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借助电视这个大众传媒来展现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州市电视台的重大责任和特有的优势,尤其在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23):10-17
少数民族曲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曲艺文化传播与传承逐渐受到以网络文化、娱乐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的消解;以广西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为个案,传播效果"环境认知——价值形成和维护——社会行为示范"三层次为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数据分析等实证研究,探索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有效传播是一个必须经过大众传媒长期"涵化"的过程,受众的民族成分、学历、年龄三个要素与其传播效果呈显著相关;要推动曲艺文化的传播,需要大众传媒聚合新闻资源、主动设置议程,致力于开发娱乐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传媒产业,充分开发影像资源,政府文化部门、曲艺协会则要利用新媒体开展多平台的宣传、塑造文化产业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始从原来的边缘状态走向前台。媒体对民族地区原生态歌舞、民俗、旅游、"非遗"文化等方面的大量报道,向大众传播了民族知识和文化,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心,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但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显示出猎奇性、倾向性,或由于对民族宗教的无知,也在传播中产生了一些"负能量",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4.
随着受众需求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认知度较低、受众减少、对外传播效率低等问题,而新媒体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民族文化闭塞传播的窘境。"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庆,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三月三"的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三月三"传统节庆的氛围。本文旨在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为例,从传播内容、媒介特性、传播效果等方面探究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激发了受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形象,使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在区域内外得到重新认识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和全球化导致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认同危机,而大众传媒是现代化的催化剂,所以,大众传媒使少数民族传统被解构、断裂和碎片化,是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的诱因之一。但是,大众传媒也可以修补、重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对于少数民族产生积极的传统文化认同也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19):9-15
本文选取了《贵州日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内容分析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宏观背景下,媒介的少数民族文化建构被置于商业语境,大众传媒积极参与到各种差异化符号的挖掘、包装与传播的实践中,打造了与众不同、赏心悦目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参与建构影响了人们的主观真实的形成,而行政力量的介入进一步推动了主观现实的"客观化",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媒介真实、主观真实、客观真实交织与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汉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的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其有效传播。基于此,以西藏地区为例,开展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从增强少数民族对传统汉文化认同、实现汉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和建设政治文化领域下的公民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以期为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广播作为以声音形式传播信息的大众传媒,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比其他传媒更直接、更有效的宣传作用。目前,我国已有十几种少数民族语言为载体的民族广播,因它是通过对本民族的特点和本民族现实问题的关注实现的,所以自然不同于其他媒体,并且凭借少数民族广播在少数民族中已有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较好地发挥了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维护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越来越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毋庸置疑,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群众心灵的家园,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与发扬下去的。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在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也不能过于放大这种传承与发扬。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实现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发展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地区。应该着眼于深化体制改革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龙丽双 《新闻界》2013,(16):47-50
大众传媒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但是大众传媒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简化和异化等问题。文化消费与大众传媒商业诉求是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从外在、浅表文化符号性传播转向内在、深层纵深文化传承,特别是加强对少数民族族群能动性的调动才能真正发挥大众传媒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大众传媒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日渐凸显出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引导下逐步形成了现代社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大众传媒塑造下的拟态环境也使得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有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群体对象是中老年人。为此,本文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入手,通过探讨分析大众传媒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扬过程中提供的契机以及造成的阻碍,来辨析大众传媒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两面性,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自身竞争力找切入点,真正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发展和重建,期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为塑造我国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繁复的国内外民族发展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呈现出以流行与民族元素融合为趋势,以个体形象可视化、碎片化传播为特点,以人口流动、旧有传播模式调整、新媒体技术影响及国家安全需要为动因的传播模式改变。从内容上防止"去内涵化"现象,树立"符合"而非"迎合"的传播态度,是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面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及民族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改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建立一套积极、理性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强化民族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段涵 《大观周刊》2012,(30):10-10,75
伴随全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民族地区结合自身的区域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打造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应运而生,成为整个旅游产业的新宠。恩施州作为湖北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全州经济为推力,以文化旅游为契机,以土家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播力,打造出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征的旅游节庆品牌——“恩施土家女儿会”、“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巴东·中国三峡纤夫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力图对恩施旅游节庆品牌的长足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与鹤峰县的实地调查显示,民族地区的媒体使用率与信息化程度偏低,网络化程度与城市居民差异较大。但手机媒体的上网功能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并在当地的政治传播与文化传播方面显现出功能拓展空间。管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手机媒体的应用趋势,并通过其新兴功能的实现,有效功能的强化,以及媒介观念的引导,实现手机媒体对少数民族受众生活方式与价值认同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究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从民族传播人才培养、民族语言环境的把握、民族语言的运用、媒体布局、民族地区网络传播等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快速有效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语译制部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广电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向本地区受众传播新闻信息的职责,更肩负着少数民族文化传递和传承的使命。本文以云南迪庆康巴语译制中心为考察对象,聚焦译制中心工作人员所拥有的职业新闻人和藏族文化者的双重身份。缘于这种双重身份的复杂性,少数民族地区媒体人的传播实践呈现出多样性的聚合与重叠,并在此过程中构筑起一个充满象征符号、地方情感和民族文化传承的独特空间。对这个文化空间考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我们看到作为地方性存在的公共媒体平台运作如何被卷入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过程中,并发挥着塑造地方共同体、凝聚社会共识和传播区域形象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左雪梅 《新闻世界》2010,(11):58-59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阐释和传承的文化基因,作为大众传媒应该担负起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在传播时要掌握宣传艺术,在高雅与通俗之间寻找出路;注重挖掘社会化和本土化资源;打造更多大众传媒的精品形象,多渠道塑造视觉效应。另外,提升广告创意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含量以及加强网络传播效应等都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将边疆民族地区推向了与沿线国家交流互动的前方通道,而当下建构民族地区形象的天然优势载体之一便是影视短片.与传统大影视作品不同,形制短小的影视短片便于在新媒体时代进行融平台、加速度、深互动的传播.在跨文化语境下,民族地区形象建构可以借助影视短片打通"最后一公里":转换新的传播策略,由自我沉浸的"独白"转为开放性的"对话";变被观望的"他者"身份为主动编制、管理议题;重视小时空、细节化的细腻叙事,以共同促成民族地区及其文化的真实呈现与传统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