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弗洛伊德一生中虽未出版过一部正式的美学专著 ,但他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考察艺术与文学 ,在他的许多著述中 ,他总是力图使心理学与美学结合起来 ,从而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他的美学观点与我国文论有诸多相通之处。弗氏的无意识、梦幻和自由联想学说开阔了作家的视野、丰富了创作技巧 ;他的精神分析法、三部人格说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他的创作动因 ,即原欲理论和俄狄浦斯情结则是失之偏颇的。他用原欲理论来分析一切美学现象 ,解释一切创作活动 ,实际上把文艺创作简单化、片面化、庸俗化了。  相似文献   

2.
荣格是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他把“集体无意识”视作一切审美活动的原动力,并在无意识“原型”与有意识创作之间、原始神话与现代艺术之间、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西方当代美学与艺术批评的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这种关于艺术创作推动力的理论,无疑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其着眼点非常有限,很难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系严整的美学理论.由于荣格过分夸张了集体无意识的动力机制,试图用它来解释一切审美现象,因此难免陷入逻辑的混乱和理论的荒谬.  相似文献   

3.
守望乡土学的鲁迅提出乡土学这一概念后积极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从关注家乡走向批判“国民性”时所发出的最强音、他在将悲悯与忧患意识上升为凝重冷峻之悲剧意识时所呈现出的庄严与悲壮的美学效果,对于同期和后世同类作家来说,是一座难以企及的化高峰,显示了鲁迅乡土学在思想上和美学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感伤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哲学美学和心理美学为理论依据,研究评析了中国古典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感伤主义情感,着重分析了感伤主义学所蕴含的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审美特点,指出了感伤情感与“哀”、“怨”、“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了感伤主义学产生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全篇立论对学创作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多处论及他的工艺美学思想和具体的工艺创作理论、方法,其中以居室、器玩两部所论居多。分析李渔的工艺观念,对于当下工艺创作仍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多处论及他的工艺美学思想和具体的工艺创作理论、方法,其中以居室、器玩两部所论居多.分析李渔的工艺观念,对于当下工艺创作仍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学的名作家,他是中国新学史上第一个创作长篇小说和童话的作家,本对叶圣陶小说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叶圣陶的小说在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典型形象的同时,融进我国的美学传统,追求传冲荚,创造深浓的意境,在小说的创作中较好地融合了中西美学的审美观念,为中国现代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深深影响着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同时当代的新写实主义学思潮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天地。张艺谋用自己的理解赋予了原某些独特的创造,体现了张艺谋独特的化品位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田野 《华章》2012,(28)
青主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以其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艺术歌曲创作,被称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音乐美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是我国艺术歌曲专业化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他曾发表了大量关于音乐美学的音乐文论以及两部代表他音乐美学观点的理论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这些著作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较多而又集中探讨音乐美学问题的一批著作.  相似文献   

10.
从美学、艺学理论出发,以《堂吉诃德》的现实主义手法、矛盾法及新的创作观念为论述中心,对《堂吉诃德》的创作进行评价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世界名。  相似文献   

11.
《屈骚探幽》是赵逵夫先生十几年来呕心屈赋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成果。如果说他的《屈原与他的时代》一书主要是从文献学角度对屈原的世系、行踪、思想、主张、创作、交游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方位考察的话,那么,《屈骚探幽》则主要是从文艺学、美学、阐释学的角度对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作了立体式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接受美学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茨坦斯学派的五位美学家提出“接受理论”的美学基本原理,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寒尔,其核心理论:学作品是为读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作品”为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文学意义的追寻——金元浦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浦,1951年生,浙江浦江人。中国人民大学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外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艺理论》主编,辑刊《化研究》主编。化研究网www.culstudies.com总编。金元浦教授的(《学解释学》是国内全面系统研究当代学解释学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专,在《接受反应论》中,他仔细梳理了当代西方现象擘、解释学与接受美学的发展史,而在《大美无言》与《读,学的上帝》两部作中,他又用学解释学的理论深入到作品解释与批评的实践中。这四部作分别从史、论与批评实践的角度共同构筑了一个成熟的学解释——接受批评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当代艺学建设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本访谈即是围绕学解释学的有关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4.
《向峰集》是王向峰40年审美灵性的对象化成果,他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同时,建构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老庄研究尤能显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艺术本的解读是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现实观照的表征,而创作则是其审美灵性的直接对象化,《向峰集》实现了研究,批评与创作的互动,是臻于化境的关于审美化的对象性确证。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了平行比较研究的理论和哲学的、审美的方法,对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但却具有可比性的两部学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从两部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来探讨学的某些共同本质与差异,分价值取向、艺术形象和审美理想三大方面.着重阐述了双层主题与单层主题、主“情”与倡“人”、悲喜环生与一悲到底等主题、人物与风格这些作品内在要素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6.
中唐玄宗末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连续不断的社会动荡使诗歌学发生了变化。白居易诗歌从美学理论到美学创作都真切地反映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朱熹作为宋代名理学家和一代学术大师,在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方面亦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他对“兴”这一中国古典美学核心范畴的理解、阐发及用之于实际的学批评实践就颇有超越前人之处,从中可看出他对学感发生命意志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代表了理学家论中注重学审美规律研究的一面,对我们研究宋人论中视审美理想与人生高境为一体的美学趣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时代     
尹泓 《现代语文》2006,(4):94-95
歌德在1826年1月29日的谈话里,谈到了学与时代的关系,他指出:“一切倒退和衰亡的时代都是主观的,与此相反,一切前进上升的时代都有一种客观的倾向。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倒退的时代,因为它是一个主观的时代。这一点你不仅在诗的方面可以见出,就连绘画和其他许多方面也可以见出。与此相反,一切健康的努力都是由内心世界转向外在世界,像你所看到的一切伟大的时代都是努力前进的,都是具有客观性格的。”歌德是从创作主体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角度来思考学与时代的关系的。说到学与时代的关系,我觉得这里的客观与主观应该兼指艺术家的创作倾向与时代氛围。也就是说,在一个进步和上升的时代,艺术家的创作往往倾向于客观地再现现实生活,而在一个倒退和衰亡的时代,艺术家的创作则倾向于抒发其内心的感受。同时,代表进步倾向的作家与生活在进步时代的作家并不等同,前强调作家的创作倾向,后强调时代氛围,而且无论是创作倾向还是时代氛围都不具有孰优孰劣之分。  相似文献   

19.
徐渭的人格心态是作为人生理论指导的王学思想与其人生实践综合作用的产物,本由此入手并结合创作来分析他的人格心态,为哲学思想、学思想与学创作之间建立一个联接点。  相似文献   

20.
甘婷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3):31-32,35
巴塞尔姆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雪公主》中颠覆了传统的、生硬的美学价值体系和道德说教,试图利用新的手段来解决文字衰退与僵化的问题,从而发现并且构建文学作品中具有"毁灭性"的艺术美。他的"毁灭性"创作美学的本质内涵是: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人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获得短暂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