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本文概括介绍了法国学者拉克伯里“中国文化源于古巴比伦说”的由来、主要内容及其在清末民初的传布情况 ,并重点剖析了辛亥与五四两个时期时人对“西来说”的不同态度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抑或一个民族,不仅需要具有实力,更重要的还需要具有魅力,这种魅力就是文化。民族文化是最深远最恒久的影响力,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区别不同民族最本质的内涵,是民族性格最本质的体现。自觉地将建设“文化中国”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用“文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坦然和自信的气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金秋十月 ,我随“中国青年领导干部考察团”对韩国进行了为期 12天的考察 ,在韩期间始终置身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感慨之余 ,谨对韩国文化的亲身体验和粗略了解择其要者 ,分述如次 ;小孔之见 ,就教大方。一、争创第一的企业文化到韩国之前 ,一个难解之谜一直萦怀 :与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也面临全球化趋势和工业化社会挑战的严峻形势。2003年10月27日,中国文化部在贵州召开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公布首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10个试点,制定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纲要》并提交大会讨论。这份长达17年的《保护工程纲要》,对本土的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实行有效保护。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政府一直重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改革开放之初启动的10部文艺集成等重要工作,为这次保护工程的实施积…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迎接21世纪高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倡导的学说。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因素、现在和未来。既要看到我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优秀的传统,要使之发扬光大;也要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要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精萃,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为了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必须大力倡导“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理论学者荷米·巴巴在论述第三世界文化特征时,运用了“混杂性”这个看似中庸然则中肯的词汇。首先,它表明了世界文化之间的吸纳和融通,摈弃了自我缠绕式的“对抗”性质和“颠覆”企图,以共时性的眼光把民族电影的发展摆在历史的过程中考察,真正做到既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性”,又有和谐圆满的“世界性”。而电影发展史上关于民族电影探讨争论的焦点,无非“民族性”还是“世界性”的莫衷一是。电影是一种国际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而世界文化只有在交流与互通中才能发展,“混杂性”因而本质上也是由电影文化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陈英雄与张…  相似文献   

7.
人文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1200多年前中国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面对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的伟岸泰山,发自肺腑的千古吟诵。泰山——中华五岳之首,引无数诗人墨客流连驻足,他们以泰山为题留下了大量的人文胜迹,由此形成独特而底蕴厚重的泰山文化,。而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泰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局部缩影”的高度概括,则更为精准和形象。  相似文献   

8.
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种讲法。在 众多人讲述的中国故事里,赵辉的叙 述是独特的。 这是一组用镜头讲述的故事—— 《中国故事》。在这部组歌式的作品里, 人们看到了大气磅礴、真气充沛、元 气淋漓的文化中国,感受到了一种新 的表达方式乃至摄影的新概念,“超以 像外”的艺术语言,历史的精神密码 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符号。这一切,基 于“镜头后面的思想者”——摄影家 的人生经历——一个独特的生命形式, 为中国造像 赵辉和他的中国故事 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中的人与历史文 …  相似文献   

9.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满洲女作家群代表了殖民地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群落。考察这一文化群体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在漫长的自然历史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基因,“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对东北新文学的影响,现代女学的兴起是东北女性接受现代新思想的外在条件等。这一文学现象,呈现出女性文学和近代东北区域文化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检秋 《寻根》2000,(1):58-64
在传统中国,各级官、私教育机构——大到国家的“太学”,小到乡村私塾,都是延续文化命脉之所在。然而,文化传承,尤其是人文精神又往往流转于潜移默化的“家教”之中。梁启超家便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事例。  相似文献   

11.
“这套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丛书,不仅对从事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读者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且对其他广大读者也是一部了解外部世界、积累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良好读物。”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此处谈及的“丛书”,是指《世界各国文化概览》。这套丛书计划出版多册,系统介绍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文化概况,其内容包括各国的文化历史沿革、传世文化大事、民间民俗传统、文艺思潮流派、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传统盛事、文物名胜古迹、重大文化成果、文化发展经验以及文化组织机构、文化团体设施、文化历史典故、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四大明古国之一,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示是中国民族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以全面展演中国民族服饰化为内容的重点化项目,被誉为中国民族化的一支“奇葩”,曾多次走出国门,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1999年以来,中国民族博物馆举办的民族服饰表演连年多次在新加坡演出,数度轰动狮城,演员两次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接见,并被载入中新化交流大事记。2002年,中国民族服饰展演项目被正式命名为“多彩中华”。2003年,“多彩中华”参加在法国举办的中国化年开幕式,  相似文献   

13.
萧公权先生说:“盖中国政治思想者,中国文化与社会之产物,而同时为二者不可割离之部分。吾人如欲彻底了解中国之文化与社会,自不得不研究中国之政治思想。”所谓“文化与社会”,可以抽象的理解为“物质与精神”,而政治思想恰好介于二者之间,既不脱离政治生活,又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另外,政治思想是附着于政治思想者...  相似文献   

14.
当地时闻10月6日年间时分.在五彩续纷的气球爆裂声中.在彩带、彩纸纷纷扬扬飘洒的喜庆气氛中.精心筹备近两年,长达一年之久、横跨两十年度的“中国文化年”如期在巴黎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的早期发展是夏商周三代。夏文化的详貌目前尚难确定,真正奠定中国文化之基的是殷商西周。那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政策,则是所谓“学在官府”,教育文化完全为官府垄断,平民百姓不敢问津。那时候,执掌文化大权的是“巫”、“史”、“祝”、“卜”等官员,他们是一批世袭的职业文化匠师,大凡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医药、音乐歌舞、婚庆葬丧等诸般文化活动,均由他们操纵。  相似文献   

16.
文化延续之命脉——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今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国以“博物馆与非物质遗产”为题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无独有偶,在国内持续的“遗产热”中,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制作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很大比例的长达6小时的节目,并在当天重复播放了3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热点话题成为“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亮点,中央电视台还将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昆曲和古琴再度重点介绍,使观众在回味这两朵艺术奇葩风采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教科文组织通过实施“代表作”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  相似文献   

17.
蔡方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6月版 )一书的出版 ,无疑是一件嘉惠学林的好事。方鹿教授学风严谨 ,实事求是 ,勤勉著述 ,在长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 ,不断探索新领域、新课题 ,成就斐然。该书的出版 ,是方鹿先生学术研究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自从东亚经济在 2 0世纪后半叶腾飞 ,世界范围内的东方文化热兴起 ,中国大陆近 2 0年来也出现了传统文化研究热潮 ,相关的研究著作层出不穷。但是 ,对牟宗三称为“中国文化生命”的所谓“道统”问题的系统探索和研究 ,却无人问津。蔡方鹿教授的这部专著 ,在时空的广度…  相似文献   

18.
11月的巴黎,秋意渐浓,遍地黄叶。然而,随着“中国文化年”的成功开幕,巴黎民众却感受到了一股源自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热”,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年各项活动的逐步展开,这股“中国热”仍在持续升温,带给巴黎和煦的春天般的气息。在“中国文化年”成功开幕一个月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月6日以来中国文化年开幕伴随着法国公众度过的精彩每一天,通过一组“蒙太奇”式的镜头组合,重温中国文化年“开门红”如火如荼的热烈气氛。俭朴、热烈的开幕式2003年10月6日,巴黎,金门宫。金门宫,即原非洲、大洋洲艺术博物馆,是巴黎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曾举办…  相似文献   

19.
如果“各美其美”是说各民族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美人之美”指的便是一个民族学习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美美与共”当是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互相包容与互相学习。只有如此,才可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和世界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戏曲普遍江河日下之际,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二人转”却红遍大江南北。“二人转”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文化寻根热潮的产物。同时,“二人转”也以自身根植于乡土的旺盛生命力,向世人展现其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二人转”的成功,为彷徨于十字路口的当代剧作家、艺术家和人文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