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感谢对手     
人生中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而我最要感谢的,是曾经让我失败、痛苦过的人——对手。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是班级中优生行列的一员。在考场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战功赫赫,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羡慕的目光,让我渐渐地骄傲自满起来。三年级时,班上转来一位新同学,听说他的学习顶呱呱。可我对他  相似文献   

2.
<正>成长礼将至,但是家长太忙,可能顾不上给孩子写信,怎么办?班主任好着急!小刘同学是一位颇为文静的小姑娘,在班里很少说话,朋友也很少。她父母离异,由爸爸抚养,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爸爸太忙,每次家校沟通都匆忙结束,也很少管孩子。虽然我也在班级里给小刘创造机会,给予鼓励,成绩虽有提高,但缺乏家人关注的小刘常常容易情绪低落和不自信,所以我总是牵挂着小刘。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说,现在有些大学生不安心读书,只想赚钱,有的干脆弃学经商了。其实,何止大学生如此;小学生也在出现这种苗头。我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那天课间休息,我到教室去,只见一堆同学围在一起抢购什么东西,人群中小刘同学拿着一叠“不干胶”(这是一种可以剪贴的画片),精神抖擞地喊道:“买‘不干胶’呀,要买的快来,不多了啦!”发现我后,同学们一哄而散。我上前对小刘说:“你这生意不错嘛!赚了多少钱?”他低着头,从口袋里摸出一把票子,我一数,共有2.5元。钱不算多,但这种做法很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要处处留心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当我接到现教的班级时,原班主任跟我介绍班级学生情况,特别介绍了小管同学,说他以前有偷东西的行为。我并没有因此而轻视这个学生。小管写字非常漂亮,我就抓住他这个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但没过多久,班里一名同学的钥匙盒丢了。经查找,只有四五个同学玩过  相似文献   

5.
张淑燕 《家庭教育》2007,(5X):40-40
因我工作关系,我儿子随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上幼儿园大班。2007年1月19日下午,儿子和同学小秦、小刘结伴回家,途中看到一只小猫窝在太阳下没有动,不远处还有个小女孩。三人就拿起小石子扔小猫,小猫不会躲避,三人就一直扔,这时小女孩过来抱小猫,一颗石子就砸向小女孩的眼部,现小女孩眼部受伤,治疗已经花去8000元。我问儿子,儿子说不是他扔的,但其他两个小孩也说不是他们扔的。请问,如果分不清三个小孩是谁扔的,要不要承担责任,如果要,怎么承担责任?杭州 陈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马灵书 《小学生》2006,(10):10-11
暑假里的下午,墙上的大钟表转到3点的时候,奶奶就会提上她的包再拉上我出门去上班。司机小刘叔叔是个比我爸爸帅很多的男人,但他要比我爸爸更听奶奶的话。奶奶说车往哪里开就往哪里开,要停哪里就停哪里。刘叔叔也听我的话,不放假的每一天下午,他都会来接我放学回家。我说今天不想走大路,他就会很费劲地把车开过小巷。而我忙碌的爸爸却很少来学校接我。  相似文献   

7.
一听说高考搞3+X改革的那会儿,我就兴奋了,当然有点盲目。在此之前,历年考试,我屡考屡败屡败屡考,几乎患了考试恐惧症。突然听说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广东率先实行3+X改革,我激动得想哭,倒是几个优生有点茫然失措。一位优生说“素质教育怎么搞?怎么才算搞好?’我们这些成绩差一点的听了哈哈大笑。“你听说过航模吗?”一个同学问优生。优生摇头。“你看过天文望远镜吗?我问另一个优生,他也摇头。真的;我快乐极了,仿佛是报复了他们似的。同时,我更深切地感到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从此,我乐观多了,开始学画画、吉他、…  相似文献   

8.
爱在别离时     
他是我的小师弟,我们是同乡。在老乡会上,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就很钦佩他。他虽然是新生,但在外面已经有了兼职工作。在大家坐在一起谈论今后出路时,他的眼神是最坚定的,话语也是最利索的,他很清楚自己将来的路要怎样走,那个专注、认真的眼神总让我不自觉地多看他几眼。  相似文献   

9.
初二下学期开学前一天,小刘和他父亲老刘一起来报名,老刘和我打招呼后,很坚决地请求我不要再让小刘当班长。报名的学生多,我还来不及和老刘详谈,他便告辞了,只了解到是因为小刘成绩有所下降……开学好几天,小刘的情绪非常低落,从原来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当上班干部,学生当上班干部后自己主动辞职的也不少,而我这次遇到的却是家长不让学生当班干部。为此,我决定到小刘家去家访。在  相似文献   

10.
《成长》2005,(2):32-34
2000年,我从苏州到南京上大学。一年后,我在学校的饭堂里发现了我的初中同学夏雨。当时,他背对着我,他旁边的男生对他说:“你背后有个漂亮女生看你!”他回头时,我们相视一笑,自然也免不了一番寒暄,临别,他要了我的手机号码。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次《道德与法治》课上,我让学生们夸夸自己的同学,结果大家夸奖的对象几乎全部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夸奖的理由也都是学习成绩好。为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同学,我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里开辟了一个"藏金阁",并寄语:是金子总会发光。我每天都会在"藏金阁"贴上几份表扬信。一天,我特地给学生小刘写了一封表扬信:"小刘,你的同桌已经请假3天了,但老师看到你每次整理课桌的时候,还是会把同桌的课桌一起整理干净,你真是一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九月,共产党员张和凤老师担任了江阴县一中初一(5)班班主任。开学没几天,小刘同学在课间休息时,把扫帚、鸡毛掸帚放在教室门上,教师推门进教室,扫帚、鸡毛掸帚都砸到了头上。接着又有人反映,小刘、小张、小宏、小民在上学期到商店里偷过东西,在课上用火柴盒贴搞赌博,在课后欺负小同学。他们已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群体,人称“四大金刚”,“头领”就是小刘。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偏离了班集体的目标。为了改造偏离集体的非正式群体,转化“四大金刚”,张老师首先做好“头领”的工作。在家访中,她了解到小刘的父母已离婚多年,父亲嫌弃他,母亲不管他,将他放在祖父母家里,七十多岁的祖父母  相似文献   

13.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14.
师爱的温馨     
我有一个男学生小刘,他曾经无心学习,成绩较差,还故意与班干部对着干。在一次周末的大扫除中,班干部安排他抹门窗,他不但不干,反而用手猛关窗门,不料,一块玻璃震碎了,玻璃碎片划伤了他的腿,鲜血直流。我带他先到校医室止住了血,再用自行车载他赶了5公里远的山路,来到县城医院,给他的伤口消毒、缝线、敷药。我细心地照料他,直到晚上10时多他的父母到来,我才回家。其后,我拎着水果带班上的同学去看望他,在假日里给他补课,并不时教育他要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他几次都  相似文献   

15.
吴国强 《教书育人》2006,(10):53-53
学期末的评优工作开始后,按照学校的比例要求,我班只能评定5名优秀学生。我采取了小组长提名的方式,先提出一些候选人,可是不料一下子就有9名学生的名字上了黑板,这时被提名的同学中有3人认为自己条件不够,主动退了出来,可还多出一人,我仔细一看,其中有一名叫吴伟杰的同学平日表现确实不够优秀,而此时此刻他一点也没有要退出的意思,但我总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吴伟杰,你平日表现不好,不够条件,你还是把名额让出来吧”。如果这样说,那一定会深深刺伤他的自尊心,怎么办呢??我开始有点为难,这时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他进行一下自评呢?这样也许会让他知难而退。想到这里,我就对他说:“吴伟杰,你觉得自己够优秀,能不能向老师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条件呢?”可没想到吴伟杰毫不示弱,只见他“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很是激动地说:“老师,我觉得我够条件,你看,我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再说我学习主动性也加强了,成绩也已经有进步了,纪律也比从前强多了,我觉得我条件够了。”听着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自荐,我不由一阵欣喜:谁说我们的学生没有自尊,没有上进的勇气呢?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所渴望的,是来自我们师长对他们些微成绩的肯定,这是对他们正在成长着的自尊的最好的爱护。想到这里,我忽然萌发出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因势利导,给他一个进步的机会呢?于是我就亲切地对他说:“吴伟杰,你的优点都摆完了吗?我怎么觉得你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没说,用不用我替你说呢?”这时全班的同学都一起把目光投向我,都不知我还要说什么,吴伟杰坐在那里,也流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相似文献   

16.
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要保护,把质疑问难分解到各个环节。学生质疑问难的目的不是为老师的教服务的。一些公开课,许多学生的问题与老师的教案上要向学生提问的问题惊人的一致,这样的质疑有没有效果很难说。在我平时上课的时候,我非常希望学生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来挑战我的权威,书本的权威,优生的权威。但许多学生都提不出好的问题,真的问题,新的问题。即便有些学生提出问题,也往往是优生提,提的问题正是你教案上写的问题。因为优生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问题,配合你进行教学。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只不过装作不懂。照顾老师的面子,让老师好下台,继续按部就班地实施他的教案而已。  相似文献   

17.
蒋英姿 《湖南教育》2006,(12):39-41
同学帮我联系了一份家教工作。我做了一个星期,没有想像中愉快。 那孩子见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要他拿出语文课本来复习白天所学的知识,他居然仰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天花板说:“你不会拿吗?”我问:“是你学习还是我学习?”他说:“反正我不想学,你不拿最好,我叫我爸不付钱给你。”我心里很窝火,但还是强忍着没有发泄,帮他从书包里找出了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8.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宽厚仁爱之心,拥有爱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们班有一个叫韩博的同学,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发现他平时从不像其他同学一样乱花一分钱,长得也很瘦小。开完第一次家长会后,得知他是一个三岁就失去了父爱,被母亲抛弃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是生活十分拮据的姑姑收养着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十分注意这个孩子,也试图为他做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19.
<正>我先从字面说,帮扶计划就好比扶贫计划,计划制订的依据就是学生成绩。谁来帮?谁需要扶?一目了然。有老师认为是一举三得:帮助了学困生,优生得到了锻炼,同学友谊得到了巩固。但事实如何?我看那叫作一举三失:打击了优生的学习热情,没能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因为他要解决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啊!所以我说,这个帮扶计划,是一个有些荒唐的教学手段,我不看好它。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早晨,我快要到学校时,三(1)班的李鹏飞同学向我报告:他看见吴海斗同学上学时穿小巷,这个时候还躲在学校游乐场旁边的角落里不肯出来。 我今年带三年级的科学课,在我的印象中,吴海斗同学是一个在学习上不十分主动的学生,特别是要他做书面作业,每次都是科代表催他多次,他才勉强交上来,有时候甚至交一个空白本子充数。课堂上,他有时还制造一些麻烦,是一个令老师们头痛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