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微弱,通常不考虑它的影响,但以下一些情况必须应用到盐类水解知识.一、判断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根据“越弱越水解”,可以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例1用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  相似文献   

2.
李有忠 《甘肃教育》2009,(13):62-63
盐类物质的规律: ①有弱电解质的离子必然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弱电解质,但程度较小; ②谁弱谁水解,谁强呈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两强不水解; ③多元弱酸正盐弱离子的水解大于酸式盐弱离子的水解;  相似文献   

3.
根据盐类水解的定义,可知盐类水解的关键是生成了弱电解质.(?)因此,盐中的弱离子(弱碱阳离子和弱酸根阴离子)一定要发生水解.一、盐类水解的规律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相促进,两强不水解.  相似文献   

4.
盐类的水解平衡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对于这类问题,解题时要把握水解规律,即"有弱才水解,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双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显中性".本文借助例题,对此规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盐类是酸碱中和的产物,盐类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所以盐类的性质受所形成盐类的原来酸碱性质的影响。尤其是盐类在水溶液中及盐类水溶液之间所处的“环境条件”(溶液的酸碱度、温度)对盐类的性质、保存、使用等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进行盐类水解及水解的应用教学时,首先根据形成盐类所对应的“父辈”“母辈”的酸碱强弱度的判断,确定盐类的水解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对盐类水解度和水解常数的计算,确定盐类在水溶液中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其次是考虑盐类性质稳定所需的“环境条件”,选择科学的制取方法、适当的保存方式和盐类混合使用时的注意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弱电解质的电离一直是包括全国卷在内的各地高考的命题热点。题中常将其与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离子浓度大小等结合来综合考查学生对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综合分析和定量计算能力。本文主要介绍解题中电离平衡常数的3种应用。应用一: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弱酸弱碱及其对应盐的相对强弱。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即K值越  相似文献   

7.
盐所电离出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其一般规律是: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两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盐的水解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8.
1盐类水解的规律盐类水解的规律是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无弱不水解.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  相似文献   

9.
盐类水解知识在盐溶液酸碱性判断、离子浓度大小、离子种类判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盐类的水解情况,归纳盐类水解反应的具体情形以及相关知识,结合实例剖析盐类水解核心知识的解题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盐类水解是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反应机理、规律与应用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是电解质理论、离子反应及平衡理论的综合运用。通过聚焦盐类水解第1课时"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将盐类水解内容及其相关特性进行分析,辨析并建构盐类水解的观念模型,设计盐类水解模型建构的水平进阶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强化模型建构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对盐类水解知识体系的深层次理解,获得模型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海燕 《学子》2014,(3):56-56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盐类的组成,明确盐类水解的原理,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但是同学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不知何时考虑有关盐类水解。现将有关常见的盐类水解问题归纳如下: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时应考虑盐类水解。  相似文献   

13.
何秀玲 《成才之路》2010,(13):58-58
盐类的水解问题在高考题中频频出现,对于此类知识的考点总结如下。 一、盐溶液的水解程度大小的比较 判断盐水解程度的依据:水解产物(弱酸或弱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水解的酸性或碱性越强;若是多步水解,  相似文献   

14.
一、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来的一种或多种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 H 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 (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例1 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  相似文献   

15.
王臻 《成才之路》2009,(8):41-42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主要内容有盐类水解的概念、规律,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式的实验与分析。会深入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意义。因为在学习盐类水解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在此基础上,依靠探究式学习。其认知结构完全可能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胶体》一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应搞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盐类水解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盐类的水解是在水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 H~ 或 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由此可知:1.盐的水解实质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且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2.盐的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过程且极其微弱。3.盐中必须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易水解,溶液酸性还是碱性由组成盐的对应的酸、碱相对强弱而定。例如 NH_4Cl 溶液显酸性、CH_3COONa 溶液显碱性、而  相似文献   

17.
由于水解是弱反应,所以通常不考虑它的影响。但遇下列情况时,必须考虑。 (1)制备物质时有的要考虑盐类水解,如Fe(OH)3胶体制备;  相似文献   

18.
依据质子理论、探讨盐类水解的本质,通过离子的极化作用,讨论了盐类水解的强弱程度以及影响水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等浓度弱酸盐溶液的pH判断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进而证明对应弱酸酸性强弱,此方法仅适用于一元弱酸盐或多元弱酸正盐.多元弱酸酸式盐溶液的pH由于受到水解与电离的双重影响,不适宜作为多元弱酸酸性比较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变量控制”角度理解“越弱越水解”规律的理论依据和掌握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任何稀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不但受温度的影响,也受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下水的电离程度不同,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也有可能不同。因而将水的电离作为重要的知识点归纳整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的理解,进一步掌握PH值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