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有人说教师仿佛每天都是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测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他们把教师的言行与公共道德标准相对照,从而做出关于教师品格的评价,并不断接受其影响。教师的思想、语言、行为、仪表都承担着人格示范的职能,所以,作为教师,应特别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教师的形象一般由仪表形象、思想形象、语言形象、知识形象及其他方面的形象所组成,要塑造教师的完整形象.也、须从塑造上述形象做起。一、仪表形象的塑造契可夫曾经说过:人的一切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相似文献   

2.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教育活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发现某些人员对教师形象作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如此,则会导致教师无法对“如何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等问题加以切实把握。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师形象的内涵性特征加以解读,并对其展示性因素以及塑造向度做以相应审视。一、教师形象内涵性特征解读教师形象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在人品、学识、能力和外表等方面的综合性表现,是学生、家长、教师自身以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对教师的印象和评价。以此界定为依据,当对教师形象概念的内涵加以理解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3.
宋丰玲 《考试周刊》2013,(84):179-179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其自身的形象如何,对于与他朝夕相处的学生来讲,影响很大。教师应增强形象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来说.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形象塑造还包括塑造精深的学识形象、完美的能力形象和良好的仪表形象。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课堂教学形象包括内在和外在两部分。塑造教师课堂教学形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从内外两方面加强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塑造,促使教师课堂教学形象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是一种价值无法估量的资源。教师良好形象的塑造,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个人职业形象的塑造和管理主要表现在:外在形象的塑造和内在素质的提高。也只有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和内在素质的提高,在趋向“关”的角度上的结合,教师才能不仅仅作为教师,也作为“人”,对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新、时期,高校应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7.
演员登上舞台,在水银灯下表演,要努力塑造完美的舞台形象。卓别林的幽默、梅兰芳的典雅、盖叫天的英武,给人深刻印象。老师登上讲台,在学生专注的目光下讲课,也要致力塑造完美的讲台形象。在知识和真理的映照下,教师的形象可以显得光彩夺目,成为学生行动的楷模,做人的描本,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一个美的讲台形象,需要教师几年如一日的努力,才能得到学生认可,使学生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教师通过言语塑造着各种听觉形象,借助于教具、板书塑造各种视觉形象,同时,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可感的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它们通过学生的视听感觉作用于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而美好的形象对学生的情感起着正向强化作用,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信息沟通,使学生乐于接收教师的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师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塑造美好形象,提高教学艺术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一、仪表在与风度教师的仪表与风度是教师外表形象,它是教师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格品性等外显的综合表现.近代欧洲的三位教育家--洛克、卢梭和第斯多惠,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的教师形象,即:德性之师、率性之师与真理之师.三种教师形象既兼具师者的共性,又个性鲜明,对于当今时代塑造理想的教师形象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既是执教者,也是研究者,这样教师的形象就必需遵从于教师的职业规范,在言行举止方面就应当树立一个为人师表、并具有学者风范的职业形象,这种个体形象的塑造必须是在教师角色影响下依存于教师集体形象的塑造。因此,教师在社会活动中既充当个体角色,也充当群体角色。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教师的言行举止既显现其个体形象,又显现其集体形象,是教师个体形象与教师集体形象的统一体。教师良好的集体形象隐含着教师职业角色下的个体形象,两者的统一便构成教师的职业形象。国内外不少教育研究者通过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可使学生作出肯定的价值判断,这无疑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事业成功的良好开端.因此,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塑造和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笔者认为,保持良好教师形象,须注意以下几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师职业形象是英语教师教育研究中一个上位的、具有综合性的研究课题。由于对英语教师职业形象专门研究的不足,英语教师职业形象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这将严重制约英语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塑造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本文借鉴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CIS理论,对英语教师职业形象CIS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如何CIS设计稍作探析与勾画,旨在为英语教师职业形象塑造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塑造大学教师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首要的是对教育者的教育,因为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素质教育对传统教师形象提出了诸多挑战。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个人形象,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并运用公关礼仪的知识与技巧,塑造大学教师新形象,提升人格魅力,提高教学技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师形象是教师理论研究中一个上位的、具有综合性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有关教师形象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如何塑造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旨在为我国新时期理想教师形象的塑造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族危亡时期,康有为、梁启超基于特殊的政治目的,对孔子的教师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与塑造。康有为将孔子圣化为孔教教主,试图为托古改制提供合理依据,减少变法阻力。梁启超祛除了对孔子教师形象的宗教化和迷信化塑造,吸收西方理性思想,转而重新推崇孔子为道德、理性之师。在康有为、梁启超互为镜像的阐释下,孔子的教师形象呈现出宗教性与现代性相互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其表现必然要在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其它社会行动者的心目中形成某种印象,并赋予一定的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是由多方面构成的,诸如教师的人品、学识、能力和外表等。教师形象也就是这多因素的一种组合体,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在人品、学识、能力和外表等方面的综合性外在表现,是学生、家长、教师自身以及其它社会工作者对教师的印象和评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这需要教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教师形象塑造的价值加以清晰认识,并对其塑造方法加以切实把握。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教师形象与人格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形象对高校“两课”的教学实效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塑造教师人格魅力、突出教师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和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对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和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日美三国教师道德形象在理念表述和具体建设实践中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对中日美三国教师道德形象的标准界定、构成要素和塑造途径进行比较,旨在为转型期中国教师道德形象的特征把握与实践重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要自尊、自重、自爱,而对于教师来说这集中体现在形象的自我塑造上——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美好的形象,这可以说是教师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谈到形象的塑造,自然就会想到仪表、行为、语言,亦即风度、气质、口才这些塑造形象的重要依凭。很显然,形象的塑造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其中语言的作用更为突出。对于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教师的语言已不只是一种交际工具,而是教师“行”的折射反映,是教师内在本质的外化形式,是教师学识、智慧和人品的一个综合表现: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在学生心目中。在形象塑造的诸因素中,语言可以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容貌不扬,穿着寒酸,举止拘谨的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显现出内在的高贵品格,渊博学识,出众才华,从而用自己内在的形象去赢得学生的钦佩和尊敬。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塑造江西教师新形象”大讨论的要求,巩固我省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塑造新时代江西教师的新形象,江西教育期刊社拟与省教育厅社政处具体承办此次征文活动。具体要求如下:1、内容征文可以从政治理论素养与教师的形象、思想品德与教师的形象、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师的形象、文化品格与教师的形象、心态健康与教师的形象等方面进行探讨。2、要求体裁以议论文、随感为主。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切入,力求观点新颖、论据充分、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