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如海 《成才之路》2012,(17):29-29
正趣味教学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有趣的材料,通过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科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本身对语文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高效地学习语文。它符合小学生认识世界,学习语言的规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下面我将探讨趣味教学的几种方法。一、运用诗化的语言解读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自己用诗化的语言来解读全文,比死记硬背课文的中心思想要牢固许多,同时还  相似文献   

2.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课堂上,学生对于听、说、读这三者做得比较到位,然而一旦面对写作,很多学生却往往会无从下笔,甚至马上就会有恐惧、厌烦的情绪.其实,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的范文,是最好的学习伙伴.依托文本,将练笔与文本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文,读写结合,将“厌作”变为“喜作”.  相似文献   

3.
论语文教学过程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结构(一 )语文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结构的概念语文教学过程是指教和学两方面的活动过程。教 ,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有关语文知识 ,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语文能力训练。学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主动地、积极地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并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美育。这两种活动是按照一定程序或步骤 ,通过适当的方式 ,使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便构成了语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般是指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总是和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联系…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情感型”课文,很多教师也喜欢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学“情感型”课文,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让学生的体验过程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把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情感和内心感悟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和交流。一、重组教材,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是很高,对于课文中有些内容理解并不全面。教师范读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生由于个人知识内容有限,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遇见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课文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很好的通过范读,帮助小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掌握范读技巧。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一、发挥文本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我们现在所用的语文教材,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的遣词造句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里的文章,用自己的智慧让课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首先,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字词和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朗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把握思想情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 :教育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 ,学习运用祖国语言 ,学习怎样读书。长期以来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形成了一个基本定型的模式 :师生读课文———学生学习字词———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学生“容器”般地接受讲解———教师总结课文。在这样的一个阅读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 ,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阅读能力无从培养 ,语文素养得不到…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语习文”,也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言语的智慧并不是直露的,而是隐含在语文课文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文中发掘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因此,文本细读,挖掘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教学一篇课文,有的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有的教师只是教教材;还有的教师大量地向课外拓展,补充很多课外知识。目前,我国"小语界"的语文教学观和语文课程观并不完全相同,导致语文教学的观点有点混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例子,寻找突破口,学习用语文,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雯 《学子》2012,(8):50-51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一定熟悉这样一种情况:学习一篇课文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是学完课文后再去查阅相关拓展的资料,学生第二天交上来的资料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大量信息,往往不带有学生自己思考和理解的痕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感悟精彩的过程就是受到陶冶的过程。语文学习不能无情,披文入情、以情动人是最重要的形式。学生多学或少学一篇课文、多认或少认一个字并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关键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投入情,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景物动情。只有把情灌注于语言文字之中,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葛以军 《学语文》2004,(6):49-49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 ,本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节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宗旨 ,笔者探索出一套五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特述如下。一、自主学习 :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课文 ,感知教材 ,是一种学生独立阅读的训练过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 ,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奥苏贝尔认为 ,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习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因此 ,他提出 ,要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架设一座“知…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即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回归生活。一、内引:把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中来课文是课本的主体,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范例。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并进行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很重视知识性以及思想性,但是却将趣味性忽略。我们经常看到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耐心地讲解,尽全力灌输给学生语文知识,而讲台下的学生或者交头接耳,或者玩手机,或者伏案小憩,浪费了语文教师的一片苦心。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缺少趣味性。下面,笔者就如何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浅谈。一、要实现语文课堂形式趣味性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多认为,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更在于鼓舞、唤醒以及激励。兴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如此问题,因素很多,其中,在教学评价方面出现的把“过程目标”当成“最终目标”,无疑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错误导向。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过分偏重对课文内容的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从语言的角度说,是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从人文的角度说,是丰富文化积淀,激发热爱汉语言和中华文化的情感,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健康人格打好基础。为了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阅读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这是必然的。学习课文,阅读文章,…  相似文献   

18.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是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这个理解对于中学生来说也只是基于表面的。如果把课文改编或者排练成课本剧,那么相信这对课文本身的教学肯定是更为有效的,而且会对语文教学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尽量还原真实生活,让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将课堂教学活动放进逼真的大生活的背景之下,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课堂教学返璞归真(一)导入——营造生活氛围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导入如果设计得当,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阅读教学导入应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