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风·蜉蝣>、<唐风·蟋蟀>二诗之意旨历来众说纷纭.比较、分析并综合古今众家解<诗>之说,旨在探索<诗经>时代的先人对生命的感叹与思索,及他们的思索与探求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在永州10年的谪居生涯中,执著地将孤寂、苦闷的情怀打并入永州山水,然后又偶尔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江雪>、<渔翁>、<溪居>等佳作便都诠释着他傲岸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张仲举<毛泽东诗词全集译注>一书中收入毛泽东<四言诗·手中有粮>,并认定是1974年10月创作的.其实早在1971年5月,已有人在传这首诗.这首诗应写于1970年8月5日至10月5日或略前,但绝不是1974年10月.  相似文献   

4.
<全宋词·张先词>中<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诗题中之"都城"是"成都"之错讹与颠倒.  相似文献   

5.
从"历法体例特征"、"因果关系特征"、"引用艺术特征"三方面,论证<诗经·豳风·七月>一诗中以夏历记月为时间信息符号指事的诗句为上古(周以前)的农事谚语,确立<七月>为"上古农谚范本"的论点,试图在理论上走出<中国文学史>"上古歌谣少实例"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诗经·蒹葭>一诗的主题辨析为出发点,对古典诗词比兴寄托的传统和一些诗词中存在的主题多义的现象及造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通过从诗教的内容,"思无邪"、诗教的手段,"兴观群怨"、诗教的目的, "温柔敦厚"等方面可以对孔子的诗教观作系统而又深层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相似文献   

9.
从汉代开始,<汉广>一诗的解说就存在分歧.毛诗认为是说南方女子接受"王道"教化,知礼循法,是不能无礼而求的.韩诗则把<汉广>同包含有"求而不可得"喻义的汉上游女传说联系起来,这也正是它与<汉广>诗意的相通之处.以上解诗者所说的两种"遇求不得"之意,对后世的<汉广>解读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即选取这一理解角度,进而探究其文学审美和伦理内涵的意义延伸.  相似文献   

10.
<氓>写一位女子与"士"结婚以至被遗弃的经过.<陌上桑>写一位太守在路上调戏采桑女子罗敷,遭到拒绝的故事.两首诗所写二位女子性格不同,前者柔婉温顺,后者勇敢机智,所以才产生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陈风>中三首"东门"诗非为"刺乱"、"疾时"之作,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释文献所载"礼制"明其不可能为"宣淫"之作;五行观、自然观、思想观与时令等诸多因素的整合导致民俗化上层巫觋之风的现实性;对三首"东门"诗中内容有重点地笺释,以证其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温柔敦厚是一种富于东方美学特质的诗论,也是儒家诗教的核心.但主张"温柔敦厚",提倡美刺讽谏<诗序>的精神,却不是<诗经>的传统,它并不能涵盖<诗经>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王柏是宋代著名的经学家,著作甚丰.其<诗疑>秉承了宋代学术上的怀疑风气,对<诗经>的完整性和其他方面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并有大刀阔斧的删<诗>行为.  相似文献   

14.
<南山诗>是韩愈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其赏析,概括了韩诗雄奇瑰伟的基本风格特征,并以整个文学史为背景,初步探讨了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还通过对<南山诗>艺术上优缺点的分析,指出了该诗在中国诗史上"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曾说过"郑声淫",但他所说的"郑声"是指什么,历来没有公断,致使后世学者各执己见,甚至歪曲他的原意和<郑风>中的作品.本文从文献入手,从郑声与夏时商辂周冕的关系、郑声与佞人的关系、孔子对<诗>的总评价、孔子对<诗>中情诗的态度、孔子将<诗>作为教材的原因、孔子整理<诗>乐的角度、古韵文学特征和古乐与新乐的对比诸角度,对"郑声淫"做出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郑声"当指配合<郑风>的音乐,"淫"指乐调的繁琐太甚的结论.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孔子及<郑风>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房日晰、房向莉<读<全宋诗>札记>一文,据清初人所编<宋百家诗存>为<全宋诗>补遗的17首诗,符合<全宋诗·凡例十一>的规定,不为误辑.<全宋诗>的补订须更多人参与,多听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六诗考     
诗的体裁分类,前人有风、雅、颂三分法,风、赋、比、兴、雅、颂六分法二说.六分法来源古老,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日雅、日颂."<诗>原也是歌、器乐、舞蹈的统一,<周礼·春官·大师>的六诗,本是根据歌乐的表述方式的不同."六诗"基本按风(徒歌)、赋(吟诵)、比(和唱)、兴(合唱)、雅(配器乐)、颂(配打击乐和舞蹈)这种音乐性递增的次序排列,是依乐序设教的.所以,"六诗"本是歌乐的六种表述方式.当口头传唱的歌乐发展成为文本的诗后,"六诗"名称虽得以保存,而其原始功能却丧失了.延用下来的"六诗"职能因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赋、比、兴发展为文辞的修辞手法;而风、雅、颂则充当了区分<诗>的内容的类别.  相似文献   

18.
<诗@豳风@七月>作于早周公刘之世,其时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约当夏桀之世.<七月>作为早期周族诗历,通篇皆用周历记事.周历的"七月流火"正是夏代才有的天象,成为判断此诗作年的坚强证据.<诗@豳风@七月>绎释进一步对相关疑难词句作了疏通.  相似文献   

19.
冯至20年代的叙事诗在现代文坛上享有独特的称誉.<吹箫人>等四诗所选素材不一,哲学意蕴也有出入.<寺门之前>主要书写人的欲望的自然喷射,其它三诗则通过描述爱情表达诗人对生命存在的哲学之思.这几首诗在文坛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对鲍照<代苦热行>的主旨,主要有两种看法,一为传统看法,认为该诗"刺功高赏薄";一为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看法,认为该诗是对不义战争的指斥.后者合乎鲍诗原意.但鲍照此诗不值得称赞,因他弄错了林邑之战的性质,将正义之战当作不义战争看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