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男性闺情词多是模拟女性的口吻来抒写女性行为与心理,而李清照的闺情词以女性的身份自言闺情写出了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真切细腻,抒发了独特的自我感受和人生体验。本文通过李清照闺情词与男性闺情词在抒写女性身份及其精神气质、写作内容有无寄托以及词风等方面的比较,探析了李清照与男性词人在创作闺情词中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刘雄 《湖南教育》2006,(10):43-43,23
一、高雅情致 谈及李清照,大多数人愿将她列入“闺媛”行列,这主要是与她南渡之前的词作有关。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闲适、风雅,故多作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词中开拓了词史上对女性内心世界作真诚而深刻自我描绘的境界,委婉细腻却不冶艳、高雅清丽中可见真情。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作,意蕴丰厚,影响深远。特殊时代造就她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她情趣广泛,品格高洁,阴柔中不乏阳刚之气。她的文学实践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她的闺情词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闺情文学在我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源远流长。晚唐五代时期,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词派和以冯延巳为首的南唐词人全力写艳词,他们的一部分词作模拟女性心态写她们的恋情、她们的相思,其影响之深,以至北宋一代,这种男子而作闺词的现象成为一股创作潮流。在北宋闺情词创作中,欧阳修上承花间,下启婉约,成就斐然,女性作家中李清照的创作最引人瞩目,由于这两位善写闺情词的大师,一位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抒情感怀,一位是模拟女性心态而作,在创作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故而文章针对这两位作家的闺情词创作从创作动机、创作内容等方面比较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词以闺情为主。她的闺情词不似唐宋男子所作的代言体终究隔了一层,而是自我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从日常生活的记录中折射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她对爱情的表达是大胆的、叛逆的。早期思夫隐含着甜蜜温馨,后期思夫愁肠百结,落寞无绪,融入了思乡念国之更深广的社会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源于她出众的才华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更在于她内心有着超越时代的人生追求和难以圆梦的现实陷落。通过对李清照诗词作品的解读以及对她人生轨迹的探寻,我们可以发现在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她一直在追求着爱情的纯真美好、人格的高洁独立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她的这种追求不仅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寻常女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超越了她同时代的男性。李清照的人生追求却又不可避免地充满了曲折和坎坷。她的现实遭遇,虽然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但她的理想追求则成为了人们生命追求的永恒。正因为如此,李清照的诗词才能够穿越千年时空,不断叩击着后人那因现实遭遇而落寞和困顿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女词人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她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词中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特色.具有凄婉悲怆的风格,而她最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特色在于,她的词中有丈夫之气,能在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李清照是作为女性作家中的佼佼者而言的,学术界一般认为她唤醒了女性文学的自我意识。李清照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既受家庭环境和时代的影响,表现出了鲜明的自我意识,同时又表现出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漱玉词》中众多的"花"意象作为李清照表现女性生命和灵魂的喻体,是历史上真正以女性口吻进行"女性书写"的创举。"花"意象所隐喻的灵魂本体,不仅仅指李清照独特的生命存在,更包括她所代表的特定历史时代中女性的灵魂世界。李清照用"花"意象荣枯由命的一生为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命和灵魂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镜像。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她以独特的视角把女性世界的情感通过她的词细腻的表现出来。李清照的词在内容上的发展变化主要通过自言闺情,别具新意和结合个人身世,反映时代动荡;抒写乡愁哀思,表达爱国情怀这些来表现。李清照的词艺术手法的创新主要是通过亲切感人的风姿,含蓄曲折能尽人意的章法布局、澄莹自然、明白雅致的语言这三个方面来表现。  相似文献   

11.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才女,其诗作数量不多,精品不少,秀美之作几乎无可比肩;诗作多发表于新月社的《诗刊》、《新月》等,其诗作最美者为《别丢掉》;沈从文以小说闻名于世,亦有诗作问世,其格律诗多,自由体少;长于爱情诗,表现欲爱不敢疯狂的爱,不擅创伤时事诗;柔美中略带硬度;部分诗受民谣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宋词人李清照,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的男权社会中,她“巾帼不让须眉”,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生活经历,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角度,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感情创作了美丽动人的诗篇。在词作中,写出女性特有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认知观,形成了极富女性特征的“易安体”,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婉约词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加上丰富的情感经历和细腻的生活触觉,写出了太多让人潸然泪下的词作,抒发了太多令人心痛的愁情。她的一生坎坷跌宕,堪称为"愁"的化身。而在这位登峰造极的言愁高手的笔下,有迤俪清新的少女闲适之愁,有闲适慵懒的相思之愁,更有思乡忧国的切肤之愁。李清照更以自己独立的女性人格矗立于封建的男权统治之下,用笔下的愁情抒写爱情之痛、家国之痛、女权抗争之痛。  相似文献   

14.
在《古诗十九首》中“男子代作闺音”的现象比较集中。游子们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自身的无意识的作用下,在代作女性诗歌中隐藏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即: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和对女性性别的羡慕。  相似文献   

15.
人生后期的曹植至少受到了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困扰:遇谗被疏,性命之忧,四处迁徙和有志难伸,并因此体验到了巨大的生命苦闷。上述状况对曹植后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其笔下的事物皆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我们若要全面而形象地理解曹植后期的悲剧性生命处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生命苦闷,则仅仅从其部分直抒胸臆的诗篇求之显然不够,也许其数量众多的咏物诗、闺怨诗、游仙诗等才是更好的考察对象。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些诗歌均是生命苦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有许多优秀的爱情诗篇,展示了古代先民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爱情诗能够生发以至于保存完整至今日,我们仍能睹其风采,根本原因在于西周到春秋时期封建礼教尚未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人张祜以宫词、山水题咏诗著名,他还创作了许多乐舞诗,其中笛诗更是别具特色.笛诗既有抒写思乡之情的,也有叙写帝妃生活的作品,后者极具史学价值;张祜以诗绘乐、以形状声,创作技巧十分精湛.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中的行为母题,能包括许多成分并迅速结成一个大的情节单元。在此过程中,许多可以给予不同突出贡献的因素在一起作用。应强调情境的一方面与另方面的行为或事件之间的区别,情境刺激人物去行动,而且多数情况下它或早或晚转换成一种行为,或引出另一个全新的情境。母题的品质受到特定模式或作家语气相当大的影响,通常被名为"基本流派特征"的东西(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也可能变成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安史之乱”后,唐诗中出现一批反映下层女子生活的诗篇,它们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独具特色的贫妇形象。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如此之多的描述下层女性生活的诗篇,主题突出,语言质朴而深沉哀痛,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