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圣经》"福音书"里记载的女性人物不多,按照地位和重要性,第一位是圣灵感孕、生育耶稣、见证耶稣受难承受煎熬的"圣母"马利亚,第二位是在约旦河给耶稣施洗的约翰的母亲以利沙伯,第三位应该是耶稣的女追随者抹大拉的马利亚。《马可福音》记载:耶稣复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她去告诉那向来跟随耶稣的人,那时他们正哀恸  相似文献   

2.
正《巴黎圣母院》一书开篇说道"在司法宫上演神秘剧"。神秘剧,英文是Mystery Play,指的是根据圣经故事改编的戏剧,俗称"圣经剧",有独白、对白和伴随音乐。早在基督教诞生不久的公元1世纪后期就出现了以圣经故事为内容的剧作,如《基督受难》。1150年前后,在英格兰出现了一部标题为《亚当之谜》的法语或者说盎格鲁-诺曼语剧作,主要内容是人所熟知的关于人类堕落以及早期先知们的故事,包含道具、场景、对话、情节和音乐等几乎所有的戏  相似文献   

3.
基督在三十岁左右时,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各各地山刑场被处磔刑。留传后世的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像,不仅是传教用的《圣经》故事画的主要题材,也是一般美术作品的主要题材。格吕内瓦尔德、鲁本斯、凡·代克等许多绘画大师,都采用各种不同的构图描绘这一题材,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杰作。在许多圣经故事画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无疑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像一画。以它为中心,基督死前的故事画有:《受胎告知》、《清净受胎》、《圣母子像》,再就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相似文献   

4.
正在西方文化中,许多圣经故事以大众化的后文本形式流传,形成观念性故事。观念性故事是后世读者依照自己的理解,对原初故事情节进行提取与移位,对其中的某些内容重新浓抹或淡化的结果。在圣经描绘的所有人物中,夏甲的身份最为特殊,她是一个"三重大山"重压之下的弱女子:论性别,她是女人;论地缘,她来自异族埃及;论身份,她是奴隶。据《创世记》记载,亚伯拉罕妻子撒拉不孕,遂让其使女夏甲做亚伯拉罕之妾,替她生子,归在自己名下。亚伯拉罕"顺从"妻子,于是以实玛利诞生了。或许因为"母以子贵",夏甲因得子  相似文献   

5.
正《创世记》记载了古希伯来民族成长过程中的四代族长的生平故事。始祖亚伯拉罕为上帝献子以撒、以撒迎娶利百加、以扫为换取双胞胎弟弟雅各的一碗红豆汤让出长子权、雅各更名以色列,生子十二个,由此衍生出以色列十二支派??其中雅各第十一子约瑟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成长、成功故事,占据《圣经·创世记》后半部,"约瑟的故事"甚至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成长故事"。其中最具色诱与抗拒情节的"约瑟与波提乏之妻"成为约  相似文献   

6.
王薇 《世界文化》2006,(11):41-42
一、《论语》与《圣经》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之核心——仁爱《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这高度概括了《论语》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西方,《圣经》是基督教的圣书,自中世纪以来,《圣经》有“惟一的书”和“书中之书”的称号,从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年来没有第二部书能够像它那样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那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占据中西文化中心位置的《论语》和《圣经》,他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有相似之处。《论语》是孔…  相似文献   

7.
<正>寻父回乡"起初有些混沌,然后便有了光。光和暗渐渐分离,便有了白天和黑夜。"《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影片开头,这个故事来得不期而遇。故事在海伦·卡兰德罗舒缓沉郁的音符里铺展开来,弥漫着忧伤悲戚的情绪。导演安哲罗普洛斯一开始就已然奠定了这低沉的甚至近乎残酷的语气。不过这个故事从来没有讲完过,每次都是在快要讲到上帝以己之像造人时便被母亲的脚步声打断。到了片  相似文献   

8.
白族青年作家北雁的小说《骏马》发表于《中国铁路文艺》,后被《作品与争鸣》2022年第1期转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小说以"驯马——骑马——赛马——偷马"的故事为主线,借重"骏马"这一表意性象征符号,高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与蓬勃旺盛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抒情意蕴浓郁,象征意味深沉.强悍、劲健、迅捷的"骏马"形象寄寓着矫健顽...  相似文献   

9.
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是神明启示的产物,还是人类想象的结果?有关金犊的传说是真实事件的记载,还是古代的政治宣传?学者们就这些疑问一直在作种种考证。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多刊登在专业期刊上,一般公众根本无法看到。目前,《旧约》学者理查德·埃利奥特·弗里德曼就《圣经》的原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写了一本引起争论的《圣经系何人所著》的书,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该书问世时,原教旨主义者竭力坚持《圣经》上的记载都确有其事。这样一来,从课堂到法庭上,可能会重新引起一场关于《圣经》原作者问题的激烈辩论。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早已习惯了穿衣打扮,并把服饰的发展与对美的追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独具特色和绚丽景观的文化现象。那么,发明服饰的缘由是什么呢?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原始先民用树叶、兽皮这身的解释,认为那是人类最早的性的羞怯意识,也是最早的美的观念的表现月阻,原始先民的遮掩动机果真出于羞怯吗?从《圣经》故事说起《圣经》中有一段众所周知的故事: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里生活了许久,他们赤身裸体,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后来,听信了蛇的邪恶怂恿,偷食了“智慧果”,从此懂得了羞耻。当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丝不…  相似文献   

11.
不朽的女性一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理想的恋人形象应该是象圣母马利亚那样,以其神圣的不朽的爱救助男人。在文学作品里表达这一点的名著有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还有贝多芬在去世前给无名的“不朽女性”留下书信的事也很有名。但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1853年,哥斯达黎加新成立的革命议会正在筹备欢迎英美两国特使时,忽然注意到有件麻烦事急待解决,这就是至今还没有一首国歌。于是大总统亲自在宫里召见全哥斯达黎加最有名的音乐家马涅尔·马利亚·古蒂耶勒  相似文献   

13.
"黄河"作为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符号,在参与影像叙事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东流去》以河流符号与地理空间进行历史事件的灾难叙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家国集体记忆的升华。《黄土地》中"黄河"成为积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文明的内在价值符号。《黄河绝恋》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故事,建构了历史语境中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空间。《百鸟朝凤》将故事设置在黄河岸边传统农耕文明的地理范畴,凸显了故事中的艺术性、民族性与现代性。"以家喻国、家国同构"的创作理念是《黄河喜事》的最大特点,影像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文化记忆和价值理念的总结与提炼。这五部影视剧在叙事话语层面实现了民族文化符号与集体记忆的融合;在叙事主题层面实现黄河故事与家国书写的融合;在叙事结构层面实现了叙事话语与时代需求的融合,完成了民族文化符号视野下黄河记忆与影像话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正>《一千零一夜》(亦称《天方夜谭》)是世界民间文学宝库中最艳丽的奇葩,自8世纪末在西亚阿拉伯地区流传,到16世纪经民间艺人、文人学士不断增删、加工,大致成型。17世纪末,更逐渐被译成各种语言文本,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地文学、文化的发展。据考证中国学者周桂笙1900年在《采风报》发表《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鲁亚尔及兄弟的故事》开始迄今,中国译介《一千零一夜》故事,也有一百多  相似文献   

15.
<正>《圣经》作为基督教文明的核心文本,曾经为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创作动力。19世纪之前的欧洲美术史上甚至形成一个传统,即绝大多数画家会涉猎《圣经》内容,并借重圣经画创作跻身于主流画家行列。文艺复兴前后,这种时髦尤为明显。耶稣及其十二位使徒"最后的晚餐",堪称圣经画廊的主题画群。不同画家笔下,餐桌上的戏台,场面和风格纷呈。一、喧宾夺主的场景设计文艺复兴先驱之一乔托(Giotto,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他作的《最后的晚餐》沿袭中世纪静态、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是英藉德国伟大作曲家亨德尔逝世250周年,在纪念这位音乐大师前,必须介绍一下他赖以留芳百世的清唱剧。这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当时仅用于教堂礼拜时演唱,内容均取自《圣经》故事,因此又有"神剧"、"圣剧"之称。亨德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虽然在艺术史,特别是绘画史上是一个突出的亮点,但它仍有不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画面的题材几乎全部取自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和其他神话传说,很少涉及现实,特别是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一情况到16世纪末才开始有所突破,出现了以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18.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世俗的珍贵历史献,是人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出现在遥远古代的、色泽绚丽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艺作品,如同其他类似的书籍一样,《圣经》中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心理演变进程,无论他们的种族、语言和化如何,它反映的是人类渴望与追求真理愿望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法国文豪雨果曾说:"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其实何止是诗,它还是精美的人物画廊。漫步西方美术史,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其中人物画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单人图,偏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笔触细腻,如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油画《打碎十诫石板的摩西》;一类是双人图或聚焦于两人,展现彼此的关系,表达特定的主题,如意大利画家提香的油画《该隐与亚伯》;第三类是群像图,通过描摹场面,叙述某个重要情节,如意大利画家乔托的名作《犹大之吻》。  相似文献   

20.
与亚当夏娃有关的英文谚语代彭康《圣经·旧约》的《创世记》中,记述了有关亚当的故事。在上帝创造世界万物的第六天,他决定“造人”,以便由人来管理“全地”。于是,他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一个男人。据此,英语中的“尘土”(clay)有人的肉体的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