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三个前提1.溶液为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的两个前提 :①在一定的温度下 ;②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2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两个前提 :①相同温度 ;②相同溶质 .3.固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前提 :①一定的温度 ;② 10 0g溶剂 ;③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通常为克 .二、三个假象1.从溶液中倒出一部分溶液 ,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从表面上看 ,溶液倒出后 ,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有溶液减少了 ,但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 ,溶液倒出过程中溶质和溶剂是成比例减少的 ,因此剩余溶液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 .搅拌或增加溶剂量能…  相似文献   

2.
很多同学已经熟知下列思维转换:思维转换一稀溶液=饱和溶液+水也可写成:稀溶液-水=饱和溶液其关系如图1所示:例1对R物质(不含结晶水)形成的一杯稀溶液,①蒸发pg水后恢复到原来温度,②或者维持温度不变只加入qg R,发现二种情况下此溶液都能刚好达到饱和.那么,在相同温度下,将qg R投入到pg水中,最后将()(A)形成稀溶液(B)刚好形成饱和溶液(C)形成饱和溶液并部分结晶分析:从①可知,此稀溶液可视为饱和溶液中多了pg水,使此溶液饱和的方法,要么是蒸掉pg水,要么是加溶质使pg水也达到饱和.显然,答案选(B).例2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南宁市中考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①侣)④⑤(B)②承国⑥ (C)任准越场(D)①③⑤⑥ 2,(重庆市中考题)向饱和NaCI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I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溶液中() (A)溶液质量增加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昆明市中考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C)凡是均一、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 (每小题有 1~ 2个正确答案 )1 t℃时 ,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某同学打算采取如下措施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适量水 ;④加入适量溶质 ;⑤蒸发适量水 .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是 (   ) .(A)只有①    (B)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图 12 图 1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试判断该固态物质在a、b、c、d四种状态时 ,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   ) .(A)a (B)b (C)c (D)d3 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所示 .在 2支试管中分别盛有t1 ℃时X和Y的饱和溶液 ,将其温度…  相似文献   

5.
溶解度图表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溶解度,且便于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是数化结合的亮点.考点1图像例1(2011年肇庆)根据下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分析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  相似文献   

6.
1.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一般有两种方法:加入溶剂;升高温度(如果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反常,上述转变则  相似文献   

7.
一、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二、重点难点突破(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对概念的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这两个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京武 《化学教学》2002,(12):22-23
教学目的 :①理解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②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可能方法③了解浓溶液及稀溶液的概念④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别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烧杯、酒精灯、试管夹、食盐、熟石灰、硝酸钾、高锰酸钾、蒸馏水、量筒教学用具 :投影仪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实验探究、共同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在实验室授课 )[复习提问 ]①什么是溶液 ?②溶液由什么组成 ?[引入…  相似文献   

9.
一、找出要点,逐步理解本章概括起来应注意五个方面的知识:一个重要概念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克数,叫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溶剂100克;③溶液是饱和溶液;④单位是克。两个计算关系1、溶10解0克度=饱和溶溶液剂的质溶量质质量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溶量质 质溶量剂质量三个基本要素(1)溶液的三要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性。(2)溶液的三组成:溶质、溶剂、溶液。(3)混合物分离的三种方法:过滤、蒸发、降温结晶。四组概念的关系(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在学习“溶液”的知识时,经常遇到判断某溶液的状态,溶液是饱和的、还是不饱和的.学生往往发生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判断的错误.其实只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就能轻松判断溶液的状态,即某溶液是否饱和. 1.通过定性分析判断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如按坐标数据配制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②曲线下方每一点表示如按坐标数据配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③曲线上方每一点表示如按坐标数据配制溶液,溶质不能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11.
本试题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O—16S—32Cl-35.5Ca-40Cu-64一、选择题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石灰浆摇B.碘酒摇C.牛奶摇D.液态氯化氢2.将一瓶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溶液质量摇B.升高温度摇C.蒸发部分溶剂至析出晶体摇D.降低温度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水可以做溶剂摇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相同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摇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4.影响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①固体溶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质量⑥溶…  相似文献   

12.
陈湘川 《新高考》2006,(10):24-29
一、溶解度的考查高考考试大纲对溶解度的要求为:"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涉及的主要计算有:①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一、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浓溶液与稀溶液;溶解性;气体溶解度及温度、压强对其影响;结晶及两种常见的结晶方法;晶体及常见的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 2.了解: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3.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常遇到“难免”和“难免不”这两个所谓的词。有人说两个词完全相同;有人说两个词截然相反。对垒相持之下,只好去查“词典”,可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大家称其为“死亡地带”。我们不妨来看这道语言表达题:①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②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这两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还是不同呢?有一个材料认为相同:①中“难”、“免”形成双重否定,表肯定;②中  相似文献   

15.
唐殿华 《中学生理科月刊》2004,18(5):30-35,53,56
一、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浓溶液与稀溶液;溶解性;气体溶解度及温度、压强对其影响;结晶及两种常见的结晶方法;晶体及常见的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 2.了解: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3.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浓溶液与稀溶液;溶解性;气体溶解度及温度、压强对它的影响;结晶及两种常见结晶的方法;晶体及常见的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 2.了解: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3.掌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7.
规律 1 在饱和溶液中 ,溶解度的数值大于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值 .例 1  2 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 ,则该温度下 ,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大于 36 %     (B)等于 36 %(C)小于 36 % (D)无法判断 解析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可得 :2 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6g10 0g + 36g× 10 0 % =2 6 .5 % .应选 (C) .由计算可知 ,某温度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值小于溶解度值 .规律 2 溶质质量分数不同而溶液质量相同的两种同溶质的溶液混合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原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8.
一、比较溶液pH例1将二氧化硫、生石灰、食盐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依次为①②③,溶液的pH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②<①D.①<③<②点评与解溶液pH的大小,一般是碱溶液大于中性溶液,中性溶液大于酸溶液.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pH<7;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Ca(OH)2],pH>7;食盐溶于水,溶液呈中性,pH=7.对照选项应选(D).二、比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2t℃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5g,丙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g丙.若取等质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64分)1.定义运算符号“*”的意义为:a*b=a+bab(a、b均不为0).下面有两个结论:①运算“*”满足交换律;②运算“*”满足结合律.其中().(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都正确(D)①和②都不正确2.下面有4个正整数的集合:①1~101中3的倍数;②1~101中4的倍数;③1~101中5的倍数;④1~101中6的倍数.其中,平均数最大的集合是().(A)①(B)②(C)③(D)④3.下面有3个结论:①存在两个不同的无理数,它们的差是整数;②存在两个不同的无理数,它们的积是整数;③存在两个不同的非整数的有理数,它们的和与商都是整数.其中,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正>1 问题的提出在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教材对"两个函数相等"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1].从定义可见,两个函数相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定义域相同; ②对应关系相同.文献[2]中作者提出质疑: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不同,这两个函数还能相等吗?并举二例说明: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不同,这两个函数也有可能相等.但这一结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