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在我国滑雪场所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中,由于缺乏一个"边开发、边保护、边恢复"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使其对森林和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垃圾处理和污物排放等诸多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严重影响了我国滑雪旅游产业步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构建我国滑雪场所生态补偿机制符合国家民生发展的需要,对推动山区、林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促进生态环境良性连锁反应保护与发展机制的完善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提出更新理念、加大对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构建滑雪场所建设法规体系,强化生态补偿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工作,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是构建滑雪场所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大型体育赛事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我国各类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体育事业"绿色发展"的一种创新手段。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分析2000—2016年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构建大型体育赛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结合行为主体的行为逻辑关系识别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与受偿主体,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补偿原则、生态补偿标准以及生态补偿方式进行设计,构建大型体育赛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确定生态补偿机制的合法地位,建立生态补偿资金链以及提高监督与反馈机制的有效性等对策,旨在促进大型体育赛事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序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是把自然和女性,人类剥削环境与男性压迫女性等同起来,在反对二元对立的前提下,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主要流派及发展历程入手,简要探究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并指出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5,(11):949-951
根据河西走廊自然生态体育资源、园林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点,从森林、山脉、草原、戈壁、沙漠、水利、冰川、雪地、地质地貌、人工景观、人文古迹、场馆、民俗文化资源等方面,研究了河西走廊目前生态体育开展的项目及举办的运动竞赛,并结合开展现状,分析了河西走廊生态体育发展的途径,为进一步促进生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生态学中有关竞争与协同的理论为基础,对竞技体育生态中的"干扰竞争"和"利用竞争"现象、机制进行分析.指出协同与竞争一样,也是竞技体育生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机制和本质体现.论证竞技体育生态中无论是同类竞争还是异类竞争,均可能出现协同进化现象,存在竞争与协同进化对立统一的规律.阐明竞争与协同进化的对立统一,对于竞技体育生态的不断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马球运动的生态文化特征,探讨了自然、社会和民族文化因子参与体育文化运动的生态演进机制,并由此过程为当代民族体育发展寻求历史的资源和启示.研究表明,丝绸之路马球运动的繁荣是各民族不断交流创新的结晶,是自然、社会和人文体系和谐运动的结果,研究认为,当代民族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性",必须坚持建设体育"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属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其文化的生态特征,在生存和演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生态适应.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释义的基础上,从自然、社会、文化3个生态维度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具有"生态性"特征,从时间、空间、功能3个维度分析具有"演变性"特征.民族传统体...  相似文献   

8.
生态体育强调体育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注重体育与环境的协调、互动、关怀、共生.生态体育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生态体育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推动城市经济,提高市民体育意识,带动全民健身.需要以整体观和动态观去构建与研究生态体育理念和生态体育.  相似文献   

9.
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生态进行梳理分析,阐述了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的系统、结构、性质与特征;在专家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基础上,把影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的因子分为自然因子、政策物质保障因子、人员因子、教—学—评因子和外界干扰因子等5类;并针对我国目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生态化的缺失现状,提出了建构策略.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对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回归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现代文明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冲击、传承断层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冲击、体育异化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冲击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生态回归造成困境,需要搭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为一体的传承生态网络;构建“开发-保护-特色”为一体的多元生态模式;营造“媒体-表演-教育”为一体的多元生态氛围.生态文明视域下赫哲族体育文化的生态回归,还需要加大少数民族体育立法保护力度;政府职能部门加强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体育资源的经营管理,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与体育生态革命,建立了"人-体育-环境"和谐发展的科学的城市大众生态体育新理念.经过艰辛的生态运动实践,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本质上是文化危机,其根源在于我们旧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机制的不合理.在遵循可持续发展、整体优化、市场需求导向、多样性等原则基础上,在山东省城市发展城市生态体育,力求实现体育、文化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最终在城市居民中树立"生态文明观".具体从普及山东省城市居民的大众生态意识,建设生态体育课程,科学制定城市与社区生态建设发展纲要,加强城市社区生态体育活动体系的建设,建立体育活动的生态规范等级各层面实现城市大众生态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洋 《冰雪运动》2010,32(6):92-96
应用生态位理论分析方法,对目前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系统探讨,从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几个层面的生态位分析了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理念、政策、结构和机制上的现实缺失,并提出了冰雪体育产业生态位的优化策略,认为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优势;完善发展政策,丰富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结构,拓展发展空间;健全发展机制,实施发展错位,构建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策略体系,以期为提高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冰雪体育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冰雪体育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低碳时代体育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辩证分析法等,对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目前体育场馆建设、大型运动会、体育旅游兴起、高尔夫运动等项目引发的生态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时代,体育产业要想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从节能环保视角出发审视产业规划,加强体育生态法制化建设,树立体育生态法制观念、完善体育生态立法、在实践中加强执法和监督.  相似文献   

14.
丁飞 《湖北体育科技》2022,(3):250-253,270
目的 探讨累积生态风险对运动拖延的影响机制.方法 利用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检验法对9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累积生态风险、锻炼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与大学生运动拖延四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积生态风险能正向预测大学生运动拖延(β=0.612,t=23.28,...  相似文献   

15.
浅谈城市的生态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从城市化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入手,阐述了城市规划应遵守的生态原则,探讨了城市生态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位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相关体育消费生态概念的分析和对我国体育消费生态现状的考察,为践行和谐消费观、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生态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最后,在多维关系中提出了构建我国体育消费和谐生态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生态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教育园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现象在我国迅速兴起,这也对教育园体育生态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生态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揭示体育生态资源的利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群聚优势的同时,更要充分地挖掘内部资源的潜力,使其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并持续发展.教育园体育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体育资源的规划、利用和开发上树立"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体育生态资源建设的优化,体育生态资源内容的拓展,可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创造展示空间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8.
拉市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丽江市,是一个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它是由拉市海及其周围的森林、草甸、沼泽、农田和居民区等生境构成。拉市海保护区多样性的生境,为该保护区中丰富多样的珍惜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2000年~2010年的。感数据,获得针对拉市海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草地、湿地三类生态系统的十年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初、级净生产量三个生态质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定量化评估拉市海自然保护区各生态系统质量十年动态变化,为拉市海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构建"生态体育"体系之必要性与可行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作指导,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新生体育学科体系的创建已成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源泉.为此,通过阐明生态体育的概念、内涵及体育与生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构建"生态体育"体系之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悉,以期为"生态体育"学科体系的创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玉溪市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责任、重大贡献,是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内在要求.玉溪市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立足于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区位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