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老报人曾说:记者写稿要有点“辩证法”。调入报社当记者一年多来,写了一些稿件,也有一些体会,也确实尝到了应用“辩证法”的甜头。下面,我就所写的几篇稿件,谈几点体会。“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刚进报社,社领导找我谈心,谆谆告诫我要从过去的新闻干事进入现在的角色,实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老报道员,曾经有过3次难忘的送稿经历。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近20年,但每每想起,仍历历在目。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写作。1990年入伍后,我立志要在新闻报道方面有所收获。可是我写了近百篇稿子,无一见报。有人“点拨”我说,要想上稿,需要报社有关系,报社没熟人稿子写得再好也发表不了。我半信半疑,就准备了10多篇稿子,到军区前进报社试探。  相似文献   

3.
我熟悉一位基层报道员,他一连写了60多篇稿而未见报,就埋怨说:“咱和报社没关系.稿子写得再多也没用。”我说这话欠思量。我在报社学习期间,常常见到编辑同志为编不到一篇好稿而发愁。记得有一次一位编辑开玩笑地对我说:“如果谁能为我寄一篇好稿来,那我宁愿送礼答谢他!”可见编辑盼望好稿的心情是多么真切。可我发现,有的通讯员,不是在提高稿件质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张宏遵 《传媒》1999,(2):24-26
当今作为报社的老总我认为至少有三重身份,或者说有三种社会角色: 首先,我是个共产党员,是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干部,这算是“政治角色”:其次,我是个报人,是吃新闻饭的,这就是“职业角色”,也可以说是“文化角色”;第  相似文献   

5.
仅仅一年多前,《金融时报》让我接手北美汽车专访业务,我没敢说“不”。这似乎是个极好的机遇,此外,刚进入报社三个月就说“不”似乎也并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仅用三年多时间,只读过初中的我就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400多篇新闻作品,还当上了多家报社的特约记者。很多战友让我透透“谜底”,我对他们说:“是连长将俺‘骗’上了成功路。”  相似文献   

7.
休刊莫随意     
“五一”期间,几位热心的读者和通讯员给我打电话,说怎么又没有看到某报。我说可能是节假日休刊了吧。读者不解,说我们花钱订了报,报社怎么可以短“斤”少“两”、随便休刊呢?  相似文献   

8.
笔者是一个业余通讯员,由于常年坚持写稿,在报刊电台上登出来的稿件很多,对此,一些同志说我同报社熟悉,与编辑有“特殊关系”,更有的甚至认为我经常向编辑送礼。为此,有些同志常同我说,要我帮助他们与报社编辑“疏通”一下,当我把真实情况向他们说明,有些人还认为我在“卖关子”。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21日是星期天。吃过早饭,我陪着妻子、女儿去逛商场。刚跨进一家商厦大门,腰间的BP机突然响了。报社的一位编辑告知我:浙江绍兴县皋埠一带因工业废水污染,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一夜之间,6000多公斤商品鱼和1000多公斤鱼苗毁于一旦,渔民损失惨重,正向报社告急。我马上反应过来,在“6·5”世界环保日前夕,发生污染事件,这无疑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我正欲离开,女儿撅起嘴巴说:“好不容易陪我们上一次街,你又要下乡了,真扫兴。”妻子也在一旁说:“今天是星期天,你就请个假吧。”我顾不了许多,匆匆丢下家人直奔报社取摄影器材。 赶到事发现场,看到水面白花花的死鱼(图一),渔  相似文献   

10.
记者、通讯员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这句格言,但要做到就必须从严要求。一次我写一则新闻到报社,编辑一看文中的“金牛乡六组”就间:组是哪一级单位?我说:根据当事人向派出所报告的地址.乡以下就是组.编辑说:应该弄清楚乡与组之间还有没有村。经他这么一提,我才感到当时疏忽了这  相似文献   

11.
近来,我时不时有一些小稿被各种报刊采用,周围一些战友总爱问我:“你有什么亲戚在报社,关系一定很硬吧?”对此,我只是一笑了之;我在报社根本没什么“关系”更没什么亲戚呀!当初我刚到团报道组当报道员时,由于上搞心切,就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一篇稿。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我满怀希望地把近一百篇自认为“得意”的新闻稿寄向各级报社,结果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块搞新闻的料。这时,周围战友的议论也飘到了我的耳中:“现在报社上稿全靠关系,报社没人没关系,稿子写得再好也不会被编辑采用。”于是,我写稿就开…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国地市级报社都是在“事业单位”的牌子下生存,有的还需要地方政府“喂奶”吃。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社的“企业”性质越来越明显。在“企业化管理”下,地市报就不能高枕无忧了,它不仅要应对全国和省级大报的竞争,还要与不断壮大的电视、户外、互联网以及DM杂志等媒体争饭吃。为适应新的报业发展形势,地市报必须主动出击,采取品牌运营来保护已有领地,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报社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尤其是地市报纸之间和各种专业性报纸之间,联系似乎更为广泛。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搞好协作,对于办好报纸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这种联系、协作,也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不能太滥,滥了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成灾。据一位新闻界同行告诉我,他们报社和十多家报社建立了联系,别的不说,光报社领导每年为应付什么“年会”、“协作会”、“讨论会”、“经验交流会”等,就花去了相当多的时间。还有一家报纸的一版上,一次刊登了两条该报参加“业务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的消息。有位读者批评说:“别看报纸经常批评‘会海’,其实他们也经常‘下海’。”再说,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开会并不是唯一的好方式。比如把会上  相似文献   

14.
无悔     
年轻的摄影记者有时感到很辛苦,问我:“你干了一辈子摄影记者后悔不?”我说:“那是组织分配。”我始终记着参加革命时组织科长问我:“你为什么要参加革命?”我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伴我到离休。所以在报社,让我跑农村采访,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下半年,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分配到报社。在见习期间,我备尝了酸甜苦辣之味,现将之书于纸上,向同行各位请教。试用三个月和社会上许多单位一样,本报对研究生不是很感兴趣,认为研究生要么自恃胸中墨多,盛气凌人,不易“驾驭”,要么书呆子一个,不善奔跑。因此和报社“谈判”那天,报社领导毫无客气地对我说:“试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写稿是为了发表;发表了,名利双收;我说:写稿并不仅仅是为了发表,更重要的是为报社、刊物“当参谋”,为民“排忧解难”。我是从1960年开始“爬格子”的,至今已有整整30个年头了。在这30年中,我发表的“作品”恰好是300篇,但更多的是对报社、刊物有“参考价值”,为民解决了“问题”。如我曾与一位同事合写了一封向上海《文汇报》提意见的信,认为该报原来有些文章不仅长,而且“官腔”十足,要求语言更接近人  相似文献   

17.
慷慨赴征途4月10日上午,我接到黄泽民副总编的电话,说报社打算让我带队,和陆铁琳、王燕松一起赴广东采访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有关情况,问我意向如何?我二话没说,立即表示:“没问题。”说实在的,当广东非典硝烟燃起的时候,我和报社许多同志就一直关注那边的报道。4月上旬,听说非典已入侵京城。在此非常时刻,能上一线,  相似文献   

18.
熟悉他的同志,都叫他方群。其实他真正的名字叫束方群。因为叫“老束”与“老叔”同音,听起来别扭。因此,干脆去姓留名,方群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1987年2月,束方群从部队转业来到盐阜大众报社工作。报社领导满足他“多跑农村”的愿望,分配他到记者部当记者。他喜出望外说:“我是农村长大的,解放军大学哺育了我,我要老老实实学习,当好一名脚印留在农村、笔头对准大众的普通记者。报到的第二天,他就身背挎包,怀揣本市地图,一猛子扎了下去。  相似文献   

19.
我刚从基层中队调到支队报道组时,怀着对新闻报道的热望,不分昼夜地写稿。两个月时间,我竟写了100多篇稿。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投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我整天在企盼和失望中煎熬,后来,我干脆连报纸都怕看了。一天,隔壁的张参谋对我说:“你听搞报道这一行的人说,现在是‘报社无人莫写稿’,我的大记者啊,你还是到报社去烧烧香,拜拜佛,疏通一下吧!”我将信将疑。说实在的,这以前,我也想去报社送稿,可是每次走到报社门口,不由得停下脚步,像我这样的“新兵”,人家编辑会理睬我吗?这次我一定要试试。找谁呢?前不久金华日…  相似文献   

20.
6月过去了。回头看看过去的6月,想说说给了我许多“想法”的《太原日报》地方新闻版。 我也算是中老年“报人”。办报的差不多都爱看报。看人家的报,不光是看热闹。就说看《太原日报》,因为这家报社的老师和朋友太多,所以我就找那些熟悉的“本报记者”的名字,然后再读他们的新闻作品,看人家为啥就比我写得好! 光看文章也不够,还有版面也要看。我斗胆说一句,过去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