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君 《教学随笔》2013,(18):132
我们要充分借助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散播美的信息、渗透美的哲理。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在实践中制造美,从而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稳定心理品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用已学过的表达方式或文中有关写作方法,写一处自然景观,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红梅 《新疆教育》2012,(16):146-147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蕴藏着丰富的审美意义,作为母语,其美育功能非其他学科可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审美自觉性,使其能更好地辨识美、观赏美、评价美,积极主动地去发掘美、歌颂美,并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美的生活、美的世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课文中有着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美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乎每一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形态。通过审美教育,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电教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康、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它不仅能给儿童提供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可能,而且能借助美感的心理力量,丰富儿童对美的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成员能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使其能真 正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积极改造客观世界,并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审美教 育,就是要通过人的审美实践,“生产”出懂得美的规律,并能自由创造美的“主体” 以丰富人的本质。审美教育就是不断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陶养人的情操,净化 人的心灵,使其成为会欣赏美、积极创造美的崭新主体。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现代语文》2005,(7):96-96
语文学科是一门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的学科.美育教学只凭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肯定不尽人意.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功能.多媒体的引进与灵活运用,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  相似文献   

10.
美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在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美的内容,如汉字的形体、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等,恰当地利用这些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美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它不仅包括符号美、数字美、简单美、构图美、格式美、对称美和统一美、静态美和动态美等美的外延,更包容了知识的严谨美、逻辑美和思想美等美的内涵。因此,充分发挥小学数学的美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数学课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课文中有着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乎每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形式。通过审美的教育,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美育一直受到冷落,  相似文献   

13.
语文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从何而来?从课本中来。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大量的优秀课文,塑造了美的心灵、美的意境,锤炼了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美育内容和因素,通过诱导、点拨去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学习中探索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唐俐云 《现代语文》2009,(4):104-104
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是借助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听、说、渎、写能力,使之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能看到和感受到美,教会他们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引导学生确立真理追求的意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虽然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感,但它借助于美的语言来表现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有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文章中美的因素,把审美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境中,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李红云 《文教资料》2011,(21):60-61
语文教学与美育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闪光点,通过言传身教,充分展示美的内涵,并通过朗读、补充背景资料、运用多媒体等有效手段积极创设情境,丰富想象联想,激发学生的美感,引领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提升对美的认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敏 《学周刊C版》2010,(9):182-183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感受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负有以美育人──塑造学生积极热爱美、追求美的健康心态,培养学生自觉地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这一特殊而又迫切的任务。因为,语文学科比起别的学科,它所建构的领域是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拥有更为丰富的美的样式:意象美、人物美、情愫美、语言美、结构美等;具有更为有效的美育手段:课文赏析、朗诵演讲、表达训练等,而且有较高审美修养的语文教师往往更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在审视自然、观察社会、阅读作品活动过程中进行美的评论和美的欣赏。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高超的美育艺术,渗透以美育人的教育。一、语文美育的性质任何事…  相似文献   

19.
一、艺术教育能丰富幼儿的审美知识,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所谓审美,即对美的认识,美的感受,还包括对美的创造与追求。虽然说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审美也是人的天性,但要做到自觉深入地审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乐审美如此,其他审美也一样。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审美知识, 而这是离不开教育的实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是丰富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幼儿艺术教育与其它领域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每一个艺术活动都可能把幼儿带进美的境界,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萌发幼儿的美感。要丰富幼儿的美感知  相似文献   

20.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以丰富的题材,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那些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