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病系谱图的判别与分析,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分析35种类型遗传病遗传的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判别遗传病系谱图的“五先”原则,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说明了不同类型遗传病系谱图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1996年《生物学教学》第4期刊登了《用“排除法”确定遗传病的性质》一文。确定遗传病性质的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用分步法更为简单、快捷,学生更易掌握。观介绍如下:下面是一个遗传病患者的系谱图(表示男性,表示女性,黑色表示遗传病患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属于件遗传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2)I3和I4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和(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3)如果Ⅱ2和Ⅱ5婚配,其后代中出现遗传病的可能性是____..__。用分步法确定该病性质的顺序为:第一步.判断该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c根据…  相似文献   

3.
遗传病家族系谱题的种类很多,但最难的要数题目中不给出最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伴性遗传病、是伴X遗传还是伴Y遗传,而是让考生自己根据“系谱”进行判断。很显然,如果对遗传病的类型判断错误,那么对其他的问题即使花费时间做出来了,也很难正确。遇到这类题该如何下手呢?用“排除法”解题,可以既迅速又准确地得出答  相似文献   

4.
“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判别标准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论.文章首先对“宜居城市”理论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宜居城市”的概念,然后指出建立宜居城市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目标,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才能最终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类遗传病发病机率 (或正常子女出现机率 )的计算 ,特别是几种遗传病“混合遗传”发病率的计算 ,是绝大多数学生十分“头疼”的问题 ,同时对所讨论的几种遗传病发病机率之间的关系、发病机率与正常子女出现的机率之间的关系 ,始终模糊不清。笔者认为 ,使用“面积法”计算人类遗传病发病机率 ,能更直观地帮助学生对遗传病发病机率 (或正常子女出现机率 )的认识、理解和计算。1 给出问题假设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甲为显性遗传病 ,用A表示 ,乙为隐性遗传病 ,用b表示 ;且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两…  相似文献   

6.
高二《生物》第六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是继“遗传与变异”理论学习之后,一个令学生很感兴趣的课题,同时又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使学生用所学“遗传与变异”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人类常见遗传病的发病原理、发病特点,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及遗传病的预防知识等;二是使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面对遗传病的。即对《优生学》的认识及优生措施的了解。特别是激励学生对如何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预防和治疗人类遗传病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认识。为使本节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刘梅连 《中学理科》2007,(12):96-96
如果双亲均正常,子女中出现有病的,则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即“无中生有”;如果双亲均有病,子女中出现正常的,则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即“有中生无”.  相似文献   

8.
钱洋 《生物学教学》2005,30(2):42-43
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即是我们常说的网络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肘“人类遗传病与优生”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开展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不同的学习资源.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问题,给他们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用旧知识.进而获得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遗传病系谱图是人类遗传病传递情况的真实记录,不同于对遗传病进行理论分析的遗传图解。有些遗传病系谱图(以下简称系谱图)有多种可能性,如认识不到这点,则出题可能会有失严谨,而解题也易妄下结论。那么,如何准确判定系谱图?笔者改进前八方法,总结出一套较简明快捷的判定方法。1利用典型系谱图,以图判图,一目了然许多系谱图中的某几个个体就可体现出某遗传病的特点,笔者将这几个个体组成的系谱图称为典型系谱图,要求学生掌握,在解题时,直接应用它来判断。1.且确定类典型系活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简称常德)分析证明:患病…  相似文献   

10.
张红军 《学周刊C版》2011,(9):150-150
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在计算方法上.我们要求一种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都是用这种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相关的各种事件发生的总次数.在这类题目的语言表述上往往会说“任意摸一张牌”或“任意摸一个球”等等。我们很容易看出某种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但如果每次“任意摸‘几’张扑克牌”,某种扑克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该怎样求呢?  相似文献   

1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亲代以上代代有患者(即具有世代连续性);双亲都患病,有可能生不患病的孩子——“有中生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有隔代现象;双亲都不患病,有可能生患病的孩子——“无中生有”.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除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外,还具有“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在试题中得到明显体现,如每年不同试卷中均出现考查人类遗传病的试题,这与“提高科学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是相符合的。下面谈谈人类遗传病的复习。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课本中,对根据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国,来判断该遗传病遗传方式这类题的解法没有明确的介绍,一般学生解这类题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分步代入法”能快速准确地解答这类问题。“分步代入法”是将遗传系谱图中.个体的得病情况分步代人笔者总结出的判断这类题的规律中.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判断规律:(l)正常双亲生出有病后代为隐性遗传病:①只要有女儿患病.一定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②只有儿子患病,一定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病。(2)有病双亲生出无病后代为显性遗传病:①只…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1997年第3期刊登了“从上海市的高考试题谈遗传病的类型”的文章。该文对199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生物学试题中第二题简答题(一)必做题部分的第2题遗传病图谱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提出了界定遗传病类型的两点依据:第一,先界定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位置(在何种染色体上);第二,界定遗传病基因的显、隐性。并以此依据判断题中乙系谱图的答案应该A、B、C、D都选(只选一个不给分),即此遗传病既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上显(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试题给的…  相似文献   

15.
在有关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著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广为认可的说法:“婴儿出生时是弱小的,尚不完善、成熟的,但与动物不同的是他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与潜能。”这句话常被我们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理解为“我们可以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品质,使之成材,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也因此甚至在当前涌现不少“早期教育加速工程”、“小太阳工程”、“零岁方案”等力图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全面能力的机构。然而“可能性”究竟意味着什么?可能性是否就意味着在儿童期儿童任何方面的能力都可以获得,儿童可以成为一个“完人”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6.
钱洋 《生物学教学》2008,33(10):43-44
本文以“人类遗传病”专题学习网站为例,谈谈应用专题学习网站构建进行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自行补白”及其实施可能性“补白”原指“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在本文中,我们对其意义进行了移植:“白”指的是在教学目标范围内,学生尚未掌握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难免会使学生知识结构出现“白”。因此,我们必须尽力地补“白”。在目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新课标对本节课内容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求学生知道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及优生知识,且教材可读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后在其中做标记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我们精心设计,也能把这节课上得生动而活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生命科学》高中第三册(试用本)第八章的最后一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节内容的界定为C级要求,在学习了遗传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后,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遗传病的系谱,认识遗传病的危害,理解并积极宣传、响应国家关于优生优育的措施及相关政策。本文运用案例教学法,从学生颇感震惊和神秘的家族性遗传病案例人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人类常见遗传病的调查分析和预防宣传”为例,指向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以“情境-问题-任务-评价”为主线,以遗传病调查活动为载体,聚焦大概念,通过查阅文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学习活动解决一系列情境问题,在调查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