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历2005年的"拐点"后,我国报业在2006、2007年爆发出巨大的创新热情,通过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载体形态的创新,寻求形式的突破和经营思路的革新。但在以创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报业竞争策略背后,隐藏着三大误区。误区一:一切新技术都是适用的近一两年,我国报业在开发新的传播技术和新的传播渠道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报业创新大潮的背后,也暴露出浮躁和盲目的心态。短时间内创新举措的层出不穷恰恰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一哄而起、饥不择食的浮躁心理,缺乏冷静思考的理性。  相似文献   

2.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报业广告收入告别多年的高速增长,一些媒体甚至出现负增长.西方发达国家的报业同样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大报为节约成本开始瘦身、裁员.  相似文献   

3.
本刊在今年3月开始了2005年中国报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状况的调查,共采访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19家报业的技术领导和技术骨干。并在2005年第3期杂志上发表了上篇——《媒资管理成功四大关键要素》。本期我们将刊出下篇,意在与关注媒体资产管理的读者交流国内报业的建设情况到底如何?我们的报业技术发展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带着这种种的问题,杂志社选中11家报业,从各个报业的数据生产,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发布及CRM、ERP系统的技术建设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采访调查。  相似文献   

4.
对报业来说,2005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曾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报业进入微利乃至负利时代。伴随着报业高成长时代终结,中国报业正由超常发展转向常规发展,两极分化严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发行大战愈演愈烈,种种迹象显示.报业发展已经进入平台期,报业转型与整合是必然的趋势:集约化经营、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新时期报业应对转型挑战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5.
2005年,报业市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面对新媒体、新技术带来的冲击,报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做出新一轮的调整。探求报业的价值链,进而挖掘其发展衍生力,已成为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临近年底的盘点, 显示了中国报业2005年经营状况出现下滑态势,于是报业遭遇"寒冬" 之声在业界和学界中飘荡。那么, 中国报业在2005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本刊选取了广东、上海、成都三个区域市场,作一个比较客观简要的描述,虽然难以起到窥斑见豹的效果,但从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媒体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谋求发展和历练内功并行,顺势应变和主动出击齐下。相信一个更为理性、成熟的报业市场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7.
由于临近年底的盘点, 显示了中国报业2005年经营状况出现下滑态势,于是报业遭遇"寒冬" 之声在业界和学界中飘荡。那么, 中国报业在2005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本刊选取了广东、上海、成都三个区域市场,作一个比较客观简要的描述,虽然难以起到窥斑见豹的效果,但从中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媒体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给人的印象是:谋求发展和历练内功并行,顺势应变和主动出击齐下。相信一个更为理性、成熟的报业市场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8.
从2005年起中国报业进入了罕见的滞涨期,在新的媒体生态和政策壁垒下,如何破解中国报业区域资源整合的难题?成为中国报团突破瓶颈率先发展的关键性抉择。  相似文献   

9.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起的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是在今年8月份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正式启动的。这项计划目的在于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所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的重大变革。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全体会议围绕"转型期的数字化战略"、"迈向数字资源整合平台"、"数字内容产品开发与运营模式建构"、"关联产业与数字报业的合作共赢"、"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基本共识"共五个议题展开研讨。多家报业集团的社长、总编分别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们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包涵了中国报业多年来在数字报业的征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本刊记者旁听了此次大会,现把会上最精彩的内容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2004年我国报纸共有1926种,广告总收入231亿,比1983年增长了360余倍.依然雄踞于第二大广告媒体的位置,广告超亿元的报社也首次超过了100家。2005年报业广告经过了几个阶段:一季度基本保持了上一年度的增长,二季度逐步放缓甚至有较大幅度下滑。三季度逐渐回升,四季度进入迅猛增长阶段。总体来说,2005年中国报业并没有出现有些从业人员和专家所说的“中国报业的寒冬”。反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当然,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报业的外部环境、读者和广告商、报业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随着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一些新兴媒体发展速度很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报业应该居安思危.时时刻刻去审视变化.并采取切实的措施来变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拐点,那么,到2007年6月迎来这个拐点则刚好两周年了.从2005年开始,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广告营业额平均每年递增33%)的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降到平均每年递增5-10%).有的报业集团(报社)经营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有些全国性报纸和部分党报的发行量继续萎缩;行业报、专业报逐步走向衰落;有些晚报的经营也开始下滑.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和困境,我国报业应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2.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起的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是在今年8月份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正式启动的。这项计划目的在于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所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的重大变革。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全体会议围绕"转型期的数字化战略"、"迈向数字资源整合平台"、"数字内容产品开发与运营模式建构"、"关联产业与数字报业的合作共赢"、"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基本共识"共五个议题展开研讨。多家报业集团的社长、总编分别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们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包涵了中国报业多年来在数字报业的征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本刊记者旁听了此次大会,现把会上最精彩的内容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起的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是在今年8月份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正式启动的。这项计划目的在于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所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的重大变革。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全体会议围绕"转型期的数字化战略"、"迈向数字资源整合平台"、"数字内容产品开发与运营模式建构"、"关联产业与数字报业的合作共赢"、"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基本共识"共五个议题展开研讨。多家报业集团的社长、总编分别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们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包涵了中国报业多年来在数字报业的征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本刊记者旁听了此次大会,现把会上最精彩的内容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14.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起的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是在今年8月份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正式启动的。这项计划目的在于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所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的重大变革。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全体会议围绕"转型期的数字化战略"、"迈向数字资源整合平台"、"数字内容产品开发与运营模式建构"、"关联产业与数字报业的合作共赢"、"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基本共识"共五个议题展开研讨。多家报业集团的社长、总编分别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们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包涵了中国报业多年来在数字报业的征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本刊记者旁听了此次大会,现把会上最精彩的内容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数字化信息革命浪潮对传统媒体格局形成很大冲击,报业正在酝酿着一场深刻变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已对报业等传统媒体带来严重冲击,国内报业自2005年起,结束了多年两位数的增长,迅速下滑,业内人士普遍感觉严冬的到来。据中国报协统计数字表明。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新闻     
我国首次公布报业年度发展报告报业成为发展最快行业之一本刊讯记者袁报道:2004年我国日报平均期印量近1亿份,稳居世界第一;2004年中国的日报千人拥有量达75.86份,较2003年增长6%。《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公布的多项数据表明,报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8月5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报业产业研究报告《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报告中说,2004年,我国出版的日报数量占全球日报总量的14.5%,也就是说世界每7种报纸中,就有1份出自中国;中国的日报千人拥有量继…  相似文献   

17.
2005,中国报业寒风中的徘徊与期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对于曾以"最后一个暴利行业"而笑傲群芳、创造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的中国报业来说,用"疲软"和"四面楚歌"来形容其现实处境似乎并不为过.从令人瞩目的高增长到举步维艰的"严冬"困境,这巨大的落差,给中国报人带来空前的忧虑和思索.忧虑的是,这种"严冬"气候可能会演变为一种常态,使报业竞争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思索的是,中国报业如何才能在"严冬"的雾霭中拨云见日,创造出"传媒战国时代"新的报业神话.  相似文献   

18.
夏娟 《今传媒》2006,(1):36-37
2005年,中国的报业领域一片唱衰声,报业市场也显得有点冷清。但是在这片冷清中,中国的财经纸媒保持着一丝“高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4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2005中国财经媒体运营高峰论坛”把人们的目光再次吸引到财经纸质媒体上。过去的一年,中国的财经媒体发展状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媒原有的生态环境被深刻改变,传统报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的广泛普及,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有了更多选择,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广,这也进一步引发和加速了传统媒体的重构和升级,尤其是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各国报业纷纷开始了报业的新媒体计划.例如,在国外,《纽约时报》的"数字纽约时报"计划,《华尔街日报》的报网融合计划;在国内,《解放日报》的"5i"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郭全中在《中国报业》2007年第3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其中的中国报业及其发展因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