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深圳一模数学卷(理科)第17题:将一个半径适当的小球放入如图1所示的容器最上方的入口处,小球将自由下落.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经过第1层中间的通道后,将3次遇到黑色障碍物,最后落入A袋或B袋中.已知小球每次遇到黑色障碍物时,向左、右两边下落的概率都是1/2.(Ⅰ)求小球落入A袋中的概率P(A);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管落球法测液体黏滞系数的实验中,小球下落偏离轴线、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人工计时和小球下落距离测量不准的问题,提出改进小球取用工具以保证小球沿轴线向下落,调整测量顺序并采用光电法测量小球下落时间,改进测量小球下落距离的方法等,以保证准确测量。通过改进,实验误差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CCD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CCD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在垂直放置且注入待测液体的圆柱形透明缸体内悬挂一个用以标定小球下落位置的直尺,图像采集系统对准圆柱形透明缸体的下部,把采集的小球下落过程和直尺的图像传送给计算机,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采用网格法或十字坐标法对小球下落过程的每一采样位置与直尺进行比较计算,求得小球的收尾速度并由此算出待测液体的粘滞系数.  相似文献   

4.
题目小球以速率v0从地面竖直上抛,回到抛出点时的速率为v,且v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第11题: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M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落……。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取一大一小2个弹性很好的球,大球直径4.0cm以上,小球直径2.0cm以下.将小球放在大球的正上方,贴住大球.使2小球从约0.5m高处一起自由下落,结果它们落地后,小球被反弹到2~3rn高处.  相似文献   

7.
1、引言 目前,各高等院校物理实验室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直立的支柱D,上端有一个电磁铁M,可以吸住小球B,电磁铁与光电门E_1,E_2及计时的数字频率计T,可以联动,打开开关,电磁铁断电,小球下落,同时频率计开始计时,当小球通过一个光电门时,计时终止,频率计上的示数,即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到达光电门的时间,从  相似文献   

8.
杨振永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5,(10):47-47,F0004
例1 在地面上用ν0=20m/s的初速度将小球A竖直向上抛出,与此同时在它正上方距地面高h=60m处的小球B恰开始自由下落,问两球在空中是否相碰?如相碰,何时相碰?  相似文献   

9.
王彬 《物理教师》2005,26(1):3-43
问题的提出:一个小球在水平面的上方某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与地面相撞后向上弹起,到达最高点后又开始下落……这样的运动是不是机械振动? 有不少参考资料和一些教师认为这不是机械振动.理由是小球的位置并没有越过平衡位置,只是在平衡位置的上方上下运动,而不是在平衡位置的两侧往返运动,其运动的特点与机械振动的特点不符,所以小球的运动不是机械振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生对人教版物理教材中伽尔顿板演示实验的认识误区,用数理统计的知识证明小球下落过程中频繁的碰撞才是狭槽中小球宏观分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参加1994年高考阅卷工作,发现填空题中得分率最低的是最后一小题,原题如下: 一质量为100克的小球从0.8米高处自由下落到一厚软垫上,若从小球接触软垫到小球陷至最低点经历了0.2秒,则这段时间内软垫对小球的冲量  相似文献   

12.
资讯     
《父母必读》2012,(11):158-160
费雪豪华多功能音乐桌 费雪豪华多功能音乐桌新鲜上市啦!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简直是棒极了!宝宝转动小滚筒,在闪烁的灯光和活力十足的音乐声中,桌面的中央区域缓缓上升,将小球送至顶端,它会顺着旁边的凹槽纷纷滚落,宝宝睁大双眼紧盯小球,不想错过它下落的每一个瞬间,然后再反复将球捡起、放下。如此过程,让宝宝的视觉和动作发育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3种不同样式的桌脚、不仅站得更稳,还给小球下落增加了多种趣味与可能!这么有趣的玩具,多邀请两个小朋友一起玩,每人站在一边,完全不用担心会打架哦!  相似文献   

13.
例1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以地面作为零势能面.当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  相似文献   

14.
竖直上抛和下落是运动学中典型的例子,中学物理易解决不考虑空气阻力运动情况的上抛和下落,本文了讨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5.
题目(2010年全国Ⅱ卷第25题)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  相似文献   

16.
郭信平 《物理教师》2011,32(7):F0003-F0003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2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第25题):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1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A.tanθ B.2tanθ C.1/tanθ D.1/2tanθ 解法1 利用平抛规律求解设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经时间t落到斜面上P点,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h,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s。  相似文献   

18.
以下是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2第25题内容:小球A和小球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的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事件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一、题性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动量能量应用题,其基本理论是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小球受到线性阻力时的竖直上抛运动,定量计算了小球上升的速度、高度、最大高度,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的关系。并与无阻力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如图1所示,小球从某一高度落下与地面发生碰撞,弹起以后,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离开地面并上升到最高点,由于重力的作用,小球竖直下落与地面相碰,如此反复,直到最后静止在地面上。此运动过程是机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