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教文汇》2012,(22):F0004-F0004
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1843—1926年),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与卡哈尔共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12,(21):F0004-F0004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852—1934年),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与高尔基共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相似文献   

3.
张路 《百科知识》2010,(21):4-5
2010年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这一奖励意味着人工生殖技术得到了世界科学界的肯定和赞誉。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的提名人与被提名人的情况。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提名人为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吴宪(1893-1959),他于1932年提名了约翰·诺斯罗普(John H Northrop)和詹姆士·萨姆纳(James B Sumner)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而最早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提名的中国人乃中国检疫和防疫事业先驱,公共卫生学家、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伍连德(1879-1960)博士,他因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土拨鼠在鼠疫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而被提名角逐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2月8日,瑞典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伦达尔宣布辞职。随后,2月1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副院长安德斯·哈姆斯滕也宣布辞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负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的机构,由这一机构挑选的该学院和世界其他学术机构的成员组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共有50位评委。伦达尔和哈姆斯滕都是评委,他们为何在一个月内相继辞职?缘起学术不端  相似文献   

6.
搜索大脑GPS     
<正>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欧洲神经科学家分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认知神经科学教授约翰·奥基夫获得一半奖金,挪威科技大学的梅·布里特·莫泽与丈夫爱德华·莫泽分享奖金的另一半,三人的重大贡献是发现构成脑内定位系统的细胞。奥基夫教授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1935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颁给了实验胚胎学的奠基者施佩曼,他开创了组织胚胎学这一新的生理学科。这位德国人用蝾螈和蛙进行实验胚胎研究,将一片背胚孔唇在另一胚胎的特定皮区植入,从而诱导了第二个胚胎的发育,施佩曼称移植的胚胎组织为"组织者",称这些组织聚集的地区为"组织中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3-23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2003年10月6日宣布,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认为,  相似文献   

9.
林森 《百科知识》2012,(22):9-12
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的约翰.戈登和日本的山中伸弥,理由是,他们"发现成熟、特化的细胞可以被重编程,变成身体的所有组织"。换句话说,他们的获奖是因为发现了具有多种发育潜能的干细胞——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正>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  相似文献   

11.
《科教文汇》2014,(31):F0004-F0004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1866-1945年),因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于193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吕克·蒙塔尼。三人分享1000万瑞士克朗(约140万美元),其中,豪森获得一半奖金,巴尔-西诺西与蒙塔尼分享另一半奖金。  相似文献   

13.
王晓冰 《百科知识》2012,(23):12-14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重2700克的路易丝·布朗降临人世。这位试管婴儿的创造者是英国生理学家、剑桥大学名誉教授、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的罗伯特·爱德华兹。为此他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使试管受精技术用于治疗不孕成为可能,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的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近年来,人工生殖技术的探索有了许多新的成果,也使得这一技术能更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4.
王平 《百科知识》2013,(1):18-20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的约翰·戈登和日本的山中伸弥,因为他们发现了生命可以通过克隆而逆转。但是,这一发现的另两位重要人物——克隆羊多利之父,伊恩·威尔穆特和基思·坎贝尔却未能获得诺贝尔奖。同样,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缺少了吴健雄。两相比较,会获得一些启迪和答案。从"宇称不守衡"谈起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惊人的相似。吴健雄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她与李政道、杨振宁一道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原理,后两者是从理论上提  相似文献   

15.
《科教文汇》2014,(17):F0004-F0004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1858-1930年),因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B1),于192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艾克曼出生于荷兰内伊克尔克,1883年获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爪哇、苏门答腊等地任军医,  相似文献   

16.
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7日11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一E·罗斯曼、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兰迪-w·谢克曼和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为他们发现了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也即发现了细胞内主要运输系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2010,(12):48-50
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表明,今年已84岁高龄的爱德华兹与他的同事们所研究和实施的试管婴儿技术终于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至今为止,世界上已有400万个试管婴儿问世,而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露易丝——所生育的后代也顺利诞生而且已经健康地成长了近4年。爱德华兹获得诺贝尔奖,证明辅助生殖技术经过30多年的实践考验,最终扫清了伦理障碍,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当初关于这项曾备受质疑的技术的争议,似乎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相似文献   

18.
<正>ABO血型的发现史其实是一部血迹斑斑的输血史。193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因为他发现了"ABO血型系统"。这一发现大大提高了输血的成功率,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是,应该被历史记住、被众人感激的不仅仅是兰德斯泰纳,还应该有那些做出过贡献的医生和为此付出生命的病人。以血为药,古已有之。据记载,在埃及等地,血被作为麻风的特效  相似文献   

19.
陈婷婷  吴彪 《科学中国人》2010,(11):106-108
2010年10月4日,诺贝尔获奖名单的揭晓仪式按惯例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举行,可容纳200人的大厅同往年一样座无虚席。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首先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1978年爱德华兹缔造了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从此世界生殖医学界便为之狂热,至今全球已有四百万人因他而降生。1988年3月20日,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降生,他的出生奠定了我国在生殖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二十几年后,这位享誉世界的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来到了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与年轻的中心主任乔杰及其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的交流,共同展望着生殖医学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科教文汇》2013,(12):F0004-F0004
威廉·爱因托芬(荷兰,1860-1927年),因发现心电图机理,于19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爱因托芬,1860年5月21日出生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爪哇岛。10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不久便随母亲回到了荷兰。1879年,爱因托芬进入乌特勒支大学医学院,跟随著名医学家、现代眼镜片的发明者杜德主修医学,6年后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1886年,他任莱顿大学生理学教授。1895年,爱因托芬在英国生理学家沃勒于1887年用毛细管静电计记录心动电流图的基础上,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