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说明了标题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事实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介的简短的文字,常被称为"新闻的眼睛"。①对于网络新闻标题来说,标题肩负着比报纸新闻、电视新闻、广播新闻更加重要的任务,因为在网络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审片或看其他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时常常感到,有些很好的新闻题材被做成了一条简讯, 新闻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普遍。那么,怎样使新闻资源运用达到最大化呢? 一、重结果更重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对新闻的理念一直都比较重视有结果的事件, 如:某时某地发生什么、情况怎么样、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比较讲究完整性。有些报道甚至由于"结果"没出来就先搁置着,等"结果"出来才予以发布。这么一来,从时效上看,因为要追求有"结果"而影响了报道的及时发布;而从可看性方面看则更影响  相似文献   

3.
最近,看到媒体登载的江苏某电视台副台长、总工程师黄莱因为在采购设备和材料过程中拿"好处"而被刑拘的新闻,引发了笔者对这类新闻中贫官的职务是否应该加"原"或"前"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提起"锋芝婚变",很多人都不陌生,说不定还有人会因为短时间内"吃"进两位明星的新闻太多而消化不良。"锋芝婚变"的新闻就像近期热播的一出"新闻肥皂剧",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消息出现:2011年5月30日,有人爆料说女方想"榨干丈夫身家",成为当事双方感情出现问题的起因;第二天就有消息说双方已经分居,但男方否认;6月2日,又传女方发短信要求离婚,男方被激怒……像这样有关婚变的消息直到6月27日仍未结束,男方公开回应说仍爱女方但不知如何继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反复报道是指对同类新闻事实多次重复的报道,一般认为,这是新闻媒介主体出于某种宣传动机采用的一种灌输性的报道方式。(1)一方面,这种报道形式由于其重复性强、覆盖面大,被承担着宣传职能的国内媒体广泛使用,同时也因为其传播形式单调、机械、重复,与新闻追求的"新鲜"存在矛盾而受到专业新闻理论的排斥。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喧嚣一时的照片被人淡忘了,有些却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如这幅《山村娶来新媳妇》。 表现结婚,可以有很多的拍摄机会。一般都把拍摄的重点放在婚礼的热闹场面,如夫妻对拜什么的,因为这是整个仪式的高潮,有利于营造画面的喜庆气氛。这幅照片的作者山西忻州  相似文献   

7.
全景策划,是指媒体既追求新闻的社会效应,也要实现资本增值,为实现"两个效益"而进行的整体筹措活动.这个概念的被承认,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典型实例.近年来,媒体全景运作的重要手段渐渐不被看作"见钱眼开",尖刻保守的批评声音随着这种策划的裂变,变得越来越微弱.因为媒体间对新闻猛料和市场份额的竞争,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媒体也是资本"的意识导致新闻人从资本运作来考虑新闻传播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周婷 《青年记者》2014,(1):35-36
假新闻指违背真实的新闻。①假新闻年年有,并不断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有些假新闻,通篇看好像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然而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种看似真实的新闻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并非因为事实造假,而是因为新闻中部分新闻要素失实或被遮蔽了。表现形式2011年对于"小悦悦事件"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公众对这件事情的思考被媒体报道引向一个极端:认为18个路人冷漠无情,见死不救,有网友甚至对肇事司机和18个路人进行"人肉搜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李某某强奸案"为例,选择四家门户网站的信息传播,深入解析网络如何在"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毫不避讳地传播,甚至刻意对其身份进行加工,以及专业媒体又如何在"网络民粹主义"的裹挟下无视《未成年人保护法》,违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原则所进行的报道。在网络民粹主义大行其道、视听被混淆的当下,本文进而重申坚守新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1.
颜志刚 《新闻记者》2004,(12):73-74
"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历来被认为是新闻摄影的两大要素。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主要是指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或称之为视觉吸引力。长期以来,许多新闻摄影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都认为在这两大要素中,新闻价值是首位的,因为新闻摄影是属于新闻范畴而不是属于艺术范畴。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新闻摄影教学中,多次让同学们在任何报纸或  相似文献   

12.
"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即视觉冲击力)历来被认为是新闻摄影的两大要素.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主要是指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或称之为视觉吸引力.长期以来,许多新闻摄影工作者都认为在这两大要素中,新闻价值是首位的,因为新闻摄影是属于新闻范畴而不是属于艺术范畴.  相似文献   

13.
都市报的一些同志被评为先进,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但我认为这不应看作是对1997年工作成绩的评价,而是对赛场上的长跑者中途的"加油".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市报的全部工作仅仅是"定位"和"起步",谈不上取得成绩,全年经营还是"负数".  相似文献   

14.
仔细阅读《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2年度十大假新闻"就会发现,这些假新闻的出笼,大都是因为记者在采访时没有认真核对事实造成的。如位列第二条的假新闻《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一文声称:《泰坦尼克号》3D版将上映,其中露丝全裸露点的镜头已被删掉。甚至,《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信以为真,真是把玩笑开大了。认真分析这条假新闻的传播过程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媒体在发布这条"新闻"时,都没有承担起核对证实的责  相似文献   

15.
近日,我收到我的年轻朋友陈栋从武汉寄来的新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读后,我很感慨,因为,在被他称作"新时评"的这块实践的舞台上,我作为一个亲身参与者  相似文献   

16.
陈秀云 《新闻实践》2010,(10):21-23
当传媒被新闻主体指责“误读”时,要细心斟别。如果传媒检查新闻文本及业务流程没有纰漏,即便有一些缺点也非如新闻主体所指时,那么就要确认是不是“被误读”。新闻主体指责传媒“误读”有各自的动机,传媒对待不同动机采取行动,相机行事。因为不同动机决定着“被误读”对传媒及社会的损害程度。总之,传媒对待“被误读”既要与人为善,又要坚持原则,摆脱强势组织或个人的工具形象,做好社会守望者。  相似文献   

17.
蒋晓丽  张骋 《新闻界》2012,(18):3-6,25
新媒体技术给新闻带来了一种新的尺度,解构了新闻的本体。以传统认识论"本质主义"的立场,这种解构必然造成新闻的终结,因为新闻的本体是新闻的生命;以后现代解释学"反本质主义"的立场,这种解构不会造成新闻的终结,仅仅会造成新闻的转向,因为在后现代语境中不存在新闻的本体。而后现代解释学的立场更符合新媒体语境,因此当今的新闻不是在走向终结,而是正在发生一次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18.
风行网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让默默无闻的胡戈"一战成名".虽然大名鼎鼎的陈凯歌导演因为自己历时3年多、斥资3个多亿拍摄的<无极>被无名小辈胡戈"恶搞"而怒不可遏,愤而怒斥胡戈"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意欲与之对簿公堂,但"馒头血案"还是不可遏制地风靡网络,得到网友们的热烈追捧,并被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广为传布.  相似文献   

19.
新闻价值是一种度量,用来判断新闻文本的意义.满足那些度量的新闻文本被视为是"新闻的",即是指它具有新闻的属性.网络新闻有着与传统新闻不一样新闻价值标准.作为传统新闻思想核心的真实性、时效性、影响性、重要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正被重新度量.我们必须予以关注,因为网络新闻不但在生成自身的新闻价值观,也在影响甚至改写传统新闻价值观中公认的元素.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话语方式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被定义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为在一定时期内新近发生的事实总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前媒体的容易已大于新闻事实产量,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