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甫’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是《核舟记》所记载的雕刻艺术品——核舟的款识。课本注为:“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把“甫”释为“字”;《古代散文选》注为“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甫是男子美称,表字”;《文言难句例解》说:“‘甫’,《说文》:‘男子美称也’,因此尊称为  相似文献   

2.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的“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书上解释为“姓王,名毅,字叔远;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相似文献   

3.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的“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书上解释为“姓王,名毅,字叔远;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我国周代有“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的习俗。一个贵族婴儿生下三个月之后,由父亲命名,这是“幼名”的意思。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由来宾给他取字,这就叫“冠字”。“冠字”的方式是:“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可见字的全称是三个字组成。如伯阳父,仲山甫,叔原父之类。叔远甫那个时候虽然“冠字”的礼俗早已消失,但这种取字的方式无疑是反映了周代礼俗的遗俗。这种由三个字构成的“字”是有一番讲究的。第一个字是…  相似文献   

4.
蔡平 《现代语文》2005,(3):29-29
一、文言句子中的国号、年号、人 名、地名、官职名后面应作停顿。 例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为山名,"王毅叔远甫"即 娃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古代对男 子的美称。 例2、《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是欧阳修的姓,"文忠"是 谥号,"公"是人们对欧阳修的尊称, "集"是他的著作汇编。 二、"夫"、"盖"、"若夫"等句首发  相似文献   

5.
1.明人魏学洢在《核舟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勾画了了,其色墨。”文中“天启壬戌秋日”使用的中国古代纪年法是  相似文献   

6.
历史悠久的古城常熟,和中国的古琴有着极深的渊源。经过对常熟的虞山古琴文化的实地考察,明确应该加强常熟古琴文化的弘扬和开发。政府应加强引导,社会应该合力培养古琴专业人才,让常熟古琴文化既"留下来",同时又"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常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常熟之虞山即相传为纪念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儿子虞仲,他因让位而避奔江南,死于此而命名),而且文化源远流长。尤其在明末清初,常熟文化中的虞山诗派、虞山画派,严徵的琴学,钱谦益的诗歌,王翚、吴历的山水画,毛晋的私人刻书,瞿氏铁琴铜剑楼的藏书,等等,都达到了全国的一流水平。当代的常熟文化界,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常熟中学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这一中心,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校本课程建设。数年来,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虞山文化开设了多门校本课程,其中包括笔者开设的"常熟书画欣赏"。本文以其中的一节"《富春山居图》鉴赏课"为例,谈谈虞山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元代画家黄公望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画风影响了明清六百年的绘画发展走向,《富春山居图》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画中兰亭"。作为一名从常熟走出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常熟市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然与历史的恩泽,留给我们深厚的传统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宝贵的遗产,见证了常熟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塑造了常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坐落于常熟虞山南麓的石梅小学便是汲取着古城悠远的历史、葱茏的文化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我爱虞山     
江南小城常熟是一个鱼米之乡,人称福地常熟。其中的虞山位于城区西北,东南端伸入市区,真可谓十里青山半入城,这是常熟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城市的北端,我们站在街边就能领略虞山的秀美。抬头仰望,错落有致的山坡绿意盎然。言子墓、仲雍墓就位于虞山东麓,居高临下,气势非凡,想来古人也爱这虞山的清雅。沿着言子墓道的台阶拾级而上,两边苍松翠柏,四季葱茏,犹如置身绿色天堂。路途不远  相似文献   

11.
常熟虞山门     
常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西北隅有虞山绵延伸入,古人留下了“十里青山半入城”的优美诗句。 常熟城始筑于唐武德年间。当时县治  相似文献   

12.
虞山赵用贤 ,明隆庆、万历时期著名政治家 ,是晚明党争发展形成的关键人物之一。学术思想方面 ,他师事阳明心学 ,是虞山一地王学较早的接受者与传播者。文学方面 ,用贤作为后七子派“末五子”之首 ,他的诗学活动体现着复古新变的走向和特征。他博藏精校图书 ,编著《赵定宇书目》 ,对虞山藏书刻书之风有开启之功。赵用贤的政治文化活动对明末清初虞山文化发展兴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位于树木葱茏、风景灵秀的常熟虞山北麓,拥有二万四千多平方米的绿化面积。近五年来,学校凭借丰富的校园绿化资源,坚持走“植物探究”特色之路。“植物探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从“校园绿化”、“虞山生态”、“学科教材”和“网络环境”网大领域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显性与隐性资源,为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植物探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我校追求"绿色生活教育"之梦的突破口。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体现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学校将所地处的虞山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将虞山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优化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虞山,人杰地灵。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使我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地域  相似文献   

15.
贯彻十八大精神、传承与发展虞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认识虞山文化的重要价值,加强虞山文化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发挥教育在虞山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常熟兴福寺     
兴福寺座落在常熟虞山北麓,距城八九里处。该寺创于南朝齐代,由邑人倪德光捐宅而建,初名大慈寺。至梁大同三年(537),改名为“兴福寺”。改名之由,据说是寺内正殿后有一巨石,上有纹路,左看象“兴”字,右看象“福”字。又因寺建于虞山破山涧侧,亦称“破山寺”。唐武宗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1993年创办于千年古建筑南宋方塔脚下,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文化之底蕴;1998年异地重建,整体搬迁至国家森林公园虞山东麓,聚国际花园城市常熟虞山之灵气。办学20多年来,英才脱颖而出,事业蒸蒸日上,从开办外语强化班进行六年一贯制教育,到2008年完成初高中分设实施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坚持以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特色办学为依托,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100多年前,在江苏虞山脚下有个讨饭的叫花子,他得到一只鸡,没有锅具,便灵机一动,用湿黄泥涂在鸡身上,用火烧熟来吃,香气四溢。这项独创的发明为人们所传知,都来模仿制作,称作“叫化鸡”。1982年,常熟县城虞山镇山景园菜馆把叫化鸡列为名菜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9.
虞山春色     
<正>“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这是明代诗人沈玄的诗,写的正是我的家乡常熟。诗里的“青山”指的就是常熟著名景点——虞山。春天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虞山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有植物都被春姑娘唤醒了。不管是苍老的古树,还是新栽的小树,都抽出了新的枝芽。小草探出了脑袋,想看看春天的美景。花儿们也绽开了笑脸,有杏花、梨花、桃花、樱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  相似文献   

20.
常熟多诗人,明清之际更以"虞山诗派"的崛起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世家文化的传承和滋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兹仅以海虞严氏家族为例,就其明清时期的诗人和诗作略作考述,以展示世家望族诗书传家、文脉不断的盛况,窥探文化世家对虞山诗歌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