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西游记》通过各种英译作品在英美世界流传。文章阐述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百年流传史,分析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效果及传播,并从多模态视角探讨了《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非文本变形和传播,如《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影视加工、动漫接受、舞台效果以及网络传播,以期系统化地研究《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流变以及传播动态,创新多模态传播路径,更好地推动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真假美猴王是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桥段,也是最能代表这个小说的故事之一。故事的背后隐藏了什么?作者想传达给读者些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焱: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课内外对比导读"。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由我校朱春兰老师和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王笑梅校长为大家呈现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接下来我们围绕这一主题举办一个沙龙。我们期待各位的真知灼见。朱春兰:我们学校早已开展过课内外对比导读的研究活动。上学期,我校黄志娟老师用对比导读的方法执教了《三打白骨精》一课。我想,《林冲棒打洪教头》也是一篇名著类课文,我可以借鉴她的方法,把教材与原著的语言进行比较。我发现,原著《西游记》的文字与课文《三打白骨精》有很大的差异,而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与原著《水浒传》的文字差不多。我感到非常困惑,该怎么进行对比导读呢?我  相似文献   

4.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除了在中国传播之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也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译介也由于受众的接受能力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基于接受美学视角,选择韦利的《猴》和余国藩的《西游记》全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个版本之间的翻译策略。无论韦利的《猴》选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策略,还是余国藩全译本选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都是为了满足时代受众的期待视域和审美距离。  相似文献   

6.
谢玲 《阅读》2015,(Z2):5-11
印象亲爱的小朋友,你读过《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吗?你知道书的作者是谁吗?对,她就是秦文君!与秦文君的相识美好而难忘。那是10年前一个儿童文学的颁奖活动上。那天中午,我和秦文君在宾馆的走廊里相遇——“秦老师,您好!”迎着温暖友好的目光,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欣喜,一边递上名片一边简单地自我介绍,秦文君温和地回应着,热  相似文献   

7.
浪漫主义巨作《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经典神魔小说,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尤为青少年所着迷。儿童视角下《西游记》的故事内容拥有同时吸引成人和儿童的双重价值观,其中刻画的形象有明显的儿童化倾向,遣词造句也充满了浓浓的童年趣味,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而《西游记》显示出的这些特点,也是它吸引各类读者,历久弥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白永红教授《职业教育焦点与对策》一书的研讨会,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本书丰富了我的思想、我的情趣,拓展了我涉猎知识的领域,有谁看了这本气象万千、万花招展的书不激动呢?  相似文献   

9.
诙谐有趣是人们对《西游记》众口一致的评价,也是《西游记》诞生四百年来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说文本的诙谐有趣,分别体现在性格塑造、内部矛盾冲突、市井生活描写和以俗为美的趣尚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戴艳君 《阅读》2024,(31):61-62
<正>跟随《阅读》的脚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七届“书香校园建设·阅读领航人”研修活动。在与专家的思想交融中,我仿佛饱食了一顿精美的盛宴,震撼之余,感受颇深。胡红老师执教的《西游记》名著分享课,让我内心很受触动,体验到了真实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写作,有人说是苦差事,有人说是寂寞的事业,也有人说是巨人的事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有人说,想赚钱就别搞写作.我出了一本书《作家之门》,有人一听书名就不屑一顾,说什么这年头谁还当作家?写本怎样当老板的书还差不多.话虽如此说,默默写作的还大有人在,求购《作家之门》的读者不曾断过.一位从荔浦农村来南宁才一个多月的打工妹,偶然在新华街的书店发现《作家之门》.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我几次拿起又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西游记》中的宝物描写,探究《西游记》通过宝物书写所传递出的文化信号.明清小说中的宝物描写与小说构思及人物形象塑造密切相关.宝物崇拜多受到佛道以及民间宗教的影响,晚明知识界和平民的"好物""赏物"风尚使《西游记》故事中的日常器物与宗教圣物都转化为"宝物",人们对器物的痴迷,显示出文化阶层的世俗化趋向和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发现,小说《西游记》作者并非吴承恩,而是元明时期的全真道士,初稿最早的出版地在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遇仙、修道和葬骨之地———重阳宫。基于楼观台是道教的发源地,建议在重阳宫建立《西游记》初版纪念地,以便和楼观台共同构成西安从道教建立和道教全真派发展链条的完整形态。在纪念地建设中,应突出《西游记》主旨与全真教义的密切关联,注意把户县的众多寺庙连点成线形成资源优势,并与沿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大型工程、农业观光、农家乐、森林、探险等融为一体。注意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后西游记》兼具神魔小说与寓言小说的双重文学特性,在学界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其自身价值所蕴含的特质与弊端一直被学界所忽略。本文以逻辑视角探析《后西游记》价值体系的双重要素,逻辑价值对实在价值的影响,及其价值缺陷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阅读》2005,(6)
欢乐的六一已渐渐远去,悠长的暑假正悄悄走近。叮当姐姐预祝各位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好成绩!《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是一部为大家所熟悉,比《哈利·波特》更神奇的书。阅读这本书,走进作家吴承恩描绘的如幻如梦的仙境,你将跟随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踏上十万八千里漫漫路途,亲历九九八十一重重磨难,降妖除魔,取得真经。徜徉名著的无穷魅力,你一定会收获无穷的快乐和回味!  相似文献   

16.
小花苗属苗族花苗的小花支系,身高较矮。测试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乡20—60岁成年小花苗男女各280人的8项形态类指标,并对有可能影响其身高的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小花苗男性平均身高154.09厘米,女性平均身高144.88厘米;影响其身高的因素可能与居住环境、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情况及经济情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问世以来,对其主旨有过多种研论,但无不有瞎子摸象难得要领之虞。凭实而论,是书所塑造的天宫地府神精魔怪亦是社会和人世间人际关系的折射。其深层意蕴在于奉告那些曾受过各种挫折或受过多种打击之后的人们应重新振奋精神,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掌握生存的本领,此其《西游记》主旨之三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搜集《西游记》中助词“将”的用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助词“将”的性质的界定、助词“将”所出现的各种结构类型及与明代之前出现的助词“将”的使用情况的比较等方面的描述说明,发现了《西游记》中助词“将”在明代所出现的变化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可 以说 ,杂剧《西游记》对小说《西游记》影响最大的就是唐僧出世的故事。因为小说《西游记》最早的刻本世德堂本没有唐僧出世的故事 ,所以有人怀疑吴承恩没有写这个故事。对此 ,李时人先生提出三点反驳理由 :其一 ,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之一 ,是往往要安排主要人物一个值得同情的、不平凡的出身经历 ,这才能引起人们的“赞”和“叹”。“陈光蕊、江流儿”故事符合这种需要。其二 ,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常采用传记式的写法 ,唐僧出世的故事对于唐僧在取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性格是个铺垫 ,是必不可少的。其三 ,采用“陈光蕊、…  相似文献   

20.
《镜花缘》的结构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作者不但从整体上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因缘结构框架,而且作品的内在叙事结构又与《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的结构颇为相似,或对这些作品存在不同程度地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