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重点关注     
上海市确定2005年为“师德建设年”和“德育落实年”。为此, 2005年“话题”充分关注师德建设与德育的讨论,希望以此帮助上海掀起师德建设和德育落实的新高潮,为上海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召开了2009年上海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以“以德立教、德识相长”为主题,以“塑师德、正师风、  相似文献   

3.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0,(22):35-36
新时期师德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看待师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地位?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努力实践的重要内容。11月10日,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主办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上海市师德建设论坛在建青实验学校举行,本次论坛既是教育部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于漪老师活动之一,也是本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4.
新教师宣誓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举止文明、信守诺言……”2005年8月22日,上海1500名新上岗班主任庄严宣誓:“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这是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连续第二年开展的新任班主任培训和宣誓仪式。今年最大的不同是,对新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已经正式写入《上海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市教委德育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上海对新教师培训将加入专修师德学分,以促进师德建设和专业发展同步成长。  相似文献   

5.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召开了2009年上海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以"以德立教、德识相长"为主题,以"塑师德、正师风、强师德、铸师魂"为宗旨的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李新翠 《中国德育》2012,(19):60-60
问:最近,全社会都在关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掀起学习张老师崇高师德的高潮。师德学习活动构建其长效机制很关键,请问该如何完善相关机制呢? 答: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对于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须从“领”“学”“评”和“督”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哲学观强调人是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当今师德建设角度讲 ,这一理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是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的哲学基础。“以人为本”师德的内涵主要是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尊重、理解、引导每一位学生走全面健康发展的道路 ,时刻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德育举     
这一年属于德育.上海明确2005年是“德育落实年”和“师德建设年”:这一季更属于德育,2005年3月14日,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隆重举行.以“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为目标的德育蓝图绘就,它标志着上海德育翻开了崭新一页。  相似文献   

9.
“师德,就是为师的德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在执教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综合反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师德建设已成为校长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如何把握新时期师德建设新特点,以新时期教育新文化思想,教育新价值观以及教育新思维在实践中积极研究新方法,开辟师德建设新途径,这是当前校长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师德,就是为师的德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在执教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综合反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师德建设已成为校长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如何把握新时期师德建设新特点,以新时期教育新文化思想,教育新价值观以及教育新思维在实践中积极研究新方法,开辟师德建设新途径,这是当前校长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研究》2009,(12):52-52
上海市串小学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师德将被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实行一票否决。这是从近日举行的上海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论坛上传出的消息。专家们还建议,应转变观念,别把师德当成一种标签和口号,而要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着手.将师德做“实”。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是福州市教育局近年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围绕“争创省会城市一流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贴近教师抓“十查”福州市教育局一班人认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贴近教师。为此,在2003年全市开展的“师德建设年”活动中,市教育局首抓教师的“十查”,引导教师联系…  相似文献   

13.
黄静华 《上海教育》2005,(1A):46-48
在新时期里,我们如何理解师德?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巡回报告团成员,上海市尚中学教师黄静华、江西省永修县柘林镇黄岭小学太阳山教学点教师邹有云、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塘溪乡五马垅小学教师盘振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等优秀教师的事迹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在4位优秀教师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精彩报告中,在全国优秀教师非常感人的事迹里,我们看到他们作为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崇高师德。他们身上反映了非常鲜明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作为人民教师具有的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默默奉献的崇高品德。对于优秀教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肩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学习他们如何发挥教师人格的力量,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学习他们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用爱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上海市已确定今年为“德育落实年”和“师德建设年”。为此,新年里的第一期《当代教师》“话题”就从师德讨论开始,以此推动上海以全国优秀教师为榜样,掀起师德宣传教育和建设的新高潮,从而大力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冯乃秋  张毅  冯文秋 《教师》2010,(11):119-119
高校师德建设一直被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着。长期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围绕高校师德建设进行着广泛的探讨和争论。其中,“师德理念应合时代”的观点我比较赞同。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讲台深处:师者何为”-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坛近日在上外举行。  相似文献   

16.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又将师德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针对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双高”建设的总体任务和目标要求,在师德建设实施路径选择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师德建设合力,提升师德师风水平,为“双高”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旭光 《中国德育》2005,(11):19-22
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的基础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教育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师德建设的内涵、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充实与完善。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有效地加强师德建设已成为教育领域刻不容缓的课题。因此,在新的背景下,要充分重视和关注以德性为基础的师德建设,形成“培养德性为主,遵循规范为辅”的师德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师德建设要在“硬化”上下功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德问题是当前广大教师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就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教师来说 ,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特别是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 ,决定了高校师德建设具有更大的难度。这个问题在一般普通高校表现得更为突出。然而 ,当前对如何进行高校师德建设 ,似乎缺乏有效的办法。总的说来 ,尚存在着“一手硬 ,一手软”的问题。笔者认为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师德建设要取得成效 ,必须在“硬化”上下功夫。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19.
说明:学校师德自律委员会是学校的一个“民间机构”,在学校的师德建设和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应发挥学校行政机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没有学校行政干部参与,教师自发、自主、自律的民间组织能运转好吗?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吗?因此,建立初期,我们通过章程来加以保证。为进一步推进北郊学校的校内民主,体现学校“师德自律”的思想,以促进校内现代道德观念和良好师德规范的形成,特制定《上海市北郊学校师德自律委员会章程》,经北郊学校教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  相似文献   

20.
师德建设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师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本文就“以人为本”的师德内涵和师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做了探讨,并对“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