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初,似乎是因其主演的影片《孔雀》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奖而一举成名的,国内外媒体称之为继巩俐、章子怡之后中国又一位走向国际影坛的明星。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只灿烂开屏“的孔雀”却是通过成人高考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的,而在此之前她仅具有一张中专文凭。那么,她究竟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张静初出生在福建省永安市一个四口之家,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哥哥。张静初并未参加过高考。她从小热爱艺术,初中毕业后考入了当地幼师的美术班。可是当她拿到中专文凭后,却发现当老师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她不顾父母的劝阻,义无反顾地闯荡北京,希望…  相似文献   

2.
当妈妈     
玲玲特别喜爱布娃娃:晚上睡觉要让布娃娃跟自己一块睡,早上起床要帮布娃娃穿衣梳头,平时还整天抱着布娃娃说:“噢噢噢,宝贝,别哭……”玲玲可想当妈妈哩。这是个星期天,早晨妈妈对玲玲说:“玲玲,今天就你来当妈妈,我当玲玲。”玲玲开心极了,忙从床上爬起说:“快帮我穿衣服哦,我要当妈妈啦……”妈妈说:“玲玲,当妈妈应该自己穿衣服呀。”“嗯。”玲玲一想自己是妈妈,当然要自己穿衣服啦。不一会儿,玲玲穿好了漂亮的衣服。今天,妈妈  相似文献   

3.
我的妈妈像天下所有妈妈一样,爱自己的孩子。她很聪明,也能干。但是她对我总是那么“怒气冲冲”的,常板着脸“指手划脚”地对我说:“写完数学作业了吗?”“读好英语课文了吗?”……总是一会儿让我干这个,一会儿让我干那个。我这个当女儿的只能绝对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我常想:假如让我当一天“妈妈”,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多好!我要让妈妈晚上8∶30睡觉,早上6∶15起床,改掉她晚睡晚起的习惯。我还要摆出一副神气的架式,往沙发上一坐,就等着爸妈来汇报。我当“妈妈”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干自己想干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吃自己爱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哭泣的椅子     
我家有一把“哭泣的椅子”,这张椅子在我女儿的生活中利用率还相当高呢。当她不小心摔疼了的时候,当有人欺负她的时候,当她想念上班的爸爸妈妈的时候,当她和同伴吵架不开心的时候,女儿都会求助于“哭泣的椅子”。“哭泣的椅子”为我女儿提供了一个放下情感包袱的地方,能抚慰她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小猪当保镖     
一、为了妈妈的荣誉这一天,猪太太和邻居羊太太,还有毛驴太太,坐在一起聊天儿。羊太太和毛驴太太使劲夸自己的孩子,把下巴都讲长了。猪太太不甘心落后,也夸起自己那一群娃娃来。“哇,真了不起!一顿饭,他们把728个馒头,还有10大锅粥,吃了个精光!”毛驴太太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吃得多,算什么本事啊!”羊太太说:“就是嘛!”猪太太说:“她们是女孩子呀……”毛驴太太说:“那就更糟了,哈,一群大肚子小姐!”羊太太说:“就是嘛!”猪太太有些不好意思。她红着脸说:“其实不光是吃得多。我的孩子里,也有又聪明、又能干的……”接下来,她就把她的儿子…  相似文献   

6.
“嗨!有没有兴趣当《北大法律人》的编辑?”某一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坐在我身边的同班“粤妹”冷不丁向我问道。就在我努力把思路从唯物辩证法急速拉向这张法学院院报的几秒钟之内,她已经压低着嗓门、用广东人特有的伶牙俐齿把我的“相关工作经历”一口气报了出来:“听说你高中时担任过上海《当代学生》杂志的记者,写过……获得过……如果你肯来我们编辑部帮忙,那真是太好了!”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当班长是莫大的荣誉,会得到家长的称赞,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尊敬。可又有谁知道我这当班长的苫辣酸甜呢?考得还不如我。”也有的说:“我看她该‘退休’了……”听了这些话,我觉得真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泪水不知不觉地模糊了我的眼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段:苏教版第七册《卜算子咏梅》课前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教师转身在黑板前画,学生纷纷猜测)你们看是什么?生:一张笑脸!师:是呀,你们看,这是一张多么艳丽的笑脸啊。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也绽放过如此美丽的笑脸呢?生1:当妈妈给我买了好吃东西的时候。生2:当我考到一个好分数的时候。生3:一位同学摔跤了,我背他到医务室并把他送到医生那里的时候。生4:一次,我拾到了东西,我把它还给失主的时候。……师:是啊,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你们或者为自己而笑,或者为别人而笑。你们看,还有一个人在笑呢!(出示“她在丛中…  相似文献   

9.
飞扬 《初中生》2005,(35):4-7
揣着中专文凭闯京城 张静初出生在福建永安市一个四口之家.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哥哥.张静初并未参加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她从小热爱艺术,初中毕业后就读当地的幼师美术班.当她拿到中专文凭后,却发现当老师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她不顾父母的劝阻,义无反顾地闯荡北京,希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我省普通中专全部实行招生并轨 ,这使得一直难以降温的“普高热”骤然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本来 ,对无数“望子成龙”的家长和同样多“志存高远”的青少年学生而言 ,读中专就多多少少有些“无奈”。眼下 ,当越来越多的博士、硕士和名牌大学毕业生涌入求职和就业的洪流时 ,人们更是困惑 :社会还需要中专生吗 ?中专毕业生的出路何在 ?于是 ,招生和就业就像两座大山横亘在每一所中等专业学校面前 ,尤其是中专招生 ,一时出现了难以遏制的滑坡势头。可就在这一年 ,河南省商业学校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她不仅使得自己的毕业生一次就业…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06,(Z1)
《环保少年在行动》是少先队员袁日涉和她的伙伴们用行动写下的文字,是他们开展环保行动的近乎原生态的实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袁日涉就在父母和辅导员老师的支持下,发起了“一张纸小队”环保行动。此后数年,越来越多的少先队员参加到“一张纸小队”活动中。袁日涉和伙伴们一起种植“少年先锋林”,建设“红领巾环保网”,首倡“中国少年环保行动”,并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当选第九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袁日涉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她执著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绿色梦想”,当她把一张纸变成一棵小树、一片“少年先锋林”的时候.她的梦想也渐渐成为无数个少年心中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青春正长     
嘉怡一直都认为,青春的张力在于她拥有的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执著,正是这种力量使得青春璀璨辉煌——无论成败得失。因此,嘉怡便自以为有了可以掌握自己生命航向的资本,于是她开始不顾一切的用自己的青春为执著作着注脚……当嘉怡因毅然选择了文科而激起的涟漪还未平静时,一纸高考志愿书又使她再掀波澜。“嘉怡,放学后你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班主任的桌上放着厚厚的一沓志愿表,最上面的一张便是嘉怡的。“嘉怡,你怎么报了B大学呢?凭你的实力,完全可以报最顶尖的A大学啊!”“张老师,我……”“老师知道,在高压下出现的紧张情绪是很正常…  相似文献   

13.
辉煌的失落     
今天是圣诞节,而现在是圣诞节的中午。教室里,同学们各自拿出了自己收到的贺卡,互相炫耀着。她,坐在一旁角落里的独孤雁,目光呆滞,似乎对眼前的这一切漠不关心,也许只有当同学们并不注意她的时候,眼中才悄悄地闪过几丝孤独几缕凄凉。一阵风吹过,独孤雁的耳边飘来几句低低的说话声:“白雪收到的贺卡可真多,少说也有六七十张吧,居贺卡排行榜首位。”“是啊,同学中最少的也收了七八张。”“只有独孤雁那乡巴佬,到现在一张也没收到!”“哎呀,人家是刚从乡下回来的知青子女,哪懂这些原本便属于‘西方引进’的圣诞节,圣诞节啊……”独孤雁不想再听下去了,她知道这声音是出于同学柳月和王莺之口,脸上不由流露出一种痛苦的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两个朋友,参加了北京广播电视中专的学习。毕业了,可以领取中专文凭了,我向他们祝贺。哪知道,他们并不太高兴,反露牢骚之意。“唉!要是大专文凭还凑合,中专文凭顶个屁用!”我颇惊奇,“你们学的是中专,当然只能拿中专毕业文凭。”“要不怎么说亏了呢!”“亏什么了?”“我们这期中专学了十多门课程,比有的大专还多。可人家就是大专,我们就差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15.
千千阙歌     
冬夜,长途电话里,朋友林向我讲述着一个关于他和“她”的故事:林是前年春天揣着中专文凭只身一人到深圳打工的。在那家有着两三千员工的台资企业里,林所在的技术科,实在是小小的一环节。几经摸爬滚打,林凭着自己的能力也算是在科室里站稳了脚跟。每天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压得林根本就喘不过气来想别的事儿。而且,日子久了,人也就觉得似乎成了公司这台大机器上的一颗小螺钉,每天都得“按部就班”,渐渐地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当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教师是太阳底 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今自己也当上了音乐教师,才知道这是何等令人羡慕的光荣称号!听着这热情洋溢的赞誉之词,我常常苦思:作为一名光荣的音乐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新世纪的教育岗位上呢?  相似文献   

17.
李梅非常容易地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虽然她只有20岁,没有后台,也只是本地不起眼的中专毕业生,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果然,去银行求职的时候,年轻的主任一看她的成绩单就皱起了眉头:“小姐,对不起。你的算盘、点钞、会计的成绩都不好……”过了很久,那个名叫陈军的男人才有机会告诉李梅那一瞬间的感受:他面前的李梅,斜斜披散的长发下,酒靥深深,楚楚动人的大眼睛里带着一点点乞求,越发衬得她的脸孔娇艳欲滴,察觉到他的目光,李梅嫣然一笑,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后半句话怎么出的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给你一个机会……”说这话不久,陈军作了李…  相似文献   

18.
一天午后。 “老师,看我……”老师闻声回头,只 见一女孩拿着菜刀就往自己手腕上放。“扑 腾”一声心跳,老师急忙伸出手去抢刀。“婷 婷,快把刀放下,太危险了。”女孩见状,得 意地说:“不放,不放,除非你同意我这次 不用考语文。”“好,好,这次不考语文,你 快把刀放下。”“这还差不多。”当她的刀离 开手腕时,老师一把抢过刀,对她说:“婷 婷,这样多危险,要是伤到自己怎么办?下 次听话,不可以这样。”她喃喃着说:“不 用考试了,不用考试了……”  相似文献   

19.
当我将一个粉红色的信封从邮箱取出时,我女儿正好从学校回来。那信封看起来像是一张生日聚会的请柬,用黑色粗体字母整齐地写着“萨拉”的名字。萨拉一下校车,我便将信封塞到她手里。她很高兴,结结巴巴地说:“这……这是……给我的吗?”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接到一个来自深圳的电话:“李老师,能猜出我是谁吗?”我哪猜得出,但我想多半是我过去教过的学生。这样的电话我常常接到。当她说出“付饶”两个字时,我惊叫起来:“原来是你呀,付饶!”付饶是我1982年大学毕业分到学校后所教的第一个班的学生,算起来她今年应该是三十五六岁了。电话里,她说不久前,在书店看到我写的《爱心与教育》非常激动,当即便买下,还在同事面前炫耀:“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但我却真诚地对她说:“当初教你们的时候,我哪会当老师?现在想起教你们的3年,真是教训多多,‘不堪回首’!如果说我现在做老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