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地球深部探测及工程勘察等重要的物探方法之一,而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反推地下介质的波阻抗或速度分布,并估算储层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一种技术方法,对储层预测,内陆深部探测及隐伏油气藏等勘探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地震反演技术理论,并对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冯军 《今日科苑》2009,(9):30-31
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随着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理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世界盐下油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在巴西海域、墨西哥湾等地区发现盐下油气藏。盐下层系作为油气资源储藏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遥感作为油气勘查中的一项新技术,其快速、经济、精确的特点受到众多油气勘探企业的重视。通过简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主要的两个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构造信息提取和各种烃类微渗漏信息的提取,并分国外、国内系统概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进程和成功实例;指出了我国发展高光谱遥感油气勘查技术的必要性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工业制造和建筑施工等领域的技术及装备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但提升了生产制造的质量和效率,也为高新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对地下位置进行探测和采集信息时,运用地质雷达等方式能够大幅度提升信息收集的便捷程度和准确性。将综合物探方式应用于桥梁基础的养护及施工建造勘探过程中也能够为施工带来极大地方便。凭借经济、快速、无损的勘探优势,综合物探法打破了传统勘探方式的应用局限性。综合利用地球物理的勘探原理,结合多种电磁感应的勘探方式,为地下目标的探索创造了新的途径。结合桥基基础探测中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关注综合物探技术的探测原理及其过程的注意事项。希望以此为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宽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油气储量是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的物质基础,储量计算及其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最核心的目标评价。在油气藏勘探至开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储量计算,这是贯穿整个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详细了解和掌握地下油气资源及其分布,是制定合理开发方案,技术决策及投资规模的根本保证。因此,准确的计算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何继善,湖南省浏阳县人。应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副主任,原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何继善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理论、方法技术及观测系统的研究,1999年,何继善院士创立了流场法堤坝管涌渗漏探测理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能在汛期恶劣环境下准确探测堤坝管涌渗漏入口的仪器设备,并在十多个省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周松源 《科技通报》2000,16(Z1):53-59
浙江的油气勘探在东海海域取得了突破,沿海第四系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经验,建立了小规模产能,但陆上油气勘探主体没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浙江的油气地质条件相当复杂,海相盆地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经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和破坏,整体封盖条件已不具备;陆相盆地缺乏生油条件。其次,缺乏适合南方海相领域特殊性的油气地质理论指导,找油观念落后;勘探技术不配套,关键技术不过关。浙江的常规油气勘探可以坚持不懈地探索,需要认真总结油气地质规律。提出一个找油理念,认为浙江油气光辉灿烂的明天要靠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浙江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如浅层生物气、致密砂岩气、甲烷水合物、煤层气、沥青、水溶气、深源气、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等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震"亮点"技术和AVO技术在小规模油藏油气预测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低频谐振技术进行油气预测的方法。低频谐振是利用油气藏的本地属性进行油气识别和预测的一门新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地震波穿过油气藏时发生的属性变化识别油气藏。外部扰动作用于介质会促进辐射强度的增大,由此提出了油气藏是微震的强震源的假说,在此假说基础上建立了低频共振油气勘探技术。并在春风油田沙湾组进行了应用,与实钻井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八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一个二级课题。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薄交互油气储层电磁波法、声波法和电阻率法测井正反演理论和方法,以及综合解释系统,为薄交互储层评价、地震反演和井孔之间储层追踪和描述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特别是为陆相油田勘探和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提供有效的储层评价手段。经9个参加单位50多名研究人员5年的共同努力,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重要成果,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使我国陆相薄交互储层地球物理测井理论与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罗群博士主持的“陆相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模式”课题属地球科学的资源勘探领域,是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经过十五年刻苦攻关取得的有关油气成藏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成果主要包括断裂对油气藏形成、演化和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断裂控藏模式的建立及断裂控藏规律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大量地质统计分析、野外地质调查、物理模拟实验,结合18个陆相盆地40个典型油气藏形成、分布及其与断裂活动的关系深入剖析,在断裂与成盆成藏、断裂与生储盖组合关系、断裂优势运移通道、断裂带分带性及其对油气运聚效应影响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我国地质“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断裂控盆控藏理论体系——断裂控烃理论,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国臣 《内江科技》2009,30(2):31-31
概述了GPS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物理大地测量、遥感地质和摄影测量、海洋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环境灾害地质学以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有效性应用,表明了GPS技术可增强地球科学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展望了GPS技术在地球科学和石油地质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对GPS技术可能应用于地下石油地质研究进行了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于岚 《内江科技》2012,(3):53-54
油气输导体系是连接烃源岩和油气藏的纽带,对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利用德南洼陷已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对输导体系进行了研究,细致分析了泥岩裂缝、断层、砂岩输导层和不整合面等各类输导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该研究成果对该区进一步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民凤 《内江科技》2014,(3):117+103-117,103
随着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惠民凹陷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现状越来越复杂,浅层高产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滩坝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增长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惠民凹陷江家店油田沙四上亚段的构造、储层、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沙四上段油藏主要集中在大面积的薄互层滩坝砂中,具有多砂组含油、含油井段集中、含油高度大等特点,油藏类型为受砂体展布规模控制的岩性油藏。新钻井证实了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已聚集成藏,对惠民凹陷沙四上岩性油藏的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确立了新的储量接替阵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油储地球物理研究的新进展和二期创新的工作重点,总结了通过加强与产业勾通、基础研究创新、技术集成,突破油气勘探关键理论技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丹 《内江科技》2023,(3):79-80
<正>奇异值分解(SVD)是去除地震数据噪音、提高信噪比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对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地震数据去噪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阐述了SVD和SVD去噪的基本原理,然后进行了模型验证和实际应用,去噪结果可知SVD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去除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音,而且具有良好的保真性,从而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地下构造特征是解决水文地质、天然地震带检测、探测油气以及其他各种矿藏资源等工程问题的关键资料,而获取地下构造特征的主要技术之一就是地震勘探。而在实际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数据一般会受到很多噪音干扰,这些噪音的能量大小不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震数据的品质,给后续的处理、解释、储层预测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石油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确保石油的长期供给,就要不断地发现新油藏。迄今为止,地球到底还有多少石油资源可以供人类生存使用?中国的油气资源还有多少开发的空间?为了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一群人奔走在祖国大地上,穿梭在沙漠、荒原中,为祖国的油气开采事业,默默贡献着光和热。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让我们了解了地球深层的真正面貌。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王治国就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不管是石油、天然气还是矿产资源,我们都无法用眼睛直接看到,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进行探测。现如今我们做的工作就是通过激发地下的震动信号,然后再以数学反演的方式将地下形态成像,就像给地球做C T一样,对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进行探测。”他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勘探和开发工作的深入,相对而言构造油气藏的勘探难度日益加大,而岩性地层油气藏逐渐成为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和储量增长的主体。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重大突破,其探明储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已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许晓凤 《内江科技》2014,(4):86-87,101
<正>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到石油勘探界的重视。其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大量研究表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理论可有效地应用于地下地质的研究,为精细油藏描述、地下地层对比、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19.
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前导研究完成单位: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李幼铭,杨长春,刘洪,王真理,高静怀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对国民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但是开采40余年来皆已步入中晚期;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寻找新的油气储量:(1)寻找大庆油田的接替基地;(2)大庆油田外围和深层的油气藏勘探;(3)胜利油田的古潜山油气藏勘探。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攻克一系列油气勘探科技难题。该项目由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大庆油田及胜利油田合作,分别由刘洪研究员和杨长春研究员组织实施。项目执行过程中,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准噶尔盆地南缘中生界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裂缝研究越来越重要,裂缝作为油气储层中的重要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影响着油气藏的产能和分布。文章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石梯子、雀儿沟、塔西河和呼图壁河剖面为对象,基于岩石声发射实验,解析裂缝形成期次。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中生界大量发育构造裂缝,研究区裂缝指示近SN向、NE向2期应力,受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控制。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地下储层裂缝分布预测,服务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