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兔乖乖     
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农场。他们对春天的播种很感兴趣.纷纷围着农民伯伯问:“我们吃的青菜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农民伯伯,您是怎么把一粒种子变成营养丰富的食物的?”随后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孩子们在参观幼儿园种植园地的时候,总是跃跃欲试,想亲手为青菜浇水、捉虫。考虑到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都来源于他们的实践活动,而生活在城市的幼儿很少有机会实现他们种菜的愿望.我在本次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  相似文献   

2.
我会说故事     
一、设计思路 创编本活动的设计灵感源于孩子入小学的一次测试,这次测试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幼儿园虽然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上下了不少功夫,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诗歌、绕口令、谜语、欣赏故事、看图讲述等等,但是,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从整体效果来看仍不尽人意。须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说”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它是现代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然而,目前在许多幼儿园,幼儿的说话训练主要凭借有限的语言课教学,教学方法模式化、传统化,十分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如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是给孩子们“鱼”,还是要教会孩子们钓鱼呢?由此引发了这次创编活动。  相似文献   

3.
“教爸爸妈妈一招”、“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小制作”、“我和爸爸妈妈设计服装”等,都是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彼此的情感,使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融为一体。“帮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我班新的主题活动,内容是让孩子们帮爸爸妈妈洗袜子。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有的问:“袜子怎么洗呀?”有的说:“洗袜子就是在袜子上抹点肥皂,再使劲搓呗。”这时候,牛牛(系化名,下同)忽然大声说:“我不洗,爸爸妈妈的袜子太臭了。”我愣了一下,然后问孩子们:“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教室里一…  相似文献   

4.
巧妙的课堂应变固原李爱媛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同时都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事,如何灵活、及时地处理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我举两个实例。一、鸡拉屎了、老师利用实物对幼儿进行“认识母鸡”的教学.当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观察鸡的外形特征时,这只鸡...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们幼儿园开始扩建户外活动场地,工地上来来往往的施工人员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老师,他们在干什么?”“老师,我们的幼儿园是不是要变得更大、更美?”……孩子们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是啊,户外活动场地是孩子们的天地,我们何不从尊重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户外活动场地的扩建呢?  相似文献   

6.
鱼儿的世界     
周一回园,我们听到幼儿在讨论“海洋馆里有漂亮的鱼”。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很热闹。于是我们马上引导孩子们搜寻有关鱼的各种信息,生成了“鱼儿的世界”主题活动。让鱼儿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成为他们观察、探究的对象,表达、表现的主角。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2008,(3):32-33
在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中,为了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提高幼儿兴趣,王老师精心“包装”了活动,设置抢答环节,让幼儿按规则自由抢答问题,并代表小组得分,若猜错,可由其他组幼儿抢答。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抢答”的形式,回答同题很积极,但也有幼儿还没弄明白问题就抢答。活动后,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参与积极、勇于表达,兴趣很高;也有不少教师认为,孩子把太多精力放在了抢答、得分上,少了对音乐的专注,带班教师过于注重“包装”而忽略了幼儿应获得的“关键经验”,是“假兴趣”。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您对活动“包装”怎么看?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孩子们正在喝水,我拿着自己的杯子喝着泡的红茶,这时,悦悦走过来指着我的杯子说:“老师,你的水怎么是红的?”“你来猜一猜吧。”我反问道。“我不知道。”孩子坦然的说。这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开始对水感兴趣了,水是怎么样的?老师的水怎么是红的?这不正是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猜猜哪杯是清水》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活动背景 过节后幼儿刚返园,自选活动前,孩子们在给活动区准备和整理材料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在一起互相交流:“哎,没意思,怎么还是这些区域?”“是啊,我都不高兴玩了。”“要是有个跳舞板就好了。”孩子们的声音并不响。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看着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话语,我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五金工具的了解,我们带领孩子到附近的五金工具厂参观。孩子们异常兴奋,听见工厂里那隆隆的机器声,眼见那毛胚在工人叔叔、阿姨们的巧手下变成一把把精美的工具,孩子们无不惊叹。带着一脸的满足和兴奋,我们整队准备离开厂区,就在我不停地嘱咐孩子们拉好手,别掉队的时候,机灵鬼方圆象发现新大陆似地喊了起来:“老师,那里怎么有这么多旗帜呀?”  相似文献   

11.
集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正在自选活动,我也加入到他们中间。玩得正高兴,我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泪水充满了眼睛,我急忙取出手绢掩饰这不雅的一幕。“老师你怎么哭了?”细心的吴静问道。“我没哭啊。”“没哭你怎么擦眼泪?”我们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我想: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探讨一下流眼泪的问题呢。于是便问:“谁能说一下老师为什么流眼泪?”“你刚才打了一个哈欠,所以就流眼泪了。”快言快语的于金民说。“对,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可是老师为什么会打哈欠呢?”“因为你困了,所以就打哈欠。”“可能你晚上没有休息好,就打…  相似文献   

12.
有趣的广告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他们经常会哼唱一些电视广告的歌曲和广告词。如:“叮叮当,叮叮当,牙齿要健康,叮叮当,叮叮当,立白帮你忙……”;“黄废纸,蓝铝罐,啡胶樽”……有些幼儿甚至能自己改编一些广告歌词。幼儿发现自己身边到处有各种各样的广告,对广告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经常会问老师许多关于广告的问题。如:“为什么电视要播放广告?”“电视广告是怎样拍的呀?”……为满足孩子们对广告知识的求知欲,帮助幼儿了解广告的作用、种类、创作方法,以满足大班幼儿希望参与社会活动的欲望,从而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我们设计了本系列活动《有趣的广告》。  相似文献   

13.
二○○六年五月号下半月教育导刊一、主题引发在观看“森林与动物”录像过程中,孩子们都被神秘的森林以及在森林里的各种动物深深地吸引了。大家边看边在讨论“森林是怎么来的”、“动物晚上是怎么过的”等问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欲望,我们组织了这次活动。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按自已已有对树木、动物的知识和体验,学习创作与重组图画,积极想象,发挥创意;2.在进一步把握几种树木、花、草、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动物的主要生活习性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了解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3.增强幼儿的讲述能力,鼓励幼儿能把自己所画所想的用连…  相似文献   

14.
宋菲燕 《福建教育》2014,(7):106-107
班级近期开展了以“有趣的瓶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帮忙搜集瓶子,美工区的瓶瓶罐罐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这些瓶子、罐子除了可以做成幼儿的手工作品外,它们还能怎么玩?怎么玩幼儿才会喜欢?幼儿从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有几名幼儿拿着一只筷子一会儿塞进瓶子里,一会儿又倒出来,有的还在比赛看谁掷得准。由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设了活动区“投投乐”。  相似文献   

15.
刘平 《南昌教育》2007,(6):27-27
生活经验是幼儿创新的源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前奏。因此,教师围绕主题,不断更新教室的环境布置,丰富区域的活动材料,能较好地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营造一种探索、创新的氛围。如我在教室里摆设了一些昆虫的图书、图片、模型和实物,孩子们马上有了兴趣,总是围在一起观看、讨论、争辩,缠着我问这问那,“老师,小蚂蚁会说话吗?”“为什么毛毛虫和蝴蝶躺在一起?”“这片叶子怎么还长了眼睛和腿呢?”……这样,很自然地引入了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孩子们积极地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了解了很多的昆虫知识。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带领幼儿到社区中观察人们的活动。幼儿发现在花园里,有一些爷爷奶奶,他们有的下棋,有的晒太阳,有的在照看弟弟妹妹。“什么人在小区里活动?他们在干什么?爷爷奶奶为什么在家?他们的心情怎样?”带着问题幼儿采访了他们,谈论中幼儿知道了爷爷奶奶退休在家有时很孤单,孩子们提议:“去我们幼儿园里玩吧,幼儿园里可快乐了!”有几位爷爷奶奶愉快地答应了,并说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孩子们下棋。“你们什么时候来呀?”“明天好吗?”“太好了。”回到幼儿园后,老师让孩子们讨论:“爷爷奶奶来幼儿园,我们做点什么让他们高兴?”有…  相似文献   

17.
活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在小班儿歌《滑滑梯》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带幼儿走出教室滑滑梯。我问孩子们:“这么多的小朋友,该怎么玩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玩。”“对!”我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以后在幼儿有秩序地滑滑梯时,我根据儿歌内容和孩子们有意识地进行谈话:  相似文献   

18.
活动背景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红花绿草、蝴蝶飞舞,孩子们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边走边议论纷纷。我边走边引导他们观察花和树的特征。“哎呀,这棵小树怎么还没长叶子呀,真不好看!”洁洁大声叫起来。她的一句话引发了孩子们的议论。于是我设计了“美丽的花树”这一活动,以进一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参与“幼儿科学教育”专题研究的实验幼儿园中,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一年四季、课上课下、园里园外,到处都能看到孩子们渴求的目光、探究的身影,时不时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实验?”“老师,我发现……”  相似文献   

20.
朱爱华 《成才之路》2012,(36):17-17
一次晨间淡话活动中,我问幼儿:“知道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吗?”孩子们沉默许久,正在我失望之余,突然有小朋友大声地说:“老师,我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我循声望去,是平时最爱发言的成成,我问他:“那你怎么知道的?”“电视里看的!”成成自豪的回答。我又问:“那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孩子们大声地说:“热爱!”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而亲切的字眼,热爱祖国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洁的感情。在孩子们说出“热爱祖国”四个字的时候,我为之振奋,而振奋之余,我又在担忧,单凭空洞地说出“热爱祖国、祖国山河秀丽、祖国伟大”之类的话,能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