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光荣 《教师》2012,(1):76-77
平常和老师们聊天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学,越来越难教,特别是作文教学更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死背范文,要么"无米下锅",要么有"米"不会下,要么不会开头……其实,要想学生学会作文,除了要学生勤观察、常积累外,教会学生怎样开头也至关重要,下面就小学生作文的开头谈自己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英语是让他们头疼的科目,尤其是作文,很多学生更是视之如洪水猛兽。老师一布置写作文,首先就想着"我不会",然后就要么抄袭别人的,要么乱写两句应付差事。这样,一个班里就只有少部分同学会写作文,这就给作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作文又是英语必须有的技能(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四大技能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改,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教学中,教师面对成百本作文发愁,对于每篇作文要精批细改,要有眉批、夹批、总批,写评语更是难上加难,既要指出学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顾学生面子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写出鼓励性话语。而学生对老师的劳动总是表现出不在乎,要么匆匆看一眼了事,要么置之不理。这样,教师作文批改的效用就很难显示出来。作文批改怎样走出这种高耗低效的怪圈?就成了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要么凭空虚构,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造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式.千人一而”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到写作文,他们就叫苦连天,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不知如何下笔,勉强挤出来的文章要么内容空洞,要么离题千里,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作文课堂教学十分低效。那么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短短的两节作文课中能比较高效地按要求完成习作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作文,如果硬要顺着学生兴趣去自由作文,那么,得到的结果要么是敷衍对付的,要么是散散乱乱不成样子的。面多这样的写作现状,教师就应当积极主动找到一条牵引学生走上写作之路的捷径,让学生有路可  相似文献   

7.
初中学生作文,如果硬要顺着学生兴趣去自由作文,那么,得到的结果要么是敷衍对付的,要么是散散乱乱不成样子的。面多这样的写作现状,教师就应当积极主动找到一条牵引学生走上写作之路的捷径,让学生有路可走,让学生能上路,感觉很轻松,感觉有成就,然后才能走自己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8.
祁尚森 《阅读与鉴赏》2007,(8):66-67,74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仍害怕作文,讨厌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痛。这一部分学生作文时冥思苦想,满脸痛苦。痛苦后的产物要么是干巴巴的豆腐块.短小而不精悍;要么是洋洋千言,却是废品一堆。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作文,如果硬要顺着学生兴趣去自由作文,那么,得到的结果要么是敷衍对付的,要么是散散乱乱不成样子的。面多这样的写作现状,教师就应当积极主动找到一条牵引学生走上写作之路的捷径,让学生有路可走,让学生能上路,感觉很轻松,感觉有成就,然后才能走自己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中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一种畏难心理,正如学生戏言: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时要么动笔无话可说,要么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2011版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有写话教学了,从让学生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到三年级开始就有整篇文章的写作任务。可见,写作教学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是何等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学生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内容空洞。这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利,而且使作文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为了改变现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  相似文献   

12.
多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个困惑艰难而又尴尬的境地。学生只要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老师一批到作文也倍感头痛。一篇作文布置下来,学生要么半天凑不出百把个字.要么稀里哗啦、东拼西凑、生拉硬拽一大堆。其中的内容空洞、牵强附会、思路不清、逻辑毛病、文法错误、表达不准等问题已到了不容人忽视的地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李发平 《现代语文》2006,(9):117-118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总存在两大弊端:一是作文教学不得法,阅读与写作脱节;二是作文训练不到位,作文成效不明显。不少学生在作文时,存在着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汇贫乏,要么技巧不够等情况。这种状况,使作文的教与学处在尴尬的境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该从博抄到仿写,从而提升到求新。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条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任何技能都必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这句话可谓真知灼见。下面就谈谈这条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生中怕作文或讨厌作文的为数不少,对作文的写作往往抱有神秘感,认为自己没能力写,从而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即使写作文也是处在一种无奈的写作心境中,要么应付老师检查写,要么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写。这一心理上的障碍若不克服,作文训练的目标就无法达到。为此,本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作文教学的规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着重阐述学生主体性和"激励"艺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学生作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刚 《江西教育》2003,(14):26-26
近年来,农村很多小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么凭空虚构、瞎胡编,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写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优秀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不愿写作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一、知识面太窄,语言积累贫乏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学生又很少到书店里去买书,许多学生除了读教科书外,很少阅读到课外读物,写作有时闹出笑话。有一位学生在写《我喜爱的小学…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作为表情达意、抒写性灵的有效载体,理应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时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却堪忧。学生听说要写作文,总是唉声叹气,要么无话可说,勉强凑足字数,要么行文板滞,生气不足。这些现象折射出来的是作文教学的弊端:一是无序性,作文训练缺少系统性,随意性太强;二是漠视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要教学生求真。"但是,眼下一些教师不管学生有无感受与兴趣,记事就记"有意义的事",写人就写"值得学习的人",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沿着教师的思路去选材、安排结构、确定中心,要么胡编乱造,要么给范文改头换面。总之,写出来的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做法使学生失去对作文的兴趣,所以,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抒写自己的心曲,放飞自己的心灵.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可是在实际中一说到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学生的作文要么是缺钙幼儿化,要么是胡编乱造一副虚假面孔.笔者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着相当大的分值。但是,长期以来,作文却是约束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好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感觉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要么东拉西拽,空洞无实;要么就是流水账。把自己一天从早上吃什么饭到晚上睡觉一直写下来,平淡乏味。因此,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势在必行。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