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针对使用AutoCAD绘制机械图样时,表面粗糙度符号不能自动标注的问题,在Auto CAD2008中利用VBA二次开发环境,对AutoCAD2008平台上表面粗糙度标注进行了开发,创建了表面粗糙度的模块和属性。用户只需在标注系统界面上选择各项参数就能完成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其使用简便且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2.
在工程绘图中,最常用的软件当属AutoCAD了,我在使用及AutoCAD2000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1.快速标注表面粗糙度 将表面粗糙度符号定义成带属性的块,用Block(块)工具创建粗糙度模块,并存入图形符号库中,在需要标注表面粗糙度时,随时从符号库中调用,避免了每处都用Line命令绘制,再用Text命令标数值的繁琐过程,可以方便快速地标注粗糙度。  相似文献   

3.
用AutoCAD绘制机械零件图时,重复使用许多常用图形,如粗糙度符号、基准代号、装配编号、标题栏和图框等,这些图形在应用时存在多种形式,而在AutoCAD中没有提供命令来实现,严重影响到绘图效率,而Au-toCAD提供的"动态块+块属性+工具选项板"功能组合使这些问题变得迎刃而解,本文就这一功能组合在粗糙度符号、基准代号、装配编号、标题栏和图框等图形中的参数化设计做一详细介绍,避免了在以往只能进行复杂编程才能完成的二次开发工作,此功能组合还可以扩展到建筑、电气等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参照GB/T131—2006的ISO表面结构标准,针对AutoCAD软件中未提供粗糙度标注的命令或工具问题.提出了利用定义块和AutoLISP语言编程两种方法,实现CAD环境下工程图样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标注。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AutoCADR14的长期使用和摸索,总结了在AutoCADR14中三视图的绘制、剖面线的绘制、线型的改变、基本尺寸与极限偏差的标注以及将在AutoCADR14环境下绘制的图形粘贴到其他应用软件中去等五个方面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6.
经过对AutoCADR14的长期使用和摸索,总结了在AutoCADR14中三视图的绘制、剖面线的绘制、线型的改变、基本尺寸与极限偏差的标注以及将在AutoCADR14环境下绘制的图形粘贴到其他应用软件中去等五个方面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7.
AutoCADR14精要     
AutoCADR14是目前 Auto Desk公司的较新版本 ,主要在 Win95、 Win98及 NT操作系统上使用。 AutoCADR14不仅能制作多种平面图 ,还能方便地制作多种三维图及渲染图 ,制作动画。 AutoCADR14能提供强大的开发系统 ,如 Auto lisp、 DXF图形交换文件、 Visul lisp、 ADS及 ARX面向对象程序等。当然 ,AutoCADR14也兼容 AutoCADR14以下的各种版本绘制的图形。由于 AutoCAD中命令繁多 ,学生完成课程后难以快速掌握书中内容 ,同时要记住所有命令也不是易事。为此 ,笔者根据教学及工程上的一些经验 ,谈谈 AutoCAD的快速入门。   …  相似文献   

8.
相比之下,采用形的方式描述图形,建立形文件来完成工程图形中常用特殊符号的标注比常用的采用属性块的方法更为适宜。但形定义不如块定义方便,从而使其应用受到局限,令很多用户望而生畏。本文旨在通过用形方式定义并标注表面粗糙度符号的过程的介绍,使更多用户学会并乐于定义形和使用形。  相似文献   

9.
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的传统符号是“×”、“√”,但这两种符号往往只对做题结果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而且由于一些中、差生作业中有较多的“×”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创设良好的纠错环境。《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除了可以灵活运用“×”、“√”外,还可以引进语文老师作文批改中的一些符号或自己创造出一些批改符号,让批改符号既体现对学生做题是否正确的判断,同时也能向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信…  相似文献   

10.
“粗糙度”不能粗糙说上海严龙祥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但是在有关教材中,对其值的表述上,不尽一致。如有的沿袭光洁度的习惯叫法,把“零件表面粗糙度值小”说成...  相似文献   

11.
<正>一、习题展评习题一1.习题内容2.能力指向《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符号意识”中指出:要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能将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主要算理——“凑十法”的整个过程与点子图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机加工纹理非接触性表面粗糙度识别的方法。该方法用纹理周期度来描述机加工纹理的表面粗糙度,通过采集表面粗糙度标准样块的图像,用图像处理方法提取相应的纹理特征值(如纹理周期度)存入数据库,再用同样的方法获取未知粗糙度等级的零件表面图像的纹理周期特征值,并与库中粗糙度标准样块图像的纹理周期特征值进行比较,按照最近似的原则得到所求表面的粗糙度。该方法识别精度较高,具有对光照条件不同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过程。为此,在课程实施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但新课程更是一种行动,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问题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应是“教材本位”还是“学生本位”? 对策——任课教师应具有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十”字纹在世界各民族中的使用及象征意义入手,对藏族在现实生活中仍使用的“十”字纹这一古老符号的来源及象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余红兵 《文教资料》2009,(33):23-24
能够使用复杂多变的符号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属性。符号本身是一种关系。索绪尔提出二元关系说,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组合.主要是指语言类符号;皮尔士则提出三元关系说,将符号看成是“代表项”、“符号对象”和“解释项”的组合.并不限于语言类符号。符号因人而生,也作用于人。在符号使用的过程中,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符号本身、符号使用者和符号的使用环境,三者的结合是完成符号过程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难以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而用Flash将面积的推导过程制成形象生动的动画,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这一运动过程。现以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为例进行说明,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一步,创建动画所需的符号。启动Flash5以后,单击“Insert→NewSymbol”,在弹出的“SymbolProperties”属性窗口中输入符号的名称“红色三角”,在“Behavior”符号的类型栏中选择“Graphic”,然后单击“OK”(如图1…  相似文献   

17.
对“ ”符号现在流行有这样几种说法:一是西藏传播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德国派遣的探险队对西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险、考察,他们在西藏发现了藏传佛教广为使用的“ ”符号,将这一符号带回德国,成为纳粹党的标志;二是一战前传入说。“ ”是1910年传入霍亨佐仑德意志帝国,逐渐被视为日耳曼人高贵身份的象征;三是印度传入说。“ ”是由印度人创造出的符号,这个符号由于文化的传播,各个文明间的互动而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这个符号本身也在传播中逐渐变化产生出不同的式样,但都出于同源,是文化传播中的不同演变形势。本文对“ ”符号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用教材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的二次开发与优化”等理念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如何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使数学教学更好地符合数学自身的内在发展逻辑,更好地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既突显“数学味”又彰显“儿童味”,使儿童真正享受到“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呢?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为例,谈谈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在资源整合、模型建构及实践运用等方面采取的一些策略,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点与赐教。  相似文献   

19.
丁洪良 《物理教师》2009,30(9):19-20
在分析门电路工作的逻辑关系时,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所作的解释和表述基本是一致的,即模拟信号中的“高电压”用逻辑符号“1”来表示,模拟信号中的“低电压”用逻辑符号“O”来表示.但是多高的电压就算是高电压呢?“低电压”是不是就是电压值就为零呢?很多老师往往自己也比较模糊,就很难给打破沙锅同到底的学生一个完美的解释.下面本人就以课本中的施密特触发器为例,作一较为祥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教材二次开发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数学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可以从根本上扭转教师“教教材”的传统观念。那么,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