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显示器特性化常用仪器测量的方法使出版系统和一些网络用户要求更方便、快速地进行颜色通信和再现.实验利用人的眼睛视觉特点,采用同色闪烁光度测量法估计GoG参数,进行显示器特性化研究。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对L^o,a^o、b^o控制的精度分别是0.16,0.84,1.95,对色差CIELAB的控制糟度是2.31.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质量检测或分拣,对不同颜色的工件进行颜色识别和分拣;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工件外径测量和颜色识别软件系统。应用USB相机采集图像并保存;对所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一定的处理,包括彩图转灰度图,对比度亮度调整,各种滤波等功能;实现工件外径测量及颜色识别等,可筛选出外径不同于样本的工件;通过分析样本及测试体颜色的红绿蓝直方图,计算综合色差,进行颜色识别。以螺丝为例的工件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快速测量工件的外径,精度较高,识别率准确,同时对工农业生产中物体大小和颜色的分拣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光光度测色计,分别采集了现代织法和传统织法土家织锦的16种典型颜色色块的光谱反色比数据,以及相对应的纯棉线的光谱反射比数据,采用CIE色度计算方法,把光谱反射比值转换为色度值;通过光谱反射比空间和CIE L*a*b*颜色空间的数据分析比较,探讨纺织技法的不同所带来的颜色色差,建立土家织锦典型颜色光谱反射比特征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纺织技法的不同使得土家织锦的同种颜色棉线样品呈现出颜色差异性,彩色棉线纺织得越密集,其织锦样品的颜色与原彩色棉线的色差越小,两者之间的L*值a*值和b*值越接近。文中分析的纺织技法对织锦颜色的影响规律结论为文化遗产土家织锦纺织过程中的颜色准确配色提供了选择织法的理论依据,也为土家织锦数值化再现和颜色虚拟渲染提供了重要的颜色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颜色现象需要亲身体验才能理解记忆,但长期缺乏定量可控的教学实验。针对这些问题开发出2套实验系统,用PC机通过USB接口和单片机,精确控制特制LED混色屏和直流电机驱动的颜色实验转台。色光混合实验系统借助计算机控制R、G、B分量,实现白平衡和颜色按参数变化。颜色转盘实验平台以计算机控制直流电机,驱动多种彩色径向开口圆盘匀速转动,以斩波器和光耦检测转速并实现闭环控制,完成颜色混合实验;还可观察变色频闪光源下呈现的周期彩色图案及主观颜色现象。两套实验系统可重复再现实验现象、定量和实时性好、操作简便,显著提高了色度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便携式色度仪的设计方案.采用该方案的色度仪可测量颜色的色品坐标、色差、照度以及主波长等参数.该仪器采用单片机技术,配有标准串行口,可外接串行打印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颜色色空间转换非线性的复杂关系,在获取标准阈值颜色色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学习矢量量化(LVQ)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PNN)进行尿样颜色识别。比对结果表明:(1)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时实验数据的归一化处理是完全必要的。(2)与颜色色差评价方法进行了比对,该方法可行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利用数码相机实现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方案.利用数码相机替代传统实验中的测微目镜观察并记录干涉条纹和双缝像,再利用Matlab等软件测出干涉条纹间隔及双缝距离.该方案不仅可验证双缝干涉原理,还可以验证平行光干涉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讨论了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双棱镜实验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利用聚类和色差分析的烟草异物在线识别算法,采用自适应ISODATA聚类取单元颜色特征,并分析烟叶和异物各分量的分布差异,将单元特征各分量根据直方图分布量化到HIS颜色空间中,从而得到样本学习结果并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平均识别率达到95%,误识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给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对传统票据文件进行数字影像化处理和管理的实现方法,并介绍了在开发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方案和基本原理,介绍了数字影像化管理方案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人教版焰色试验进行了改进。学生自行搜集资料,针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改进。用丁烷喷枪对金属与硼砂的混合物进行灼烧,冷却后得到颜色各异的硼砂珠,实验现象明显,硼砂珠可以长期保存,反复观察,实验再现性良好。在整个实验改进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分工合作、实验探究、搜集资料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