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影响广播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主持人能否找准定位,遵循节目特点驾驭好节目,是广播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试从新闻节目主持人谈起.知名节目主持人崛起,扬节目主持人优势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广播电视主要是由播音员作为主播人出现在节目中,受众一般听到的是字正腔圆、居高临下的“播音腔”.  相似文献   

2.
李湘麓 《中国广播》2012,(12):45-48
大众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日益丰富,但基于大众媒体平台所产生的受众之间的良性交流在当前广播节目中并不多见。本文从《京城帮帮团》节目的实践入手,分析基于大众传播平台所产生的受众间人际传播对广播节目的影响。大众媒体和受众的互动以及受众之间的互动,将使受众既能被动接收信息又能主动传播信息,使受众和受众能直接联系,将其应用在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将会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增强信息可信度、强化节目的公信力,方便快速地解决听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节目的互动,是节目进行时的一种状态和形式,它是指受众在收听广播中通过交流手段参与节目内容的互动形式,由此可知,广播的互动性必须有受众参与,节目内容会随受众的参与而改变,与电视媒体在互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广播媒体与电脑网络,语言信箱等电子媒体的节目运作中,互动的牵动中可以看出“互动式”节目同以往的双向交流,多变参与节目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双方不在同一个广播现场,有的在场外,有的在场内。二是场外交流,沟通借助于一定的现代传播工具或者手段,将广播节目的服务质量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一批又一批的受众,重新聚拢在了广播媒体周围,传播者和受众者互相牵引,使得信息传播更具有贴近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搭建互动平台深掘广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出现了一个重要特征: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的角色,参与意识开始萌生。受众与媒体互相之间“有来有往”的“互动”趋势日益明显。广播节目制作中直播技术的运用,可使电台与受众做到及时互动,使节目更加具有个性化。一、“互动”是广播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私家车普及,全国各地的交通广播迎来发展机遇,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各地交通频率早间黄金时段形成了多种节目风格,也产生了共性的疑问:早高峰时段受众到底需要什么?路况、新闻、音乐、娱乐等多元节目要素到底谁才是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河北地区城市群体收听特点为基础,以在河北城市所有落地广播节目中连续6年收听率稳居第一位的《992早高峰》节目为例,探讨早间节目时段的受众收听需求和节目制播特色,在实践中回答“听众到底要什么”的选择题。  相似文献   

6.
史鸿涛  许晓婕 《中国广播》2014,(3):90-91,100
本文通过梳理多年主持文学类广播节目《读书时间》的实践体会,运用传播学、广播节目的经济性与公益性如何并举等学科理论,着重分析了“文学类广播节目受众的心理需求”“如何通过互动方式扩大文学类节目听众群”“文学类广播节目如何与市场对接”“文学类广播节目直播常态化”等问题,探讨文学类广播节目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的传播环境下,受众更愿意扮演具有协作性、互动性的角色,这在广播节目内容生产和节目样态设计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度。节目与受众间传受关系的形成,会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而也会决定节目的生命周期。构建起一种被受众认同的传受关系,使之能在这种关系中拥有意愿、观点的表达机会,获得经验的分享和需求的满足,并能透过媒体公共平台实现其对个体存在感的印证,最终达成受众高媒介黏性与媒体高效传播的实  相似文献   

8.
宋青 《新闻实践》2013,(4):50-53
今天,广播的概念已经从简单的“广播”延伸到了“音频”;从单一的“听众”扩展到了“受众”。本文主要从广播节目的创新机制和节目样态创新两个方面,分析国外广播节目创新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广播创新的趋势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广播节目互动现场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使人际传播成为一种全新的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现场主持人能增强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所谓参与性广播节目,是指受众在收听广播时通过及时或延时的交流手段使节目与受众形成互动的节目.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广播互动节目有以下几个特征:1.受众必须参与,2.节目内容随着受众的参与而改变.根据参与手段的划分,我们可以将广播受众参与性节目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相似文献   

11.
王灿 《中国广播》2006,(2):43-44,45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传递信息、构成节目风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同时,也是让受众能够关注广播节目文化审美的情趣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以其鲜明的主持风格和独到的文化解读方式,使节目更具可听性,从而备受听众喜爱。但也无可否认,当下有不少的主持人,由于缺乏必备的文化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改变广播节目制作的生产机制入手 ,探索一条繁荣广播节目制作市场 ,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提高广播节目制作总体水平的路子。旨在使广播在几近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把握胜机 ,赢得胜局。一、“节目制作社会化”是广播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所论述的“广播节目制作社会化” ,意在打破目前我国广播节目制作由各级电台“各自为政”、“包打天下”的格局 ,改变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节目生产方式 ,将除新闻节目之外的部分广播节目制作推向市场 ,由多家制作公司参与节目制作 ,并通过节目制作市场的竞争 ,丰富节目内容 ,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结构”,按照1983年版《现代英汉词典》的解释,就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系统论认为,结构直接决定着系统的质,即事物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结构控制。以结构学的这些观点来研究广播节目,我们可以发现广播节目结构对于电台风格的展示、舆论导向的体现、听众对节目的整体认知、节目对听众的向心力等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深刻揣知了不同受众心理需求结构、社会人口接近电台倾向结构、分时段受众组成结构、当今受众认知结构水平等不同结构组成的电台,就能牢牢在各个时段内吸引最大量的受众,并通过对受众共性心理的细腻掌握,使对象…  相似文献   

14.
周育彤 《新闻窗》2014,(6):77-77
广播新闻节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节目来说,一直以来都不太受受众的欢迎,加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电台广播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就更弱了。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广播新闻节目的建设,创新节目的制作是广播新闻节目必走之路。只有在改革中求新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广播节目前期制作的创新 广播节目是一种有声无像类的节目。在节目播出之前,电台需要对节目的内容进行编排。新闻类广播节目的创新要先从前期制作工作的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的改变,戏剧广播节目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充满活力,占有市场。本文从节目内容、节目受众、节目编排与节目形式等四方面提出了戏剧广播节目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媒介市场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传媒竞争不断加剧,受众市场不断细化”的特点。传媒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受众市场的争夺。广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要研究和开拓市场,解决节目与市场脱节的问题,面向市场“制播”广播节目。笔者认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链接市场、受众、产品这三个环节并使之良好地运行起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孔建民 《视听界》2005,(5):24-27
广播节目类似报纸版面。报纸编辑学认为,版面是传达报纸内容的一种手段。同样,对广播来说,“节目”的改进与研究也成为广播界的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播电台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节目类型进行宣传的,‘节目’是广播宣传不可分割的基本播出单位,‘节目’是传播内容的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广播节目是“广播电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这是总结了广播近百年发展史得出的一个结论,科学地概括了“广播节目”在作为大众媒体的广播电台对外传送各种播出内容的诸多环节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对受众的研究与调查,科学地对节目进行分类,是广播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现在经常会在广播中听到一些传媒公司制作的广播节目,这些节目具有明显的受众定位、鲜明的制作风格,内容和形式也比较新颖和独特.  相似文献   

19.
周红 《新闻采编》2000,(3):41-41
受众,是广播节目的主体,是广播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试从受众入手,通过对受众的需求、素质状况和群体性特征这几方面来分析研究。 满足受众需求,建立科学的节目体系 针对受众需求日益明显的多样性,在节目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到诸多方面,做到转播与自办兼有,新闻信息与娱乐休闲、服务、教育兼有。这可能与一些台自办节目时间短相矛盾,但可以通过设置板块节目或专题节目固定时间间隔播出的办法解决。在强调全面性的同时,首先要强调突出新闻和娱乐节目两大重点。从受众的需求出发设置节目,  相似文献   

20.
李薇 《新闻记者》2006,(3):35-36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我国的受众研究正体现出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趋势,以“受众为中心”传播观念的也被媒体大力倡导。但在具体的传播实践中,受众所真正享有的中心地位却有待质疑。由于业界把“受众参与式”节目作为体现“受众为中心”传播观念的主要方式,故笔者从“受众参与式”节目人手,对受众在节目中享有的实际地位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