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这是一部颇有新意的理论著作.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有近30年的时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该书的作者赵振宇教授从事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学近三十年,他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在报社工作期间,其中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评论的编辑与写作。后来调入大学,给本科、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相似文献   

4.
王静 《今传媒》2010,(11):10
主持人语:本期"传媒大讲坛"特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西安文理学院教授、《唐都学刊》陈正奇主编、王银娥副主编,上海大学肖素红教授的专稿。赵振宇教授亲笔撰写的《实施编辑主导责任制,提高媒体竞争力》一文,从新闻报道及媒体竞争力角度深入阐述编辑主导责任制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赵振宇教授认为"传统的记者中心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2013,(2):49
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撰写的《新闻评论研究引论——功能、品格、思维、发现》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系列教材",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新闻工作受大考验、有大作为的一年,新闻评论工作尤有可圈可点之处。且看赵振宇教授对此的点评。  相似文献   

7.
《新闻爱好者》2012,(11):38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高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8.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在报社工作期间,多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湖北好新闻一等奖及特别奖。调入大学后,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撰写的《新闻报道策划》和《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均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0年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评论》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9.
拿到赵振宇教授的新作<我们说了些什么?--一个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1,我便开始细细地品读.作者以一个新闻学教授的责任感,用纪实的方式,回眸了30年来中国民主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典型的新闻事件以及媒体对此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评论员赵振宇以其敏锐的触角和极佳的口才,在长期的实践与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评论风格。本文从新闻评论的几大基本要素入手,分析赵振宇相关评论作品的选题风格、立论风格、说理风格和行文风格,深入挖掘其评论作品的风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希望拥有高素质的评论队伍、高水准的评论文章。如果你是媒体人,及时补好新闻评论这一课,将会为你的传媒生涯增添亮色:如果你还是新闻学子,在校期间若能练就一手新闻评论的好笔头,你将会成为用人单位的稀缺人才。2014年12月6日,《新闻与写作》杂志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办"评论互动场"武汉专场活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以实际案例为"引",引导同学们针对实际展开观察、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28日《,新世纪第二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开幕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冯友梅教授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揭幕。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唐燕红宣读学校关于成立中心的文件,并宣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为中心主任,并向中国人民大学涂光晋教授、复旦大学黄芝晓教授、暨南大学曾建雄教授、湖北日报高级编辑胡思勇颁发特邀研究员证书。出席揭幕仪式的,有新华社国内部评论员赵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制片人郑根岭《、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冯雪梅、曹林《、东方…  相似文献   

13.
陈明 《今传媒》2010,(8):14-16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撰写的新著《我们说了些什么——一个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以一个新闻学教授的责任感,用纪实盼方式,回顾了30年来中国民主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典型的新闻事件以及媒体对此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5月前后,非典疫情把大学的师生们都“困”在了园里,然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些老师和学并没有闲下来,他们在努力开展新闻评论的研究和作。2001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和该校党委宣传部筹划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评论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著名教育学家、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等任顾问,华中科大闻系主任、长江日报原评论理论部主任赵振宇教授任团长兼总教练。评论团有来自文、理、工、管、医等个学科的学员50余人,由研究生、新闻评论特长生组成。新闻评论写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过程,评团从大二学生中挑…  相似文献   

15.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研究员。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媒体从业19年后,于2001年起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已出版新闻著作《新闻公关艺术》《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评论》《与灵魂对话》《新闻报道策划》等,其中《现代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策划》列入全国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之余,应邀在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大学和新闻单位讲学。  相似文献   

16.
木东  力茗  柯根松   《今传媒》2006,(4X):9-10
赵振宇。辽宁人。满族。2001年从长江日报社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新闻媒体研究所所长、新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前,曾任长江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和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等奖。撰写《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新闻评论》《新闻传播划导论》等作多部。  相似文献   

17.
李强  贾茹 《今传媒》2005,(12):51
在当前新闻评论教学的创新改革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是一位先行者。他的教学理念是教会学生新闻评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并能学以致用。他经常鼓励学生:“欢迎大家登上新闻评论的互动练场——相信我行!”笔者有幸学习于赵老师的课堂,对他的创新教学深有一些体会。激励学生“相信我行”学习新闻评论,信心是最重要的“。相信我行”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动手写新闻评论的开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相信自己能写出新闻评论、能写好新闻评论,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新闻评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施拉姆当年出任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构建学院发展蓝图时曾说过:"我们所要造就的学生是整个大学中最适合于理解和谈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学生."而现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特色班的同学们,正在赵振宇教授和他的团队的带领下,谈论着我们身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市报人》2007,(8):24-25
3月5日,《嘉兴日报》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和评论专版,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关注。为了让“嘉兴评论”真正成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嘉兴日报社副总编辑杨自强在嘉兴在线新闻网站的“嘉宾访谈”中,就进一步搞好“嘉兴评论”这个话题,与网民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互动交流。下面就是这次访谈的内容摘要。  相似文献   

20.
本期<新闻与写作>聚焦"社评与国际话语权",像是一场"关于评论的评论"圆桌会议.几位作者的身份很有意思:卢新宁主持中国第一官方报纸的笔政:胡锡进主持的环球时报被认为是中国民间的一种重要声音;张颐武、李希光、赵振宇三位教授,主业是教新闻评论课,也经常写评论.在我看来,教评论的和写评论的各有所专.评论写作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之种种,评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是评论本身.写评论往往强调实践性,并不在意评论的创作原理;教评论的强调理论性,往往对评论现象作出归纳概括.这几位顶尖报社和学校专门从事评论工作的专家学者,以笔谈的方式讨论社评与国际话语权,从不同方向研究同一问题,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创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