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普遍认为《原野》是借鉴表现主义艺术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认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作者指出,曹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便为佳构剧“一类戏所笼罩”,想写一部有故事、有穿插、有紧张场面的戏剧,以适合中国戏剧观众的欣赏需求、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曹禺深谙西方各种戏剧艺术,他注意到了曾风靡欧洲的佳构剧正适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于是作家便借鉴佳构剧的戏剧理论和技巧原则,写出了《原野》。在《原野》中表现出佳构剧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构工整精巧、具备“必需场面”和抽象而严肃的主题等。作者认为,《原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转换期作品和特殊现象,也是成功的尝试。但是,《原野》所受表现主义影响及在佳构剧理论和技巧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曹禺《原野》的经典化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从1937年作品问世到八十年代,其引起的关注并不多,并且多为决绝的否定之音。曹禺本人面对剧作的“遭遇”也表现出了某些“摇摆”。但是,随着时间和文化语境的变更,《原野》潜在的思想艺术价值不断得到发掘,并在一时期出现了气势宏大的“翻案”。与之相应,《原野》也不断被改编和搬上舞台,受到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尽管艰难,其在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地位已经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原野》是曹禺秉持着形而上的诗性哲学对宗法制社会家族复仇题材的一次考量。仇虎与焦大星之间兄弟亲情和家族世仇的情感焦虑,构成了《原野》的叙事主题。然而《原野》的审美价值更多地着落在它的副部主题上,正是有了花金子的参与,复仇的神圣使命才染上了情爱的野性活力,使涌动的生命得以冲破逼仄的喉咙,在残阳如血的“原野”直直放歌。也许是激情耗尽的缘故,花金子之后,曹禺再也没有完整地塑造过这样的野性女子。《原野》终成绝唱。  相似文献   

4.
曹禺戏剧《原野》的经典化道路是异常曲折的,评论界经历了否定到渐渐理解和赞赏的过程,不同的导演也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他们所理解的《原野》。《原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原野》就在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的接受下,逐渐奠定了它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5.
《原野》是曹禺的第三个戏剧生命,深受西方表现主义艺思潮的影响,戏剧中意象纷呈、隐意深奥。“森林”、“老屋”和“金子铺的地方”是《原野》意象群中的主要意象。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的四部名作《家》、《原野》、《雷雨》、《日出》集合而成的英语舞台剧《太阳不是我们的》继去年3月在英国利兹首演、今年8月参演爱丁堡艺穗节之后,作为上海国际当代戏剧节的邀请剧目,亮相中国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太阳不是我们的》是第一部由英国团队制作的由曹禺经典作品所改编的舞台剧。一群英国的年轻演员以读曹禺作品为演出的起点,在此基础上重新创造、架构场景,用各自的理解将曹禺的四部作品进行  相似文献   

7.
曹禺的剧作《原野》,因主人公仇虎那复杂难解的内心世界而弥现着“神秘”色彩,作品的真实性为此也遭受了诸多质疑.《原野》选取了复仇这样一个文学母题,刻画了复仇者仇虎“心狱”里的煎熬,由此对人物的灵魂进行开掘.情感上,曹禺对身受压迫的仇虎给予了“高贵的同情”;但是理智上,他却否定了仇虎的那种复仇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六年,当曹禺先生将又一部话剧新作《原野》呈示在读者观众面前,人们几乎是以惊诧的目光注视着:《原野》有着与作者其它几部作品迥然不同之处,似乎透射出一种难以辩驳的斑斓的折光;散放着一股新鲜奇特的气息。那么,这“不同”“新”是迈向又一层次的成功的探索?还是“标新立异”的失败之作?人们议论着,争辩着,研究着;终于,似乎是得到了绝对权威式的结论:作者把笔触由都市转向农村,揭示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9.
《原野》被认作现实主义的或“现实主义融合表现主义”的剧作 ,是该剧研究讲不透的原因。《原野》中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因素 ,是一部兼有四种创作方法因素的浪漫主义剧作。《原野》是曹禺剧作中艺术探索最放手大胆 ,关于人类思想的表露最清晰直接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现代市民正剧成熟于三十年代中期是历史综合的必然,契诃夫起了推动作用三十年代中期,曹禺和复衍沿着不同的道路,走上了现代剧坛。当夏衍最初掀起《都会的一角》时(1935),曹禺造成的那场震惊文坛剧场的《雷雨》(1934)刚刚过去。到抗战前夕,曹禺又以《日出》和《原野》,令人瞩目又多少出人意料地不断在突破中丰富和完善着创作个性。同时,在理论上汇纳几十年话剧历史的经验教训,熔铸为一种综合性的崭新戏剧观:“一面会真实不歪曲,一面又能叫观众感情愉快”。①其巨  相似文献   

11.
重庆川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川剧《金子》,在重庆试演期间便博得了文艺界人士的好评,受到了一大批川剧爱好者的欢迎。赴北京演出又引起了轰动,获得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等12个奖项,主角金子的演员沈铁梅也获得了戏曲界的最高奖——梅花奖。《金子》为重庆挣得了荣誉。然而《金子》并不是重庆川剧院的原创剧作,它是根据我国现代话剧大师曹禺的话剧《原野》改编的。说起《原野》却有一段坎坷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曹禺的《原野》以复仇为主题,一方面沉浸于营造复仇的野性、阴森、恐怖的文本氛围,另一方面更有对人性、伦理、社会的拷问与反思。曹禺近乎痴迷地展示着复仇的"罪与罚",让复仇者陷入种种悖论。他展示着悖论,也在虚无与荒诞中消解悖论。《原野》远不是所谓的"农民复仇",也不是简单的人性的"极爱与极恨",善与恶的冲突。它是现代中国的"罪与罚",有着形而上与形而下剧烈碰撞,探讨的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切实的生存与死亡。  相似文献   

13.
当代戏剧文学大师曹禺,于1996年12月去世,文学界为之哀恸。曹禺毕生从事戏剧文学创作,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我们刊登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4.
曹禺剧作从《雷雨》到《原野》,始终表现了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在对人类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显示了其独特的追求。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构成了曹禺剧作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而这正是曹禺剧作“说不尽”的魅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象征手法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仇虎复仇前后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其悲剧的真正蕴义,从而超越具象的表面显现《原野》的真实“面目”,并希冀借此一“斑”而窥曹禺先生蕴含在此剧中的创作理念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论金子     
金子,全名花金子,是曹禺《原野》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然而,自她“问世”以来,就跟《原野》的命运一样,历来受到学术界的抨击和否定。究竟该怎样评价金子呢?本文拟就此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原野》的象征意义邹红继《日出》之后,大约在1936年末到1937年初,曹禺创作了他的第三部多幕剧《原野》。动荡的时局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原野》和前两部剧作的命运不同,几乎没引起什么轰动。曹禺对这部生不逢时的《原野》,也不像当初《雷雨》、《日出》发...  相似文献   

18.
曹禺是中国的戏剧史上泰山北斗级人物,其一生创作的众多戏剧作品中,《日出》《原野》《雷雨》被称作“生命三部曲”.探究曹禺的童年生活及其早期戏剧创作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结合他一生的爱情生活历程及女性形象的转变,论证了这些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正是曹禺心路历程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曹禺早期作品中 ,《原野》是长期以来引起争议的一部作品 ,从它问世以来即遭到批判 ,这部作品的出版和演出都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到 80年代 ,在阔别舞台三十年后重新上演时 ,还经过重大的修改。直到新时期后 ,这部剧作才被肯定 ,重现光芒 ,视为曹禺剧作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今年是曹禺先生九十诞辰 ,我们回顾一下《原野》发表以来六十多年的曲折过程 ,也可从一个侧面加深认识中国话剧的艰难历史。舞台演出与电影改编1 937年 4月 ,《原野》开始在靳以主编、广州出版的《文丛》连载 ,1 937年 8月 ,《原野》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当时…  相似文献   

20.
《原野》是曹禺话剧“生命三部曲”之最,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为成功、最具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曹禺以他宏放的戏剧观念、多方位的戏剧艺术实践,借鉴中西戏剧手法,用凝练的笔触,着意渲染悲剧气氛,突出意象的营造,达到了现代话剧意象营造的巅峰。本文试图通过浅析《原野》视觉和听觉意象的营造两方面,理解和把握作者如何运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一个经典的悲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