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毕建录 《青年记者》2016,(31):51-52
牛津路透新闻研究院《2016年数字新闻研究报告》表明,①社交媒体已经渐渐成为新闻获取的最主流渠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输的国家、民族界限越来越模糊.随着国际媒体和公民对中国的兴趣不断增强,中国国内社交媒体的信息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公民了解中国和国际媒体报道中国的新闻来源.美国《时代》杂志在推特诞生时曾预言,社交媒体的崛起不仅会改变世界,还会改变世界改变的方式.国际社会公民对他国形象的认知,也很有可能随着公众获取国际新闻和国外信息的渠道而改变.②随着国际社会公民对中国了解的渠道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了切身的感受,他们对于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报道的认同感也可能变得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2.
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与传播方式,社交新闻聚合网站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新闻来源。本文以Buzzfeed为例分析了社交新闻聚合网站的几个成功要素,为社交媒体新闻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闻源之于新闻记者是极其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来源就是"米".新闻来源的及时与否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新闻源的质量高低决定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传统的新闻来源有记者采写、通讯社发稿、新闻图片社发稿、公共关系机构供稿、读者来信、通讯员投稿以及内部文件、简报等多种.然而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庞大,传统的新闻来源已经不能满足新闻记者的需求,互联网以其信息传播的多、快、广等特点,成为新闻记者获取新闻来源的新渠道.互联网在经历了论坛、博客、社交网站等社交平台之后迎来了微博,作为后起之秀的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新闻记者越来越将其作为新闻来源和发布的重要凭条。本文通过《纽约时报》首设"社交媒体"编辑这一新闻事件,论述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运用方面的优势,及其对其他媒体的启示作用,鼓励传统媒体记者在明辨真伪的情况下,对社交媒体"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媒体中的新闻内容生产发生了结构性变革,具体表现为新闻来源多样、报道主体多元、传播渠道多种.传媒的变革对新闻工作者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培养未来职业新闻人的新闻传播教育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时事新闻是读者了解国内外局势的重要渠道.对地方媒体而言,新华社电稿和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网站上的新闻是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 新华社稿件渠道的单一性给地方媒体时事报道的个性特色带来挑战.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相同的新闻来源、我们如何避免"千报同文、百报同面"的局面,让时事报道技高一筹,是时事编辑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资源化,一般是指具有独特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新闻事件和新闻作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实现最大化利用、传播和影响.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受众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内不少新闻媒体之间以多种形式推动各自拥有的新闻资源能够共享,进而既达到新闻资源化的效果,又能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张各自的新闻来源和新闻容量,提高新闻竞争力和舆论引导力.另外,各地媒体记者之间自发地共享各自拥有的新闻资源,诸如此类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共享是实现新闻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用户量增长迅猛,这些平台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在新闻的传播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的不同点,新闻在这些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也有着新的特点。研究这些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这些媒体。  相似文献   

9.
杨秀国  高菲 《青年记者》2016,(6):100-101
美国社交媒体融入新闻教育的概况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新闻、虚拟现实新闻、无人机新闻等兴起,这些由科技主导的新闻创新也在不断地与社交媒体相结合.移动第一、便携第一、碎片化场景成为社交媒体新闻生产的显著特征.媒体需要大量的擅长社交媒体内容生产和运营的人才.相应地,美国新闻教育中课程改革也要和社交媒体中的平台创新、技术创新保持一致.社交媒体融入新闻教育,既是美国高校在就业市场主导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闻媒体发展趋势的推动使然.从整体上看,美国社交媒体与新闻教育的融合,还处于摸索阶段,既有表现较好的案例,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整个新闻教育模式中社交媒体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李轶凡 《新闻世界》2014,(7):152-153
从2010年开始,《纽约时报》就领悟到社交媒体将是未来报道内容最重要的传播渠道,也将是未来和客户互动最重要的渠道,甚至还是第一手消息的重要来源。它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账号,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为其新闻内容生产、新闻传播、开拓市场以及维系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交媒体发展迅猛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社交媒体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其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以及为何社交媒体做不了新闻发行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和网络娱乐使用对其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并非完全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社交媒体中的非官方媒体政治新闻对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在网络娱乐方面,参与性的网络娱乐对大学生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继续强化...  相似文献   

13.
陈淇 《采.写.编》2021,(12):89-90
短视频新闻是将新闻内容融合短视频,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环境为其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视频新闻传播体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社交化、传播效果高效化、传播受众年轻化等显著特点,新闻传播优势更强,是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然而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需结合传播特点,不断探索传播新路径,以此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红梅 《传媒》2015,(15):75-77
本文在社交媒体兴起的背景下,针对社交媒体新闻资讯的传播特点,分析了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平衡报道的影响与面临的相关问题,从议题、事实、观点三个层面指出传统媒体需要从议题设置的动态平衡、专业新闻文本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平衡报道.  相似文献   

15.
今年路透社向全球发布了《2016年新闻、媒体、技术预测》报告,报告分析研判2016年传媒业的七大趋势,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新媒体研究报告,两份报告都共同指向了社交媒体在当今和未来媒体行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社交平台已成为内容分发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公司与新闻媒体正在进入渠道与内容之争。社交媒体上的流媒体直播应用的火爆更是将两者发展带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陈莹 《传媒》2021,(17):50-52
目前,算法新闻分发平台作为信息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型产物,构成了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社交媒体之外的一大新闻传播渠道,并成为解决新闻信息爆炸增长、新闻阅读体验不佳等问题的全新应用平台.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新闻生产传播领域的进一步下沉,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并对新闻业态产生了显著影响.要想把握未来新闻行业发展方向,就必须全面了解算法新闻分发平台对新闻业态的具体影响所在,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点新闻人懂得,受众也知道。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越是追求真实性新闻,越不能忽略对提供新闻来源主体权益应有的尊重和维护,更不能造成伤害。在此,我想提出一个应当足够重视的问题:当新闻的真实性和对新闻来源的保护发生冲突时,作为媒体应该如何把握、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新闻的真实性应适当地让路于新闻来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安珊珊 《传媒》2021,(14):19-22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网络空间开启了社交关系主导信息流与影响流的移动互联新纪元.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新赛段,伴随着不断迭代的社交网络应用与媒体融合的复杂生态,社交网络用户的触媒行为分化日益加深,各类信息渠道聚力于传播公信力博弈,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统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白热化竞争. 本研究调用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化媒体中国家认同的舆论构建研究"数据库于2020年6月获得的2566份问卷调研截面数据,聚焦我国社会化媒体用户的触媒偏好与渠道公信力问题,以明确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社交网络空间的信息流动特征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改变原有的传媒主导型模式,注重用户参与、多维互动,实现平等对话、深度交流,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展节目传播渠道,为我国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启示。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评论节目应注重受众本位、融通传播渠道,同时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张婷 《东南传播》2014,(8):30-32
社会化媒体时代,基于社交关系网的信息传播新形态介入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的竞合便是例证。本文从新闻选题、新闻采集、新闻报道及传播效果四方面梳理了我国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竞合现状,发现微博使新闻生产从专业化走向社会化,丰富新闻来源与选题,方便新闻采集,在新闻报道中与报纸合力互动,呈现出"鞭子新闻"的特征。同时,面临着微博信息传播碎片化等问题。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竞合的核心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