“1964年3月5日录重游延安旧作”的附记.《重游延安》由三首互相联系的七言短诗组成.一别延安十二年,延安已改旧时颜,王家坪上杨家岭,鸿爪从头细细看.这一首,概述了诗人重游延安的深切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八年秋,著名诗人何其芳自大后方重庆来到延安.诗人为延安的新鲜空气感染了,所见所闻,感触颇深,好象进入了别样一个世界.在延安,诗人写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就是《我歌唱延安》.这篇诗一样的散文,以高昂的激情、酣畅的笔调,歌唱延安的精神风貌,歌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向读者报告了延安这个英雄的整体,回击了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诬蔑.因此,它在广大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试按下列要求完成本文的自学任务:一、同学们在高二曾学习过茅盾同志路经延安而写的散文《风景谈》。《风景谈》中描写了一幅幅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延安时期的文艺成就比作一株参天大树的话,那么,各文艺协会就是支撑大树的主干,而众多的文学艺术团体则是连结主干和树冠的支干.主干挺拔,枝繁叶茂,从而结出累累硕果.和延安时期的文学团体一样,延安时期的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艺术团体,也都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团结和带动广大艺术工作者,活跃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为波澜壮阔的延安文艺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将当时的一些主要艺术团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行程目的地,是因为红色革命在陕北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共向外部世界不道余力地宣传延安,使其延安之行获得了足够的动力.在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路线上,以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为主的中共各级各类机构进行了严密的谋划和安排,使数万名热血青年的朝圣之旅得以成行,安抵终点.中共对到达延安的知识青年进行了妥善安置,使其不仅停留在快乐的生活体验中,而且在延安得到了成长.  相似文献   

5.
“延安小说”视野中考察卞之琳的小说创作,可见其小说内在的思想演变轨迹.卞之琳在“延安小说”语境中的短篇小说由单纯乐观开始生发了新的主题.《山山水水》放弃了单纯反映现实的视角,以他去延安之前的思想准备作为小说创作的理论基点.在《山山水水》中通过自语和对话思考了“延安小说”语境的功能和意义,进而观照人物、邦国和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6.
《回延安》,是贺敬之阔别10年之后回到延安写的抒情诗.诗里有重回延安的激动,有回忆延安往昔的感激,有与延安乡亲团聚的兴奋,有对延安巨变的欣喜,有对延安功绩的歌颂.全诗弥漫着浓浓的情感氛围.教师指导学生解读本文,可从"情"字入手,提高学生读诗技能,明白诗中表达的情感,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学生走进诗人...  相似文献   

7.
吴伯萧同志是我们熟悉的老散文作家。抗日战争期间,作者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八年。对延安的一草一木,倍感亲切;对在延安战斗过的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延安人民,满怀深情。作者曾以延安生活为题材,写过一组散文。《记一辆纺车》、《歌声》便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歌声》写于一九六一年。这篇抒情散文,以热情的笔触,描绘了延安军民大唱革命歌曲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团结战斗的革命精神和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表达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歌声》是一曲延安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群众路线思想的完善成熟与正式确立,是党在延安时期重要理论成果之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深刻总结党自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形成一套较为系统、完善、成熟的科学理论.这些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后世留下一份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
延安文艺不仅提出“为工农兵服务”,同时“教育工农兵”也是其重要主题.本文通过比较讨论延安文艺“教育工农兵”主题与启蒙文艺“改造国民性”主题,呈现出延安文艺与启蒙文艺之间存在的继承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延安文艺对现代民族性格重塑问题所试图提出的新文化方案.这一新方案在现实中对动员人民投入到反侵略战争中、缔造一个新的现代国家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这一方案需要建构并始终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维持理想的“新人”形象,又使得其对复杂的现实和人性缺乏开放的容纳空间,给后来的社会主义文艺埋下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延安文人的“公共空间”:社团与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文学作为现代中国革命和历史叙述的重要参与者,繁复而生动地呈现着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学的历史面影.延安文人社团及刊物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构成了极为重要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期刊既是延安文人自觉地将文学与革命联系起来进行文艺界的精神总动员的传播载体,又是延安文人话语交融、思想汇聚甚至碰撞的媒介空间.同时,在革命战争的传播生态环境中,大量的延安文学期刊不仅鲜明地标示着延安文人的美学姿态和风范,而且最终汇流到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和它的传播主体一道成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原始史料为依据,对延安文学期刊回归"历史现场"进行考察,展示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延安文人的创作与生活、思想与交流,以期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具有历史深度的经验借鉴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1.
吕婷婷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2):52-53,56
重点关注卞之琳在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对卞之琳客居延安原因的思考,结合<慰劳信集>,重新审视卞之琳客居延安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不但培养了—批骨干人才,还积累了宝贵的干部培养经验,这些经验对当前干部教育依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延安时期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延安时期气象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以期对当前和今后气象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局部执政的辉煌业绩.认真总结延安时期的经验,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诞生于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背景下的延安文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特征,本文将从文艺团体、文艺期刊和文艺创作三个方面加以阐释说明延安文学的这一革命性特质.  相似文献   

15.
黄科安先生的专著《延安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延安文学研究的规范,以一种"新的思维观念"来考察延安文学,挖掘出延安文学"新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一、返回"历史情境"的"知识考古学"式文学史研究思维方式;二、对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本土话语体系的价值意义与历史地位的理性评判和"高调"肯定;三、凸现延安文学的复杂化建构;四、建立在延安文学"接受史"基础上的主体评判。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学习运动研究是理论界近年关注较多的前沿问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运动有什么必要性?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有什么现实意义?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探究.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延安时期党的学习实践,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延安,是我国革命的圣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漫长岁月里,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就是在这里领导着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打败内外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性胜利时。延安,又是一所哺育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大学校,诗人贺敬之同志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于一九四○年来到延安,在这里饮了延河水,吃了延安的小米饭,学习了革命的理论,参加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一直到一九四六年离开这里为止,在延安整整生活了六年。这是多么难忘而有意义的六年啊!因此,他对延安总是怀着对母亲般的思念和深情。一九五六年春,贺敬之同志从北京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  相似文献   

18.
抗战发生后,一批国统区漫画家来到延安,他们在热情歌颂抗战主题的同时,也用讽刺漫画作武器,批评延安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延安整风运动前后党中央对漫画艺术的指导,使延安漫画家实现了政治和艺术的转变,并使延安讽刺漫画的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诗歌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入分析艺术构思,把握诗歌的抒情脉络诗歌精美的构思能把思想感情鲜明的形象,瑰丽的思想溶成一体,使所有的东西诗化,呈现美感.在中学阶段学过的诗歌中,不论是内含博大精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还是体现民族风格的古典诗词等,无不具有新颖独到的艺术构思.如《回延安》一诗,作者循着扑进延安,追忆往事,会见亲人,参观延安城,征程告别这样的思路来安排全诗的结构.其中融入对革命圣地延安无限热爱深切依恋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文坛出现一系列讨论女性处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意在为女性代言,主张建立更为公正的性别秩序,却在有意无意中把自身位置摆在了国家、民族、阶级的立场,致使外在指向与思想内核产生了错位.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延安一批作家性别意识的觉醒,却也暴露了性别观念在多重思想的互渗之下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